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学评价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4-02-1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职评价语文

万 虎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提出了职业教育评价的标准,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育要顺应形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相结合,建立一个较为完整、较为明确、较为科学的高职语文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在评价实践中应明晰以下几个问题:

一、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他所强调的教学评价不是为了证明学生的优劣,也不是为了证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最主要是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一个机会。这是建构主义的主张,也是建构主义评价与行为主义评价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也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所指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主要目的是“证明”,形成性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教学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多年以来,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痕迹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情况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错把手段当目的,将考试当做评价,把分数当做能力,“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和学生就这样沦为了分数的奴隶,高分低能的学生屡见不鲜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建构主义提出“评价中心环境”,以此作为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契合点,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构主义的评价理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体现。那么,高职语文课堂在没有了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压力下,更应该从这一视角出发,整合教育评价理论,建立具有高职自身特色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二、评价内容要彰显“人”的价值

“以人为本”成为当代政府施政理念和社会普遍观念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自觉地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目的的首选目的。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及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发展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以人为本”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法则。如何在高职语文教育评价中去实施体现这一原则,这就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去认识和探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将以“分”为本的量化评价转变为以“技”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评价。多年以前,曾有这样一个案列:

1979年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访问团考察回国后写了一份约3万字的考察报告,他们这样描述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美国的学生无论是在品德的优劣、能力的高低上,无不踌躇满志、趾高气扬。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计算,就整天奢谈创造发明,在他们的眼中,让地球调个头是易如反掌;他们重体音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几乎是失控状态。课堂上有的学生挤眉弄眼,有的谈笑说天,有的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最后,代表团得出结论:“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大胆预言,再过二十年,我们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全球超级大国……”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美国所谓“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已培养了近50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200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我们中国至今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了这样拔尖的优秀人才。

可见,甄别与选拔的评价观念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根深蒂固,老师和学生在分数上打转转,这既不利于学生个体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可见以人为本的评价管理亟待确立。

其次,以章为本的形式评价应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将所谓的教学检查、学生考试当做教育评价。虽说处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背景下,但教师们还是疲于应付,“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根据新的课程改革和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探索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发展评价机制,使高职语文评价更多地成为高职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理解的过程;二要设计多元化标准和开放性教育评价体系,适合高职教育发展。总而言之,我们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不同风格、个性的教师和学生都有被发现、被认可、被赏识、被科学合理评价的机会。

三、评价标准要突出一个“活”字

丘吉尔在《我的早年生活》中说:“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示我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却千方百计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局——场场考试,场场失败。”这段话恰恰道出了高职语文评价的现状,没有将绝对评价法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结合起来。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

(一)因人而异,相机设标。评价的标准是进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前提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往往用统一的尺度,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进行评价。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在不同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中成长,有的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有的活泼好动、个性张扬,对他们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既要照顾全面,又要关注个性,要科学、全面、中肯地对复杂的教育对象进行评价。

(二)因时而异,灵活置标。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的话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是完全可以让评价的标准“活”起来的人,这个标准要“活”得有弹性,“活”得适度,要张弛并举、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过去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通常采取程序化、机械化方式或者照搬中学或本科院校的评价方式进行。这样的评价看起来有条不紊、说服力强,但实际上却大大压缩了高职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实际,灵活设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与日后的实际工作巧妙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追寻探究的积极性。

(三)因地而异,择机用标。因地而异有两层意思,一是同一高职学校,不同的教学实际,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高职语文内容广博,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有关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等资料中曾提出,“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标准上做到“内外有别”。二是不同层次的高职学校在实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时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发展、区域发展都十分不平衡,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运用上不能“一刀切”,搞“千人一面”,要因地制宜,对高职语文评价的理解要得其神而活其形。

[1]列宁.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4]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8.

[5]汤晓艳.论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6]张焕丽.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20).

[7]魏春枝.高职教育教学评价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

[8]熊文生.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6).

[9](日)田中耕治.教育评价[M].高峡,田辉,项纯,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璐.英国教育督导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王利明,刘鹏飞,周国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2]魏本亚.语文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钟桂英,刘威,詹晓东,王文博.发展性高职教育教学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高职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