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面向基层推广阅读的策略
2014-02-12张雪梅
张雪梅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1 当前我国国民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了解,我国国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阅读数量少。2012年我国成年人阅读率为54.9%,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为40.3%;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38本,电子书阅读量2.34本;尽管阅读率及阅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再看下面几组数据,情况就不那么乐观。美国平均1.3万人拥有一家图书馆,英国是1万人,德国为6600人,瑞士则为3000人,但是我国却是平均46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美国人平均阅读时间为每周14小时,日本人为11小时,而我国,仅为4小时。这些差异均是我国国民阅读数量少的直接体现。其次,阅读目的趋于功利性。我国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社会知识也出现井喷态势,相应的人们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阅读只是为了丰富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而忽略了阅读“提高素养、丰富内涵”的重要功能。功利性的阅读在促进人们掌握更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其全面发展较为不利。最后,“快餐阅读”占主导。读书行为分为浏览、粗读、细读、精读、研读等多个阶段,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的阅读行为也多为“匆匆一瞥”,“精读、研读”行为越来越少,且上述数据中数字化阅读方式占40.3%,电子产品的特性很难使人静下心来进行深入心灵的阅读活动,因此即使阅读率逐年提高,实际上却多为生活类、时尚类的快餐性阅读。由此可见,以上问题充分证明了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 全民阅读中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2.1 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及协调者
全民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程,倡导全民阅读的机构包括政府文化部门、图书馆、学校、出版系统、传媒机构等多个方面,但是其中唯有图书馆体现出公益性、开放性、平等性的特点,且图书馆又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其开放性特点使得各阶层读者均享受平等的阅读权利;公益性特点则降低了读者享受阅读服务的成本,故自然而然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组织者与协调者。
2.2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所有年龄阶段、各个阶层的读者,相应的,其馆藏资源及信息服务内容也必须面对全社会所有成员,包括各种类型的适当媒体、现代技术及传统资料。开展全民阅读恰恰需要以一定的资源载体为基础,读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保证阅读效果。而图书馆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保存了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种类多、学科覆盖面广,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面对不同的读者满足其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2.3 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全民阅读提供人力支撑
随着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打破了以往僵化的人才建设模式,推行了岗位设置、岗位竞聘、绩效工资改革等一系列人才建设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管理体系将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图书馆员本身掌握全面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再加之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故可迅速掌握读者需求,阅读活动策划更富有趣味性,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进来。总之,图书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
3 公共图书馆如何面向基层推动全民阅读
3.1 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分析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可知,人们的阅读行为存在功利性、快餐化、阅读量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们未从根本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首要的是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动机,提升其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阅读习惯。而这个过程中,深入读者的公共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加大全民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每年都有世界读书日,而我国很多地区也有“全民读书月”,一些图书馆还开展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这些都是加强全民阅读活动的良好契机。公共图书馆要借此机会宣传全民阅读的意义及作用,使更多民众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其次,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众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设置阅读专栏,将读者推荐的一些好书公布出来,如辽宁省图书馆定期发布的“辽图好书榜”,或者在其中宣传好的读书方法,如辽图网站上的读者书评,引导民众“愿意读书、学会读书、爱上读书”,提升国民整体的阅读水平;开展形式丰富、趣味性强的活动吸引更多读者进入图书馆,亲近图书,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良好阅读氛围的熏陶下多读好书。最后,要引导读者更新读书观念。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应用型知识固然重要,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丰富个人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修养;信息社会背景下,借助电子产品所进行的快餐阅读诚然可以满足一时的休闲娱乐,但埋首书香、手不释卷的充实感,是任何眼花瞭乱的电子产品都无可取代的。因此读者要在阅读中创新观念,形成创新思维,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3.2 开展针对基层民众的一系列特色服务
3.2.1 援建基层图书流动站
公共图书馆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就必须通过“特色”吸引读者,利用“特色”鼓励读者参与阅读、爱上阅读。如果读者没有时间、没有条件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就应该创造条件将图书主动送到读者手上。比如省、市级图书馆可以联合其所在地的企业、部队、社区等,建立基层图书室和图书流动站,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空间延伸至图书馆以外,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将面向校外公众的社会化服务作为重要的业务工作。辽宁省图书馆始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国内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是辽宁省藏书、图书目录、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与交流的中心。在多年的服务探索中,辽宁省图书馆建立了100余家分馆及图书流动站,多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定期更新的百余家基层分馆及图书流动站在阅读推广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2 推广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最早来自于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由捡获者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投入到公共场所,以便下一位读者捡获阅读。整个过程没有押金、没有借阅期限,完全凭借“信任、分享、传播”的美好理念实现一段书香漂流。而对于图书馆而言,举办图书漂流活动要与自身情况、当地情况相结合,“漂流”而不能“放任自流”。比如与上述基层图书流动站服务相结合,将漂流的图书放在对口单位内部进行漂流,并设计“图书漂流卡”,将漂流规则注明于卡内,要求捡获该书者写下自己阅后的百字推荐心得,并在跟踪服务登记表中填写相关信息。当然,图书馆要委派专门的管理员做好图书导航工作,对图书的漂流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并做好相关记录。
3.2.3 关注特殊群体与弱势群体
向读者提供平等的信息服务是保证其阅读权利的基本要求,除了普通读者群体外,服务于特殊群体也是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一大特色。比如针对盲人读者可以增设盲文图书,增加盲人电脑,并提供一系列配套的阅读服务,包括语音读物、盲人专用软件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等,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有时公共图书馆可能会受到资金限制,无法保证盲文文献及专用电脑的数量,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增设,尽量满足盲人读者的读书需求。
此外,还要充分重视儿童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爱上读书,则整个中国都会爱上读书。婴幼儿是奠定其一生读书习惯的基础时期,而青少年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儿童是全民阅读的重点普及对象。公共图书馆要引导、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打造一个集趣味性、知识性及互动参与性为一体的青少年阅读平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邀请儿童文学家到图书馆举办读书讲座,或者谈谈创作体会,或者由小读者自己评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喜爱的文学人物”;利用暑假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暑假快乐读书活动”“城乡儿童牵手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孩子们举办互动游戏活动、情景剧表演活动等,通过良好互动提高其参与性,充分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3 将图书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
3.3.1 大力推广乡镇图书流动车服务
广大乡镇农村受自然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其接受教育程度、整体文化素质均相对较低,因此更需要通过阅读行为提升自己,不仅要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发家致富,更要通过知识信息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农村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阵地之一。农民群众缺少阅读观念与阅读意识,图书馆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将图书馆从室内搬到田间,实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延伸。不过对于图书馆而言,图书流动车服务不仅要送书下乡,还要保证书能够“扎根”乡下。具体服务过程中,先确定图书流动车的服务点,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可行性后,再正式建设流动图书点。建点后要加强阅读辅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可以吸引农民群众在农余之后放下麻将、进入读书室,采用“建、管、用”互相协调的策略逐步实施建设计划。乡镇流动图书车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而且促使图书馆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以期最大程度地解决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
3.3.2 加强针对基层读者的培训
如果说送书下乡的图书流动车是图书馆服务区域的延伸,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则是其工作内容的延伸。虽然读者可能具有各种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普通读者对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针对图书馆所投入的一些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等,如果读者未经培训可能会存在操作方面的困难;而且图书馆馆藏资源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读者要获取信息必须借助先进的检索工作才能保证效率。因此图书馆要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加强读者培训工作,使读者对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更多了解与认识,提高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此外,还要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服务职能等充分发挥出来,帮助读者尽快掌握最新技术。
4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讲,全民阅读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新目标与新方向。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将面对更多的变革与冲击,但无论世界怎样改变,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力量是永恒不变的,而阅读也将成为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世代相传。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是推广全民阅读的前沿阵地,其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全民阅读活动的宣传与引导,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在全社会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的全民阅读氛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1]曹洋.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3(21):219-220.
[2]贺小燕.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策探究——以江西省永新县图书信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3(6):69-71.
[3]罗小红.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2013(4):122-124.
[4]曹雪梅.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3(10):42-44.
[5]李瑞仙.公共图书馆的休闲阅读功能及其实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3(1):59-61,70.
[6]周改珠.基层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3(3):45-48.
[7]高大勇.创新服务形式推动全民阅读——以鞍山市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2(4):88-89.
[8]庞余良.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5):87-89.
[9]韦晓玲.论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及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9):148-149.
[10]邹华华.倾听孩子的呼声——城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调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110-112.
[11]左培远.让图书馆走进千家万户——淮安市图书馆科学普及教育与倡导全民阅读的实践[J].河北科技图苑,2008(6):51-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