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设置的研究
2014-02-12,
,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382;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现阶段,社会治安稳定服务和反恐的形势对我国警察队伍的实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公安院校擒拿与格斗类课程进行教学工作时,应本着从实战出发,掌握一线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并在实战技能训练中得到提高,优化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的设置。
截至目前,我国公安院校数量已经达到34所,其中本科院校12所,专科类院校22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公安院校技击类课程设置现状,采取问卷调查法,先后对湖南、湖北、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天津、江西、四川、贵州等15所公安院校进行了调查访问。
1武术技击技术的实战价值调查与分析
在对公安院校擒拿与格斗类课程进行教学工作时,应本着从实战出发,掌握一线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以及其对擒拿格斗的实战价值认识,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提出对公安院校内擒拿格斗课程的教学发展的路径。
对200名在警官学院轮训的一线警员就实战执法过程中擒拿格斗技能的需要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所有被调查者都参与过实战缉拿工作,统计数据反映出了警察对技击技能的需要。97.4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缉捕行动中,警察体能非常重要。在完成缉捕任务时警员应具备的警察实训技能有:体能、擒拿格斗、射击、缉查战术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其中 94.33%的被调查者认为武术技击是警察实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89.5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完成缉捕任务中,擒拿与格斗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一线警察在实施抓捕行动时,体能的好坏对于其影响较大,而武术技击作为警察实战应具备的能力在警察实训技能中所占比重最大,是警察完成缉捕任务时发挥作用较为重大的一项职业技能。在提高和改善警察武术技击技能的同时,应着重发展其徒手格斗、徒手警组协同擒拿、警械的使用等实训技术。
2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武术技击类课程中的擒拿格斗作为警务实战技能的基本技术在公安院校建立之初就已经逐步发展起来。我国公安机关武术技击类课程中的擒拿格斗技术,是根据公安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以我国民族传统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击方法为基础,吸取散手、拳击、柔道、摔跤等项目的技术精华,在解放军侦察兵《捕俘技术》和武警《擒敌技术》的框架上初步形成、并在长期的公安工作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1 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教材情况
随着社会治安形式日趋严峻和国际现代化公安教育的需要,全国各警官学院武术技击类教材在内容上围绕“防卫擒拿格斗”、“警械使用”、“格斗技术”、“缉捕”、“押解”、“擒拿技术”、“散手技术”等展开武术技击类的授课,各公安院校的实战教师、实战专家陆续编写了一系列关于擒拿格斗技术的教材、教学辅导用书,为公安院校内进行武术技击类警务训练课程提供参考。2003 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和一线公安民警实战训练工作的通知》,为认真贯彻公安部《通知》的精神,编写了《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教程》供全国公安民警在实战基础训练中使用。武术技击类中的《擒拿格斗》随即成为警务训练教研室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学校教学训练中占重要地位。其目的是通过正规化、军事化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意志品质、身体机能、擒拿格斗技能和实战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严格的锻炼和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安专业人才。
2.2 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开设的教学科目与课时
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基本依据是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服务。按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突出核心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能力结构设置课程,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和学时分配。在针对公安院校《擒拿格斗课程》的课程设置情况分析上,主要针对擒拿格斗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和开课形式进行研究。
武术技击类课程中的擒拿格斗课程是公安院校内特有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院校开设的散打、防身自卫等其它体育课程,这是由于公安院校办学性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擒拿格斗课程在公安院校开展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擒拿格斗技术的发展完善在公安院校中发展状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15所公安院校的调查统计表明:所有被调查的院校均已将擒拿格斗课程作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在大学生警察体育课中开设。这说明擒拿格斗对发展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察实战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安院校的警察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所有被调查的公安院校中,除了非公安专业作为选修课之外,15所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均设《擒拿格斗课程》为必修课。从教学课时来看,《擒拿格斗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每学期 18—60 学时不等,其中,安排实践教学的课时为 90%,理论学时的安排为 10%左右。相比于其他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擒拿格斗课程》在理论教学安排的学时较少。
3武术技击类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公安院校在武术技击类课程与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突破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总体而言,其办学思想和培养模式未能完全摆脱模式单一、教育观念陈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相对滞后,办学特色不明显,还缺乏灵活性,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特别重要的是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对接不够顺畅,导致武术技击类贴近公安实战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困境。
3.1 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不强,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在公安院校内,各个警务基本技能教务部门都设定了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擒拿格斗、摔跤、拳击、跆拳道等多种武术技击类项目,而且这些体育项目的授课多延续竞技体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训练,当多个类似擒拿格斗课程的武术技击类项目开展的时候,对于整个教学内容的衔接完整性建设就略显薄弱。同时各个武术技击类项目的教学课时大多在 26-48 学时之间,由于授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片面强调本项目的系统性,而忽略了项目与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多数课程都是从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开始教授,往往学生还没有学几个技术动作课时就已近尾声。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所学技术的完整性理解匮乏,也导致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在实战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技术,导致擒拿格斗技能的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自己有意识的对所学内容的整合和重认识。因此这种相对条块状的教学方式和课时的偏少就会导致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系统化教学活动的缺失,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深度教学,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也未能保证系统、熟练和自动反应。
3.2 教学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过于重视动作规格
在这里需要提出一点,不重视动作规格固然不对,但是如果将教学的重心都放在技术动作规格的发展上就必然导致类似 2008 年杨佳袭警案的发生。当歹徒骤然出现的时候,警察不能立刻反应而陷入被动受伤的局面。公安院校作为培养人民警察的专业院校,开设擒拿格斗、射击,警械使用等课程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积极灵活的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激励对抗实战环境,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制服或击毙犯罪分子。然而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仅有少数公安院校的警务基本技能教师采用教学与实战现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数的教学都是按照静态,相对安全的教学训练方式中规中矩的展开技术讲解和训练。教学训练过程中注重技术动作规格传授,未能与公安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只讲究技术动作的攻击、控制的实效性,而缺少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真实模拟性,进而导致了教学训练活动的实效性。也往往会导致对学生良好体能和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而理智冷静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锻炼,久之,这种相对脱离了公安工作实际情景的教学活动就不利于我国公安警察的体能、技能、心理承受的全面发展。
3.3 师资力量薄弱,制约武术技击类课程实施效果
在对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官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在警务基本技能教务部门担任擒拿格斗课程的教师多数毕业于体育院校,他们所学专业大都是散打、跆拳道、摔跤专项。由于每位教师的技术水平有所差距,而且多数仅擅长自己所学专项的技术动作内容,因此在武术技击类课程的教学中就会出现深入性、针对性缺失的现象。
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很少或者没有参加过武术技击技术的实战活动,因而会出现在常规性的基础理论教学和攻防技术动作教学外,很难将教学训练活动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实战运用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就只有少部分技术水平高、身体素质较好、有实战经验的教师敢于并且能够有给学生提供实用性实战教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创新,只是泛泛的将前任教师的教学技术内容照搬或稍加修改然后就对新的学生进行授课,这种缺乏接近实战技术的教学、描摹式的教学、按部就班的教学,使得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教师教起来没有兴趣,久而久之,在公安院校内开展武术技击类课程就流于形式,而武术技击类课程的开展也将陷入两难的境地。一位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教官自然会对公安院校的武术技击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也会想到公安院校的武术技击项目与竞技体育项目的不同,会想方设法解决武术技击项目如何与公安工作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这一现实问题。因此,公安院校内武术技击类课程的教师教官是影响此课程能否在公安院校内广泛开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4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通过对几所重点的公安院校内武术技击类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武术技击类课程应首先把握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目的。在教学形式上丰富多样,教学训练内容科学系统,符合警察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战基础训练、实战考核竞赛和代表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技术,对学生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几所重点的公安院校内武术技击类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武术技击类课程应首先把握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目的。在教学形式上丰富多样,教学训练内容科学系统,符合警察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战基础训练、实战考核竞赛和代表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技术,对学生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
4.1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公安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立体化的公安擒拿格斗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在教学中理清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加强对学生擒拿格斗教学实践的管理和指导,借鉴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学得有兴趣,练得有长进,用得有实效。在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中将实战训练理念拔高,使整个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围绕此。将理论课、实践课、综合演练课紧密结合,自然意识的与实战结合,而非仅仅将擒拿格斗的教学停留在理论学习或者技能掌握的层面。在训练手段上要充分遵循警务技能形成的规律,符合警务实战的要求,通过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具有鲜明公安职业教育特色、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训练体系。
4.2 教学资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组合
武术技击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力求优化组合,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教学模式和技术传授模式。将武术散打、摔跤、擒拿格斗、摔跤等武术技击类项目在技术动作上进行优化组合,按照公安工作实战的要求选编一些实用,易掌握的擒拿格斗技术,将踢、打、摔、拿、控制等技术完善,避免人为的条块分割和教学重复,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公安实战需求,而不是花拳绣腿的空架子。如公安民警在稍远距离面对犯罪嫌疑人时,可以运用散打中踢的技术动作(如各种腿法),当再接近犯罪嫌疑人时可以运用拳击、散打的技术和肘、膝等散手的技术动作,距离近至贴身时可以从摔跤、柔道中选择一些实用的技术动作来摔打和控制犯罪嫌疑人。
4.3 重视实践教学,增加情景实战教学环节
以新组合的擒拿格斗教学训练内容为基础,执行相应教学大纲,使学生在初学擒拿格斗课程之初就能够对擒拿格斗有着系统、科学的认知。实施警察教育和培训的基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教学内容具体使用,动态性较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条件的警院建立一系列的模拟训练教室,把学生放到近似实战的环境和背景下训练。如民宅模拟室、储蓄模拟室,商店模拟室,酒吧模拟室,吸毒贩毒模拟室,新闻采访模拟室等。通过情景实战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战技能。
5结语
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武术技击技能是有效打击犯罪分子,保护自身的有效手段,掌握该技能可以减少实战中的伤亡,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运动技能的价值。武术技击类课程在公安院校内还是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现有教学训练现实并未使之融入整个公安警察培养体系中,缺乏与公安实战内容的有机结合。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整合的方式,构建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资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组合重视实践教学,增加情景实战教学环节等,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实战技能,应对复杂的社会维稳形势。
参考文献:
[1]苗海珍.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2]袁广林.美国警察培养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公安教育,2008,(08).
[3]吕承国,张朝霞.论我国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定位[J].史教资料,2007,(02).
[4]曹超,李德祥等.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法[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