APP下载

关于教科书内在质量的思考

2014-02-12梅松竹

关键词:教科书文本内容

梅松竹

教科书,作为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如何关系到教育的效果与最终的成败。关于教科书的研究由来已久,可分为三种研究取向:过程取向、产品取向和接受取向。[1]教科书文本质量的研究是产品取向的质量分析与判断。基于追求高质量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国际教育趋势,对教科书文本进行系统的质量分析,有益于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一、教科书质量

教科书不同于教材,现代意义下的教科书是根据现代学制,依学年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按学科编写;以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为蓝图,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与之配套的教授书或教参。因此,教科书特指以“课程标准”等文件为指导和依据、由特定出版社出版、用于中小学教与学的文本式的参考凭借,即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及与之相配套的必要的练习册。[2]教科书是联系师生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文本意义的教诲性、文本阅读的特殊性和文本结构的整体性等特点。教科书,作为重要的教育文本,其质量主要体现在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质量规定和是否满足不同教育群体的合理需求。教科书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科书质量特指教科书文本的质量,属于内在质量,是教科书产品符合特定规格要求的表征;广义的教科书质量既包括文本质量,也包括使用效果,属于外在质量,是教科书产品满足顾客期望的表征。

二、教科书内在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教科书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教科书的文本、政策环境、教学条件、外在环境等。教科书的文本质量通常是指教科书文本在内容选择、结构组织、印刷制作等方面质的规定性。

(一)教科书文本的选择

选择的主体。选择的主体是关于由谁来选择和决定教科书内容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教材制度以“一标多本”为主导,教材编制人员与内容选择主要是由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论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决定。然而,对于教材的真正的、最极致的使用者——学生来说,其要求却被无情地忽略了。教材编制人员往往以成人的观点、专家的视角及以对学生充分的了解为假定前提,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的来选择教科书内容,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境地。

选择的标准。选择的标准是关于选择教科书内容的依据和准则的问题。通常,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和主流价值观是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主要准则。首先,任何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和知识发展脉络,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铺陈和后继的关系,某些知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后续知识难以学习。其次,选择教科书内容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选择最合适的内容,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再次,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素养结构的需要。教育的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承知识,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教科书不但要呈现给学生最前沿、最能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及最真实的知识,还要呈现能引起学生批判性反思和发展高级思维技能的知识。[3]最后,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如数学教科书主要体现数学精神[4],语文教科书主要呈现育人价值,公民教科书主要承担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渗透的作用。

选择的客体。选择的客体是关于何种内容才是最应该被教科书选择的问题。首先,教科书的内容是学科领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而且是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知识,同时也是那些体现学科最新发展和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的知识。其次,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知识的创新与拓展也应该体现在教科书之中。另外,信仰、政治、历史等因素对于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影响也非常大。如关于一些敏感事件的史实争论,再次凸显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艰难。这些内容的取舍是在传递国家意志的同时,是否也在遮蔽历史真实?是对历史的无意遗忘还是选择性失忆?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选择的评价。选择的评价是关于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判断的问题。不同的学习群体和教科书研究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判断自然有所区别。教科书承担着传递隐性价值和社会信息的功能[5],现代社会所反映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蕴含于教科书文本之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农夫与蛇、狐狸与乌鸦等寓言故事传递给我们一个隐性信息:不可轻信他人,当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这些与当今提倡的宽容、友善、尊重等主流价值观是否相悖呢?我们的教科书对于领袖、科学家的事迹往往虚假化、夸大化、甚至神化,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和崇拜感的同时,是否也为学生他日了解社会真相,进而产生迷茫情绪打下伏笔呢?

(二)教科书的组织结构

教科书内容组织是指教科书所呈现出来的、将各种学习内容进行水平组织和垂直组织的方式和特征。[6]

内容组织指标。教科书作为特定的教与学的文本,其内容组织必然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因此,在内容的编排与组织上要求章节结构良好、关联度强,内容的前后顺序符合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核心内容能适度地延续和扩展,内容要素和认知水平要求之间匹配良好,设计的体例具有代表性,提供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活动具有可行性。另外,内容的完整性、新颖程度、准确性、难易程度和公正性也是教科书内容组织的重要指标。[7]从教育统计学角度考虑,教科书内容还需要对课程标准中知识目标进行适切的覆盖,包括覆盖度与对应比例。教科书内容还应该有清晰的教学思维[8],为学生呈现基于推理的理解。[9]

内容组织方式。在选择好教科书内容之后,就要对其进行逻辑层面的组织与编排,通常采用专题、模块的形式,以直线序列或螺旋上升等方式进行编排。以数学学科为例,传统的方式是直线式编排,以数学知识本身的体系结构为主线,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当前普遍采用的是螺旋上升式的编排方式,以核心知识的延续与拓展为主线,从广度、深度、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化。螺旋上升不是简单的再现与重复,而是学科情境深化与现实情境深化的结合,是逐级深化有关的理解和认识。[10]

(三)教科书的印刷制作

教科书的内在质量还体现在印刷制作的工艺水平的维度上,是物理属性的外在表现。印刷的纸质、规格、装帧、制作水平都会极大地影响教科书的内在质量。

纸张白度与插图颜色。众所周知,越白的纸张越会提高印刷文字的反差和清晰度,但过白的纸张会使得反射光线增强,刺激视觉神经,引起视觉疲劳,因此,教育部规定教科书纸张的白度为75%左右,稍白泛黄的纸张更加能够提供舒适安全的视觉环境。彩色印刷的教科书插图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长期接触过于鲜亮的颜色,对于学生尚未发育完善的视力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插图颜色过于丰富,必然导致色彩油墨层次偏多,使图片产生厚重感,经常出现的图像浊色增多、反差降低、暗调层次并级或协调层次不全等现象,直接影响教科书的质量。[11]

版式设计。版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好的版式设计更能表现出内容的卓越。根据视觉原理和人的阅读习惯,上留白小于下留白,会增加阅读的舒适性;内留白大于外留白,可以为装订留出空间,从而使得版心居中。教科书的字体以宋体和楷体为主,字号以小四或四号为宜,页面字数应该适量,字数过多过密会造成阅读压抑或阅读跳行,文字应与插图搭配,相得益彰,增强艺术感。值得注意的是,整本教科书的版面设计风格应该统一,避免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

油墨和装帧。教科书印刷的油墨质量理应是上乘的,颜色纯正,气味淡,而且直接摩擦和湿润摩擦原料脱落的少。线装或胶状应该牢固,无脱页现象,纸张切口平整,无锯齿状,切口避免过于锋利,免得划伤读者,页角可考虑采用圆弧裁切法,避免书页折角。

三、提高教科书内在质量的策略

教科书的内在质量是教科书质量评价的基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科书内在质量不容乐观,如何才能有效扭转这种局面呢?为此,一些国际适用的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如规范教科书编写队伍,建立和完善教科书审定制度,提高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转变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角色定位,关注学生对于教科书的需求,开发教科书质量评价手册,开展教科书结构性诊断,加强教科书内在质量评价的质性与量化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教科书内在质量的提升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霍秉坤等.香港教科书的编辑:提升质量的建议[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 孔凡哲,史宁中.教科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

[3] Lavere&David Bruce.The Quality of Pedagogical Exercises in U.S. History Textbooks[J].Social Studies,2008(1).

[4] 张定强.论数学教科书的价值观[J].数学通报,2011(8).

[5] Ahmet Simsek. Reform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urriculum of TURKEY: An Evaluation in Terms of Teaching Hist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2009(2).

[6] 孔凡哲.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 方红峰.论教材选用视野中的教科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7).

[8] 周淑卿.商业化与专业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品质问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9] Newton,D.P.&Newton,L.D. A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extbook Support for Reasoned Thinking[J].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2009(1).

[10] 孔凡哲.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7(5).

[11] 钱旭升,朱玉香.装帧视域中的中小学教科书质量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猜你喜欢

教科书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藏起来的教科书
主要内容
“欢乐颂”行走的职场新人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