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教育视域下“两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探究

2014-02-12霍雪辉石海泉王雅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教师

霍雪辉,石海泉,王雅馨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公民教育视域下“两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探究

霍雪辉,石海泉,王雅馨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作为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我国政治发展的成效。然而,长期以来虚置化的教学目标、结论式的教材内容以及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乃至抑制学生主体性,使“两课”教学活动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学困境。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内核,以主动与合作学习为特征,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激励学生成为积极的知识探寻者的同时,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价值,即弘扬人的主体性,塑造积极而负责的现代公民,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不谋而合。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上课下多种渠道了解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小组讨论、教学反馈、服务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能力。

公民教育;两课;参与式教学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顺利推进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和普遍养成。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AlexInkeles)所言:“人的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我国几千年专制主义传统使得民众的臣民意识、私民意识根深蒂固,不仅抑制了社会的创造活力,还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竞争失序、腐败横行、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社会失范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进而阻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有学者因此慨叹:“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要克服上述违法、违规、违德、违俗的失范行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公民教育,使人们从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上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从而使现代科技、先进制度和管理方式在一群现代人的手中发挥最佳效能。“两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参与式教学,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自由而负责的合格公民,理应成为“两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成为评价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

一、加强公民教育是“两课”走出教学困境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推动了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并对传统的一元化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对“两课”采取了不学、不懂、不信的消极态度,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则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倾向,使“两课”陷入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教学困境。

1.虚置化的教学目标使“两课”教学难以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固然崇高,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树立起来,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思想转变过程才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因此,只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它对学生个体的内在价值,难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如果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围绕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特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多元民主社会应有的知识、态度、情感和技能,而且也有利于改善“两课”教学效果,使其能被接受和认同。

2.结论式的教材内容既缺乏原著的批判性、反思性、求索性品格,又不能对现实热点问题做出积极回应。简单说,教师使“两课”显得假大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求真求实的理论品质,引导学生对个人和社会生活实践进行审慎反思,直面各种分歧、矛盾和冲突,才能帮助他们跳出自我中心,学会倾听、理解并尊重他人。而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认知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群体情感和身份认同,增强其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将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接纳和掌握。

3.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需要,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以传递、控制、强迫接受为宗旨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和服从的、需要塑造使其成型的客体,而不是思考、选择、决定、检查的主体,它所能导致的最大结果不外是学生虚伪地顺从。在灌输理论的支撑下,这一方法的采用似乎也有理有据,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列宁提出的“灌输”是指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使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过程,并没有机械说教、强制服从、被动接受的含义。因此,“两课”教师既不能否定“灌输理论”的正确性,也不能据此将灌输式教育奉为圭臬,而是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输入到学生头脑中,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不会引致反感和排斥。

二、参与式教学是在“两课”中实施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与式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全面活动着的生命个体,认为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言,这种活动最初表现为外部活动,由于主体自身的智力参与,使外部的活动过程内化为主体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从中产生出主体的个体体验。即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这与公民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

1.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有助于培养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参与式教学理念认为,教师与学生的相遇如同与异乡人的会见,承认学生为异乡人旨在尊重学生自己的认知与存在方式,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往而达成教师自身的转变。在这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如尊重、理解、自我实现才能得到满足,才会对教师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而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会激发双方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和自由,或是在表达意见后得不到积极而有效的回应,即使讲授再多的公民知识,也难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恰恰是公民教育的目的和精髓之所在。简言之,参与式教学法致力于创造一种民主、开放、互信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并根据学生多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这种对学生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和维护,必将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合格公民。

2.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学生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投入状态,是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状态。要在“两课”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离开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注、思考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总结反思,在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过程中,明确自己对他人、社会以及整个自然界的责任。例如在讲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时,可以举食品安全的例子,请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相关事件,讨论食品行业诚信缺失的危害、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思想道德水平等角度思考原因和对策之外,还要请学生设身处地,分别从商家和消费者角度思考自己在消除这种短期行为方面可以做那些努力。最后,可以用约翰·邓恩的诗句进行总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在对诗句的深思回味中,使学生理解只有每个人都明确并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之类的公共安全问题才找到根本的解决之道。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知是一个人在道德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参与式教学在增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3.与他人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参与式教学强调为达成共同的目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以团队或小组形式开展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个成员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参与学习,定期更换角色以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为提高小组活动效果,还要加强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使学习者不仅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他人的看法,同时还要互相尊重各自的观点,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成员之间的争端则通过平等的辩论、商讨、协调、妥协等理性的方式加以解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独断、专制、迷信和盲从。“两课”虽然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垄断课堂话语权。在面对分歧和观念冲突的时候,教师如果能诉诸理性而不是自身权力,给学生以表达、交流、讨论的自由,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形成,而这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参与式教学在“两课”中的实施策略

针对“两课”参与式教学实施情况,我们制作并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在有效的227份问卷中,对“两课”教学效果表示一般的占50.7%,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的占10.1%。而在引致学生不满的因素中,39.2%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实用性不强,同学热情普遍不高”;36.6%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内容枯燥难懂”,选择“教师上课方式古板单一”和“对政治课一直没有好感”的分别占14.5% 和9.7%。由此可知,学生对“两课”满意度低,主要与学生长期养成的功利主义学习态度和课程本身的吸引力有关。虽然对教师来说,学生学习态度难以完全掌控,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兴趣点,提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

1.多方面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需要。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部动力,了解并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也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关键。然而,“两课”学生无论是所学专业、兴趣爱好,还是生活经历、政治观点等都是多元化的,再加上班级上课人数多,如果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就很难全面及时了解学生需要,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建立民主的课堂,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除了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之外,在现实教学环境中也要善于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针对学生在学习、交际、恋爱等方面的人生困惑,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并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为同伴出谋划策,并给出相应理由,在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时,还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家关注的就业、反腐、环保等社会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在课下以小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同时注意积累资料并随时记下感受体会。如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查阅资料——了解就业难的经济社会背景,对毕业生供求状况、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概括和梳理;体验学习——到招聘会或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求职体验,对就业形势和招聘单位的要求形成感性认识;采访调查——请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谈其求职经历和感受,并总结经验;撰写报告——从表现、原因、对策、建议等方面,总结本小组研究成果;成果展示——请本小组代表在课堂上汇报调研成果,包括展示调研照片、播放采访视频、对数据的分析、发表求职感言等。这样既使得研究成果显得有据可循、图文声并茂,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筛选信息、表述研究结果,并组织学生对成果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达到内涵进行询问、点评,以便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3.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处理好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在参与式教学中,分组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人数较多的“两课”课堂来说,将学生按一定规则分成若干小组是使一些活动有效进行以及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一种经常使用也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为保证小组有效开展活动,课堂上可采取按座位分组的方式,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角色分工,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平等观念;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小组内部合作和思维的激活,还能减弱竞争对个体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培养起责任意识并使其保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外则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特长围绕要探究的问题开展分工合作。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可以加入对研究过程的评价。在成果展示阶段,师生还可以向任意小组成员询问分工及任务完成情况,以了解学生参与态度及合作意识,从而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和合作的有效性。

4.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教学反馈是指师生双方各种信息的传递和相互作用。对学生来说,教师及时的赞扬与肯定有助于增强自信,强化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动机;而对错误的纠正,则有助于学生克服错误的思维定式,改弦易辙,围绕主题、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对教师来讲,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热情、配合程度也体现着教学设计的成败,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节教学本身的速度、节奏、段落衔接,并对学生参与情况及时予以指导,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用几分钟时间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和评价,以便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内容、存在问题、改进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强化,以提升理论高度,拓展思维,总结经验,为后续参与式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述,在“两课”中开展公民教育,不仅是顺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两课”走出教学困境的客观要求。要在“两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离不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在“两课”中实施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而要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就要借助课内外多种渠道了解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反馈、服务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积极而负责的现代公民。

[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8.

[2]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改革,1999(3).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301.

[4]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5]小威廉姆·E·多尔.课程愿景[M].张文军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54.

G642

A

1673-0046(2014)4-0121-0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暨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探索”12-XJ14073;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一般项目:“‘两课’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研究”,项目号:12-XJ14070;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专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动机与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号:2013JGZX0048。]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