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精神的塑造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2014-02-12王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

王健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教育管理方略]

大学精神的塑造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王健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科技文化、活动文化和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校园整体面貌、水平、风格、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论文提出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承载和体现大学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校园文化;高校;大学精神;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作为文化继承、传播和创新的主要基地,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创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前发展。

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引领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合理配置校园文化资源、创建校园文化环境及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更加明晰了高校在发展文化事业和弘扬文化精神方面所肩负的责任以及对大学生的文化服务职能,为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保障。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承载和体现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灵魂,是校园文化在固有、积淀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特征,体现了一所高校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及独特风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密切相关,既是大学精神的体现者,又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承载和体现大学精神不仅可以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文化底蕴浓厚的大学氛围,还有助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人格魅力以及独特的人文气质。大学精神可以经提炼后以校训和校歌等形式表现出来。

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学校,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它既有与历史积淀的融合,又有独特、典雅的人文环境。沈阳药科大学的主楼是学校的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在药科大学的徽章中也有药大主楼的缩影;药科大学药草园里的李时珍雕像为学校提供了更加坚固和厚重的文化根基,潜移默化地给历届药大学子精神性的文化熏陶和感染;药科大学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也是药大精神的体现;药科大学的校歌“北国药苑永远是春天”歌词中的马背上的药箱驮着昨天,我们的光荣写满万水千山,阳光下的药苑培育未来,我们的理想在这里争芳吐艳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与药大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结合以及药大学子具有崇高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以“学生为主体”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是培养和集聚高素质文化人才的重要场所,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智力支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文化育人,潜心致力培养能够传承校园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弘扬精神文化、支持学术文化、营造环境文化等,为学生提高素质和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并且在育人过程中用文化培养学生,用文化塑造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文化建设。高校应强化学术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学术自由,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学术探究、追求创新的活动。在学术文化建设中,高校可以举办学术文化节、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活动,也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学校讲学、交流,通过多层次的国内外交流合作,加速各高校在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传播和交流,形成资源共享,塑造综合型、交叉型的科研体系和学术氛围,加快科研步伐,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2.环境文化建设。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作为育人阵地的高校应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们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环境文化建设: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建设,在校园建设和布局调整中特别强化文化内涵,规范校园布局;在校园的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长廊;建设校园文化墙;调整与更新橱窗宣传栏、名言警句的布局;规划校史馆;调整校园绿化带;对校园重要建筑和设施进行命名等,将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办学理念、办学实践有机结合,形成高校特有的治学精神和文化氛围。

3.科技文化建设。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科技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各种作品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科技发明展览及大学生科技、论文、小发明竞赛,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形成以科研学术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在这些科技文化活动中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还能使他们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

4.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校园活动的开展是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的繁荣也极大地推动了校园活动的品味,而大学生正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受益者和生力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为“高品位、展特色、争创新”,主要形式是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的校园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也可以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的“孔子学堂”等主题鲜明的活动;还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健美操大赛、迎新生晚会和毕业汇演、十佳歌手大赛、运动会、体育节等文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品味。

5.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文化建设是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一所大学校,基层一线是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的大课堂,现实生活是教育大学生的生动教材。高校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完善实践教学机制,组织和引导大学生深入、广泛地开展和参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广大农村,进行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儿童社会福利院和老年人休养中心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孤残儿童、孤寡老人、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进行爱心帮扶活动;深入社区,进行专业知识及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进行勤工助学、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且大学生在参与社会事务、演绎社会角色的同时,认识了责任,明确了目标,完成了自我教育。

6.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高校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及普及,网络成为校园信息传播的平台以及校园与社会沟通的重要媒介,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以弘扬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推进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文化育人功效为目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如坚持主题教育网上网下同策划、同部署,围绕学生成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文明上网”主题活动月,引导大学生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同时注重大学精神的塑造,积极探索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途径,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从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目标。

[2]丁金诺.论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3):116-118.

G64

A

1673-0046(2014)4-0073-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