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师生间关系的变化及对策

2014-02-12钱晓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政治

钱晓蓉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论网络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师生间关系的变化及对策

钱晓蓉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网络时代下,思想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要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师生双方互为主体才是理想状态,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师生双方都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师生间关系变化;对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目的得以实现不仅依赖于严密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内容和得当的程序与方法,还需要师生双方的相互配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目的达成的关键。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的主体性表现为主体承担、发动、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所体现出来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超越性等属性;学生的客体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控制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进程和方向,掌控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而作为教育对象的客体——学生则始终受到教师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

根据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在所有的网民中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从使用网络的群体看,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在所有网民中排第一,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

一、网络微时代为青年大学生带来了崭新的时代

网络时代,QQ、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一股“追新”潮,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及交流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新媒体得到青年大学生青睐最关键的原因是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1.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大学校园里,青年大学生追求和展示自己个性的愿望随着自身的发展在不断增强。在当代社会中,个性也象征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而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学生展示自身个性的宣传渠道和展示自身魅力的手段。

2.满足了青年大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情感交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其他方面的客观原因,造成学生间、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不顺畅的局面,而新媒体的出现就解决了学生的这一困境。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理位置、表达方式的限制,青年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进行交流和探讨,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他们在现实环境交流中不自在的感受,从而满足了自己与他人进行良好情感交流的需要。

3.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情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在逐渐减少。而网络新媒体等软件平台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由于青年大学生具有追求新奇特事物的特征,在网络世界里他们以匿名的身份在不同的社交软件平台上,展开及时的、自由的、畅所欲言的交流,拓展自己的交流互动圈子,这些交流互动的圈子对青年大学生实现良好人际交往关系提供了帮助。而这种开放、平等的交流也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发展空间。

二、网络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师生间关系的变化及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微信、QQ等大量即时交互平台的出现以及手机上网的普及,网络信息的便捷性、时效性与大众性,及网络环境的无序复杂性让原来明确的固定化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已经不是原来当然的教育主导者,青年大学生也不是完全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优势变得越来越薄弱,在网络新媒体等不同应用平台出现后,教师在如何使用新软件平台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出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现象,有时还不得不向自己的学生请教学习。这些现象对教师获得信息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带来了困扰。

在网络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被削弱的同时,青年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却在增强。微博、微信、QQ等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在青年大学生中盛行,这些软件的出现让青年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愿望得以实现,在交流平台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就提高了青年大学生搜索网络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和自由表达观点提供了平台。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青年大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原有的通过学校来筛选和过滤信息的“把关人”角色正在逐渐退化,对青年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作用也在不断地被弱化。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再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讲解去学习和思考相关教育内容,有时甚至对某些教育内容持怀疑的态度,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亲身体验为起点进行选择,甚至进行自主创作和交流,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网络行为选择的灵活性、网络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网络交往的匿名性等大背景下,教师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的主导者和教育信息的掌控者地位逐渐削弱。作为另一方的青年大学生,虽然充分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捷性,但碍于其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容易迷失自己。在这种状况下,无疑增加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在网络时代下,思想教育师生间关系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双方关系逐渐转变为互为主体的模式。即教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会更多地站在青年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一些问题,在选择教学内容或案例时会比以往更加地谨慎、细心,从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出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作为学习主体的青年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和真实的想法,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为教师是尊,从而丧失自己的观点。只有教育双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这种互为教育主体的关系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师生关系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树立网络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关系的解决途径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网络环境下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必定是获得受众最充分、最良好评价的传播,而要做到成功,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在现实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变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为互为主体的共同体关系。而要做到这些,师生双方都要从自身出发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1.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第一,要有包容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树立教育双方的共同体意识,从“一言堂”转变成“对话式”。摒弃原有的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优越感,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尊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话是平等主体间交流思想、探讨研究知识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具有不同思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结构的个体因为某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在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的情景下吸收和领会对方的思想、知识和智慧,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网络时代给予师生双方更多的对话和交流机会,让双方都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倾听心声,通过面对面式的交流或面对背式的对话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并通过双方认真分析和真诚坦率的交流,达到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根据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要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沟通手段,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当前先进的网络媒体技术不断出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努力充实和发展作为教育主体的素养。第三,转变传统的教育话语方式,找到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话语模式,减少因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交往,语言是双方交流信息的手段,教育过程也就成为教育双方围绕教育内容的一个精神交流对话的过程。因此,教育话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易于被学生接受。

2.青年大学生应该认清现实、努力学习,获得更多的对话及交流权

第一,充分认识到师生双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尊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要尊重教师在某一类知识领域或技能上的领先优势而具有的主导权。通过教师的引领,发现自身的短板,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二,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做好规划。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在思想上具有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的人,在行为上具有协作精神、踏实能干的人,在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阅历的人。第三,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大学生要敢于向自己的困惑发起挑战,通过各种渠道研究出解决困惑的方法找到答案。

3.建立良好的、合理的师生间双向互动关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教育方式,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缺乏互动和双向沟通,尤其是受教育者的学生很少愿意向教师反馈自身真实的想法。从德国K.沙勒提出的合理交往所具有的特征来看,我们应努力消除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教育方式对思想教育管理带来的不利因素,为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搭建平台,使得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得以畅通,最终实现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目的。

[1]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郭莉,黄柯.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2(7).

[3]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4]殷俊,孟育耀.人肉搜索与把关人理论的调试[J].国际新闻界,2010(2).

G641

A

1673-0046(2014)4-0060-02

本文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微博对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挑战及策略研究》(编号:swg2012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