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经典人物话语人际意义研究——以刘姥姥和凤姐之间的对话为例
2014-02-12杨红
杨 红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其三大元功能著称于世,其中人际功能为红楼经典人物话语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语气、情态、呼语和态度系统是人际意义实现的重要手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人物形象,刘姥姥和凤姐就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见证了贾府的兴衰。笔者曾对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做过相关研究,认为很有必要对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和凤姐之间的对话话语进行系统的人际意义研究。本文从人际功能视角解读刘姥姥和凤姐之间的对话话语人际意义,以揭示刘姥姥与凤姐如何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的。
一、人际意义及其实现手段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其中最为独特的是人际功能。[1]所谓人际功能,是指语言除了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说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说话者为了与听话者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通过此功能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及对人和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以便影响听话者的态度或行为,这种表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就是人际功能。该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如给予者和接受者或求取者,话语中反映交际者之间关系的意义就是话语的人际意义。[2]
系统功能语言学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小句的语气和情态系统,是为了揭示语言是如何通过对话来表达人际意义的。可见,语气和情态系统是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就语气系统而言,陈述语气一般是为了给予信息而执行了陈述的言语功能,疑问语气一般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执行了提问的言语功能,祈使语气一般是为了要求对方做事而执行了命令的言语功能。不同的语气一般执行不同的言语功能,构筑谈话者之间互相交换的关系,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
情态系统是用来表达说话人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的一个语义系统 (包括各种各样的情态成分),同时也是一个逻辑判断和评价系统。[3]情态系统是指发话者用来表达对命题的有效性所持的态度,以及在提议中表达的个人意愿或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通过不同程度的情态承诺和情态责任,影响听话者的态度和行为,或听话者的态度和评价,从而实现信息或物品与服务的意义交换,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带有意识形态的呼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蕴含的权势关系也体现人际意义。
评价系统是马丁基于人际功能发展起来的子系统,态度系统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马丁和罗斯曾说过,评价意义也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4]人们通过评价资源向听者或说者表达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并以此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态度系统分成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都具有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意义。态度是人们对人和事物的感觉,包括情感反应、对行为的判断以及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情感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主观上的情感反应,有积极的或消极的,主要通过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来体现,当然也可以通过表达态度的词汇来体现。评价者对于产品和过程的夸赞或认可属于鉴赏,对语篇、抽象事物或自然事物做出各种不同的评价属于鉴赏,对人做出这样那样的评价也属于鉴赏。
二、经典人物话语人际意义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它成功塑造出一系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其中刘姥姥和凤姐就是非常经典的人物。作者通过凤姐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身世沉浮来表现封建社会的面目和兴衰。与此对应的是刘姥姥这个人物,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现实的真实面目,尤其是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表露无遗。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都是与凤姐打交道达到交际目的的,这里,我们拟从语气、情态、呼语和态度系统视角对刘姥姥三进贾府时与凤姐之间的对话话语进行系统的人际意义分析,以探讨其如何与凤姐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的。
1.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咋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得。”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5]102
对话1,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交际双方用陈述语气交流信息。言语间,地位尊贵的凤姐占据着话语权,其给予的信息包含有情感词“疏远”意在强调贾府和刘姥姥关系很远,“厌弃”实指贾府之尊为常人所不喜欢,情态否定词“不肯”表明地位低的亲戚不愿和地位高的贾府来往。刘姥姥传递的信息表明家境太穷恐怕贾府看不起他们。凤姐倒是一语掷地,否定评价“贾府不过是旧日的空架子”,没什么可指望的。当然,凤姐还算会做人,她并没因为刘姥姥卑微而轻视她,相反,她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是在给刘姥姥面子。
2.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若论亲戚,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儿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好:‘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毫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5]104-105
对话2,凤姐使用祈使语气要求刘姥姥坐下听她讲明。情态词“该”表示原本应尽的义务而未尽,这次正好有贾母给的二十两银子打发给刘姥姥,刘姥姥听后喜不自禁的感慨道“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扮演了求取者角色,虽很龌龊,但毕竟得了二十两可以维持生计的银子。凤姐算是体贴他老人家,这为她日后把巧儿托付给刘姥姥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基础。
3.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5]539
对话3,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扮演了一个物品给予者,带了些乡野菜蔬给贾府,合意的物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了物品和服务的交换。周瑞家的传话回来,说老太太和二奶奶欣然接受了她给予的物品,刘姥姥恰当的给予物品,对方欣然提供服务,凤姐见贾母喜欢,还说要留她住宿两天。刘姥姥与凤姐的人际关系不再疏远。
4.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5]545
对话4,凤姐使用祈使语气要打扮刘姥姥,刘姥姥用表达鉴赏的形容词“体面”自我夸赞一番,二者地位尊卑皆无,双方人际关系变得适宜。
5.刘姥姥念佛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里有个梯子……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凤姐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5]548-549
对话5,贾母饶有兴致地陪着刘姥姥逛潇湘馆,刘姥姥不忘夸赞老太太的正房,连用了好几个评价形容词“大”——“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足以显示贾府当时的声名显赫。刘姥姥深知老太太的威严地位,故又用“威武”二字来突出老太太极强的权势地位。见到小屋子时,刘姥姥又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关系过程来表达评价“比大的越发齐整了”,言语灵活多变,而后又总的评价道“都只好看”,情感上更是言不由衷“越看越舍不得”。此番刘姥姥为了迎合老太太和二奶奶表达鉴赏和情感意义的手段可窥一斑了。
6.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 ”[5]552
对话6,贾母宴请刘姥姥,刘姥姥与凤姐信息交流之中不忘使用表达情感的动词“爱”,夸赞贾府行事注重礼节,有大家风范。行为过程“笑”表明凤姐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使用标记祈使语气“你可别…”提醒姥姥都只为了取笑不必在意礼数。
7.且说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儿,说:“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的照看我。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大大的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凤姐儿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也着凉了,在那里发热呢。”[5]576
在情感子系统里,被评价的人和事物是评价者的主观心理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意识。情感的含义比较丰富,所有能体现感情、情绪、感受及性情的词汇、语法资源都可表达情感意义[6]。对话7,刘姥姥在向凤姐告别时使用情感动词表征心理过程,如“怜、惜”、“报答”、保佑”,使用副词“大大的”修饰表征行为过程“大大的给你们念佛”等小句表达了情感意义的话,道出了贾母、凤姐及贾府中人对她这个乡野老妪的怜惜和刘姥姥对贾府中人的一片感激之情。行为动词“笑”表明刘姥姥用陈述语气传递的信息很讨凤姐欢心,凤姐也借机表达“大姐着凉、发热”的信息以求得姥姥的帮助。
8.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见不得一些儿委屈;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个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长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5]577
对话8,凤姐借助评价形容词及修饰副词“经历的多”给予刘姥姥肯定的评价,刘姥姥评价富贵家的孩子不经风雨,“太娇嫩”、“尊贵”,副词“少”修饰情感动词“疼”意在劝凤姐以后不要倾注过多的情感在孩子身上。凤姐使用关系过程小句“这也有理”做出肯定的反应。在信息交流中,凤姐又使用表征身份和属性的关系过程小句“你们是庄稼人,贫苦些”对刘姥姥做出肯定评判,刘姥姥机智的给大姐儿取了个名字“巧哥儿”,又用关系过程小句“必长命百岁、遇难成祥,逢凶化吉”,既避邪又能带来好运。情感词“欢喜”表达了刘姥姥通过信息交流很讨凤姐的欢心。言语过程“道谢”表达了凤姐情感上自是感激不尽,行为过程“笑”具有认可对方的意义,情感词“保佑”表征凤姐对大姐儿的祝福。
9.平儿引到炕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瞧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份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刘姥姥道:“我们屯乡里的人是不会病的,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许愿,从不知道吃药的。我想姑奶奶的病不要撞着什么了罢?”……哪里知道合了凤姐的意,扎挣着说:“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你见过的赵姨娘也死了,你知道么?”……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了姥姥了没有?”……刘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凤姐道:“不然你带了他去罢。”[5]1551-1552
刘姥姥三进贾府(大观园)时,已是今非昔比了,贾府一派没落景象,凤姐更是卧床不起。之前与凤姐构建的适宜人际关系,让刘姥姥顺利实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刘姥姥因念及旧情,专门来看凤姐,她依然称呼凤姐 “姑奶奶”。凤姐使用特殊疑问语气“怎么这时候才来?”听起来像是质问,其实是对姥姥情感上的期盼。刘姥姥使用极强的程度副词“的要死”修饰“糊涂”二字,情感上是懊悔不该来晚了。接着,刘姥姥使用关系小句表明乡里人虽不尊贵但不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得烧香许愿,姥姥要回去为凤姐祷告正“合了凤姐的意”,表示属性的关系小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说明凤姐很是认可姥姥的说法。
10.凤姐道:“忙什么,你坐下啊,我问你近来的日子还过的吗?“刘姥姥千恩万谢的说道:”我们若不仗着姑奶奶”,说着,指着青儿说:“他的老子娘都要饿死了。……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了。……不管真话假话,我要进城瞧瞧去的。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说:“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刘姥姥顺口答应,便说:“这么着,我看天气尚早,还得赶出城去,我就去了。明儿姑奶奶好了,再请还愿去。”……凤姐道:“这就是多心了。既是咱们一家,这怕什么。虽说我们穷了,这一个人吃饭也不碍什么。”刘姥姥见凤姐真情,落得叫青儿住几天,又省了家里的嚼吃。[5]1552
对话10,标记性祈使语气“你坐下啊”表明凤姐迫不及待让姥姥坐下,表示归一度的疑问语气是凤姐对刘姥姥过得如何关切的发问。刘姥姥情感上流露出对姑奶奶时常给予物品的不胜感激,此次来看姑奶奶实际上是情感上的报答。凤姐见姥姥如此真心,陈述语气传递信息要姥姥为她祷告,甚至把她和大姐的命都交给了姥姥,识别型关系小句“既是咱们一家”更能说明双方亲密的人际关系得到构建,刘姥姥报答凤姐的交际目的得以实现。
通过对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与凤姐的对话话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际功能为红楼经典人物话语人际意义分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研究发现: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贾府)时因与凤姐关系的疏远扮演求取者角色获得二十两银子,到二进时与凤姐关系的适宜满载而归,再到三进时为报答凤姐构建的亲密关系,得益于刘姥姥借助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善于使用呼语和态度系统。当然,仅仅借助词汇—语法层来分析刘姥姥话语人际意义是不够的。马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篇章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小句意义为中心的语义学思想,对我们从语篇语义层阐释刘姥姥话语人际意义很有指导意义。因篇幅受限,将另辟文章做进一步研究。
:
[1]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London:Edward Arnold,1994./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6]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9(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