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基于辅导员的视角
2014-02-12王睿
王睿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基于辅导员的视角
王睿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检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显著标志,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要积极认真开展此项工作。但是,民办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要消除限制,为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就业指导能力,积极探索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以此提高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水平,促进民办高校长远发展。
就业指导;民办高校;辅导员
一、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概况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就业市场充满了竞争。为使大学生更快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就业,各高校都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个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对大学生就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高校而言,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民办院校的生存发展。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民办院校的招生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民办院校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因此,民办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重招生工作胜过就业工作是民办院校的常态,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争取生源和扩大办学规模上,对就业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民办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抓毕业生就业率上,就业指导也仅仅是针对毕业班。
部分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形成体系,没有实现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都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的工作仅仅是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完成国家、省就业部门的任务,发布就业信息等,实际上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都是依靠辅导员。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制约因素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限制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观念存在偏差
重招生胜过就业,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这是民办高校存在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观念存在一些偏差,如只强调就业率不强调就业质量,重视就业教育不重视职业规划教育,重视毕业班的就业工作,对于低年级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做要求等,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制约着辅导员科学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就业指导制度体系不完善
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或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形成机制,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准确的定位,职责不明确,更没有工作细则可以参照实施,这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方向,没有依据,并且干好干坏一个样,使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积极性。
(二)自身因素
1.理论知识欠缺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掌握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除此之外,在就业咨询指导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目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文史类、理工类各专业出身的都有,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人员较少,受限于其专业背景知识,加之学校没有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辅导员很难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另外,辅导员所学的专业往往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目标,无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面对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岗位咨询时,也无法给出专业的建议,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只能停留在一些空洞的说教上。
2.能力水平有限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辅导员自身经验水平有限,人生阅历不足,难以开展全面的就业指导。大多数辅导员都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进入辅导员岗位的,普遍比较年轻,自身社会经验不足;在职业规划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讲,辅导员自身都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更难以指导学生,也难以使人信服。因此,辅导员难以完成全面的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工作繁杂、精力有限,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党团建设、心理辅导、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内容。民办院校的性质,使催缴学费也成了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再加上民办院校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部门之间协调度不高。因此,处在学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维系着学校和学生的几乎所有的联系,大到学校项目或活动的宣传落实,小到诸如四六级报名、调课补课通知的发布都需要辅导员来完成。总之,任何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要由辅导员来处理。繁杂的工作使辅导员很难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就业指导工作上。另外,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一个辅导员往往要管理数百人,很难有大量的精力去了解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等,因此难以完成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3.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仅仅以完成学校安排的具体任务为目标。部分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就业指导工作非常简单,只要在大四那年做好宣传就业政策、督促毕业生实习、统计就业信息,整理毕业生档案工作就是就业指导,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思想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等重视不足。
三、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整合高校资源,为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支持
1.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明确辅导员的责任
民办高校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与学校长远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将就业指导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上到领导下到普通老师都能重视这项工作并参与其中。要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的就业工作队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权责明确又相互配合的就业指导机制。制定出就业工作细则,明确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及就业课老师各自的职责及具体实施方案,使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有据。
2.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水平
学校需要加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理论水平。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为辅导员创造机会,参加高校间就业工作交流会甚至省级、国家级的就业指导培训,通过高级别的交流与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水平。另外,学校还应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资格考试,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
3.建立就业指导工作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
建立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需要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才能调动就业指导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制度,对于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奖励包括薪酬、奖金等,同时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给予相应的津贴鼓励。精神层面的奖励主要是给辅导员在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辅导员提高自身就业指导能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就业指导能力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性学科,只有了解学科理论知识,才能开展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因此,辅导员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指导技巧。另外,就业指导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运用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构建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以便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对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如就业政策的把握能力,就业信息的搜集、筛选及分析能力,就业技巧指导能力等。
2.转变观念,增强就业服务意识
首先,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帮助及咨询服务,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状况,为每一位学生负责到底。另外,辅导员要转变观念,形成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认识,不仅重视毕业班、就业率,也要将就业指导贯穿到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融入到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总结经验,采取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
(1)采取分阶段开展就业教育的方法
把握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帮助新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进行初期专业教育。可以邀请各专业带头人以报告形式对新生进行主题教育,包括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去向、市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状况,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理性规划大学生活,加强学生社会素质教育,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主要侧重职业定向教育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大三通过就业指导课,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方法和就业技巧。大四侧重择业技巧指导,教育毕业生要立足岗位、诚信就业、艰苦创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和就业。
(2)采取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咨询与服务的方法
辅导员可以开展就业意向调查,根据就业意向统计及摸底调查,对重点关注人群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于就业压力大的同学给予心理辅导。另外,随时接待学生的咨询,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建议与指导。
[1]邓基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吴余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秦艳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123-124.
[4]江晓晖.关于新时期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74-176.
[5]刘小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67-69.
G64
A
1673-0046(2014)4-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