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嵇康比较研究综述

2014-02-12杨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嵇康鲁迅精神

杨斌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鲁迅与嵇康比较研究综述

杨斌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作为中国人文史上的杰出天才,鲁迅和嵇康在思想传承、社会抗争、精神寄寓、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颇为相似。这引起了人们对其加以研究的兴趣和持续的关注。50余年的鲁迅与嵇康的比较研究,既结出累累硕果,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许多文章看起来很相似,没多少新意,再如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还有待创新。而问题的存在与研究对象本身有着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对嵇康和鲁迅的透彻把握和深入体悟,的确很难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鲁迅;嵇康;比较研究;综述

在中国人文史上,嵇康和鲁迅无疑都是非凡的天才人物,都以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成为所处时代的杰出代表。众所周知,他们在思想传承、社会抗争、精神寄寓、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诸多相似引起了许多研究者浓厚的兴趣和持续不断的关注,并结出了累累硕果。为了还原这一研究的大致进程,本文拟按文章发表时间的先后,对50多年来鲁迅与嵇康的比较研究加以述评。

李长之先生因《鲁迅批判》声名鹊起而又遭了一辈子罪。他的《鲁迅和嵇康》可以说是鲁迅与嵇康比较研究的发轫之作。李先生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81年,因当时他已经去世,所以在作者名字后面多了“遗作”两字。该文从写作的缘由和契机说起,谈到鲁迅校辑《嵇康集》的漫长过程、对嵇康的敬爱及其原因以及二人的诸多相似之处。作者认为是鲁迅对嵇康的痴爱、鲁迅和嵇康在思想上和风格上的太多相似促使他对二者加以发掘和研究。文章解读了嵇康诸多值得鲁迅敬爱的地方,即他集杰出的诗人、思想细密的哲学家、出色的音乐家、反封建传统的勇猛战士等角色于一身,罗列出他俩对旧社会不妥协、热爱自由和有独特个性、见解透辟、攻击传统礼教、遭受反动势力迫害、民主倾向、爱好艺术和为群众所爱等八个共同点。还指出,鲁迅虽然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战士比嵇康伟大得多,但在嵇康身上可见到鲁迅的影子,而这正是精心校订的《嵇康集》出自鲁迅先生之手的真正缘故。由于李先生的这篇文章作于1956年,文中的好多用语和情感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总的来说,李先生的这篇开山之作的确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皇甫积庆的《从文学到生命——鲁迅与嵇康、阮籍的联系与比较》详尽分析了鲁迅对嵇康的重视和依伴、文学上的研究和沟通、精神上的呼应和共鸣、生命体悟后的选择与抗争,并为他们的相近相通寻找社会政治、时代价值、文化渊源等方面的深刻原因和根据。作者认为鲁迅与嵇康的联系,首先是在文学上的亲近与沟通。鲁迅在创作上对嵇康的借鉴与继承主要表现在文章的通脱随便、析理严密、精炼简约、长于辩难以及小说散文创作中的“嵇阮心理积淀”。作者发现在鲁迅与嵇阮的多重联系中,最突出、最触目的是其对生命悲剧性体悟的惊人的相近相通。在体悟后又都选择抗争,而对毁灭的自觉承担使鲁迅与嵇阮区别开来,与20世纪思想家联系起来;与嵇阮的怪诞方式不同,鲁迅反抗大都在多方面文化活动中展开,主要特点是严肃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充满正义、责任感和牺牲的精神;另外,鲁迅的反抗,特别是在后期,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从政治抉择、对抗与痛苦,文化价值的变更与冲突,庄子生命哲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探寻他们相近相通的原因和根据。应该说,皇甫积庆先生的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对鲁迅和嵇康的研究,不仅全面丰赡,而且深入通彻。在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有关鲁迅和嵇康的比较研究中,该文着实颇有分量和水平,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2004年牟伯永的《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与位移》关注的是鲁迅与嵇康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与差异。作者首先认为,虽然嵇康的“天性”说和鲁迅的“立人”说都强调“个体的绝对自由”,但嵇康承继的是道家的“自然”说,是对现实的不合作乃至逃避,而鲁迅则以比较中西方相关学说和考察中国个体生命为基础,重在“启人智”,乃至振兴国家和民族。其次,虽然二者都有名士脾气,都特立不群,坚定地斗争,但其对社会的抗争,在思想准备、主题选择、策略运用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结果嵇康悲壮牺牲,鲁迅则成了旧时代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嵇康和鲁迅的教子遗训,指出虽都暗含着绝望和希望,但嵇康“躲避黑暗”,而鲁迅则“战取光明”。并以为鲁迅对《嵇康集》的校注过程其实是鲁迅对嵇康精神认同和超越的过程。

2005年李建明的《魏晋风度与鲁迅》从既珍惜生命又批判礼教,对人生既有悲剧意识又肯定人生,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形象简直是嵇康和阮籍狂诞自傲的写照三个方面,探讨嵇阮二人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其中涉及到嵇康和鲁迅的则主要有:首先,同样是珍爱生命,嵇康多忧生之叹,感伤色彩浓重,鲁迅多思考人的生存权和人格,理性色彩明显;同样是批判传统文化残害人的生命,鲁迅显得要忧愤深刻。他以生命为本体,以自我为本位,旨在立人,进而立国。谈到前人已指出,这是时代不同和他受克尔凯郭尔、尼采等人的影响所致。其次,嵇康失路的悲叹与鲁迅绝望的抗战使他们有着相似而又相异的悲剧色彩,而这种悲剧色彩都来自对人生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疑问。最后,鲁迅笔下狂人大都有着“悲愤以殁”的悲剧结局,这也是嵇康的命运。

2005年顾琅川、顾红亚《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与嵇康》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考察嵇康和鲁迅的历史联系,揭示他们精神人格、文章风韵的异同,的确是十分有价值的尝试。在精神人格上,文章首先认为秉承古越精神的文化基因,嵇康和鲁迅都有着峻烈不阿、磊落光明、异端思想、个性独立的精神人格,不过鲁迅在精神气质上继承了嵇康又超越了嵇康,鲁迅的铮铮铁骨兼具坚与韧两重特性,而后者是嵇康所缺少的。所谓的“韧”,既指“不克厥敌,战则不止”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也指稳实、理性、讲究成效的战斗方式。再者,嵇康用以个性解放的思想是老庄哲学,而鲁迅则是创造性地接纳了现代人类的全部文化精神,以发展眼光看待一切。在文章风韵上,鲁迅和嵇康代表了越文化中深刻一路的文风,他们的契合主要体现在:思维方法上强烈的否定性、批判性、怀疑性;论辩方法上善于伺隙乘虚,抓住论敌要害,给以致命一击;语言风格上,古朴、简劲,不事华饰。应该说,顾琅川、顾红亚这篇文章以其独特视角成功地丰富和补充了鲁迅与嵇康的比较研究成果,在鲁嵇二人的比较研究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2010年皮元珍、麦苗《千载嗣响——浅说鲁迅与嵇康》称,嵇康和鲁迅以其犀利的言论、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人格成为中国人文史上的中坚与桥梁,并通过孤独者的心灵契合、文化审视与乱世批判、“师心遣论”与“求真”的学术品格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鲁迅对嵇康的继承与超越,得出“鲁迅于嵇康可谓千古知音,千载嗣响”的结论。文章最后认为,鲁迅在与嵇康精神一脉贯通,有着深刻内在联系的同时,更具有自我反思的精神和对民生的热切关注,这使得他常常陷入“无话可说”的悲哀,少了嵇康的洒脱与旷达。由于这篇文章是由皮元珍与麦苗合写的,前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对嵇康颇有研究,著有《嵇康论》,后者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所以该文章整合度似乎不太够,统一性有点欠佳。比如,第二部分“文化审视与乱世批判”几乎全在谈鲁迅,嵇康仅寥寥几句。

2011年宋志坚《鲁迅与〈嵇康集〉以及嵇康》是对其1990年《鲁迅与嵇康》的补充和完善,文章写得较为平实。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前三节主要介绍鲁迅校注《嵇康集》的过程、嵇康其人以及鲁迅对嵇康死因的看法,后两节探讨二者的相通之处,即在精神人格上主要有反对传统、蔑视权贵、不入世俗、名士脾气,在文学创作上则大致包括求真的文学品格、庄子的影响及对其中国小说史研究和编书的影响。

2013年胡楠《论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是最近才发表的一篇颇见功力的文章。文章立足于资料梳理和文本解读,对鲁迅与嵇康在精神层面上近二十年的交流与契合进行了深入全面、有理有据的考察。文章认为,作为学者,鲁迅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反复校阅《嵇康集》,既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和贡献,也是其与嵇康精神的对话和交流,是形成其对嵇康以“反抗”为中心的阅读接受的根基之所在;作为创作者,经过十年沉默中对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文章的积淀,鲁迅渐渐走近嵇康,其创作丰收期的作品常常与嵇康以“反抗”为中心的精神相契合。鲁迅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与意义,成为了嵇康“千百年后”的“知己”。

此外,值得一提的文章还有以下几篇:1998年季玢的《略论鲁迅和嵇康孤独意识的异同》对二者孤独意识的探讨;同年田儒敏《论嵇康散文与鲁迅杂文的传承关系》认为,鲁迅杂文在思想情感、立意角度、论辩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与嵇康散文有着密切关系;2011年牟伯永《鲁迅和嵇康:越文化的同源同质同格》也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释鲁迅和嵇康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趋同性。

综上所述,50余年的鲁迅与嵇康比较研究,走过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贫瘠到丰富、从一元到多元的历程,在研究的全方位、视角的多样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为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夯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亦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许多文章看起来很相似,没多少新意;又如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还有待创新。应该说,问题的存在与研究对象本身有着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对鲁迅和嵇康的透彻把握和深入体悟,的确很难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不过,对于有志于研究鲁迅和嵇康的人们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动力,毕竟为之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李长之.鲁迅和嵇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12): 45-48.

[2]皇甫积庆.从文学到生命——鲁迅与嵇康、阮籍的联系与比较[J].鲁迅研究,1995(10):13-23.

[3]牟伯永.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与位移[J].广州大学学报,2004(5):23-35.

[4]李建明.魏晋风度与鲁迅[J].扬州大学学报,2005(4): 56-60.

[5]顾琅川,顾红亚.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与嵇康[J].鲁迅研究,2005(1):71-78.

[6]皮元珍,麦苗.千载嗣响——浅说鲁迅与嵇康[J].长沙大学学报,2010(6):81-85.

[7]胡楠.论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J].上海鲁迅研究,2013(4):56-82.

[8]宋志坚.鲁迅与〈嵇康集〉以及嵇康[J].寻根,2011(2): 50-60.

[9]季玢.略论鲁迅和嵇康孤独意识的异同[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2):141-143.

[10]田儒敏.论嵇康散文与鲁迅杂文的传承关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1):27-32.

[11]牟伯永.鲁迅和嵇康:越文化的同源同质同格[J].江苏社会科学,2011(2):199-206.

I206

A

1673-0046(2014)4-0189-02

猜你喜欢

嵇康鲁迅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鲁迅,好可爱一爹
嵇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鲁迅《自嘲》句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