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探索

2014-02-1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系部预案突发事件

刘 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加紧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在机制的建设实践过程中累积了不少宝贵经验。很多高职教育工作者指出,现有的高职应急处理机制在面对现实的突发事件时往往因为指挥战线过长、责任分配不够明确等原因出现反应不灵敏和应对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有必要拓展高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深度,开展更加灵活、更为细致、更具针对性的二级应急处理机制建设。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概述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在近几年的频繁发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社会影响,同时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防范和管理上的缺失,暴露出高职学生在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上的不足。校园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高职生的情绪波动,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部分后果严重的事件甚至会影响他们整个人生轨迹。造成高职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样的,院校在管理上的漏洞、在防范上的偏差、在安全教育上的不足,以及学生自身薄弱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有可能为高职突发事件留下隐患。并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上并不得力。近七成高职生表示难以察觉院校在突发事件事后干预,特别是在校生心理干预中所做的努力。

从类型上讲,突发事件可以按划分标准的不同而归于不同类型,但常见的划分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按后果的严重性划分为一般、严重、大规模、大规模恶性等四类突发事件;二是按事件的诱因划分为人为性突发事件和自然性突发事件;三是按影响覆盖的范围划分为国际、国内和区域突发事件;最后,根据事件发生的行为、范围或者领域又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突发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其中,高职院校中爆发的多为一般或严重的区域性自然突发事件。但是,不论突发事件归属于哪一类,它都具有普通突发事件所共同具备的突然性和偶然性,并且有一定的破坏力,会因为某些群体或个人的盲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扩散传播,因此往往非常紧迫、必须毫不拖延地及时处理。

二、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机制的功能与建设内涵

构建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意义在于及时地防范和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尽快从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中恢复校内秩序,从而保证院校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建立高职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机制的意义除了以上几点,还主要在于下述两大方面:第一,二级应急处理机制的管理主体是院校系部,它的构建是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整体应急处理机制的拓展与深化;第二,系部更贴近学生群体,二级应急处理机制其实是系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主应激措施体系,相比院校整体应急处理机制而言更具灵活性、便利性和针对性。它不但是对现有高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更加贴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需要。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高职院校内外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容易激化,不同的利益诉求会快速碰撞,产生矛盾。二级应急处理措施能够更加快速地协调和缓和这其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各方关系良性发展;其次,高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项系统、庞杂与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混乱。二级应急处理机制的出台能够突出系部在这一过程中的上下联结优势,使各项应急措施通畅、有序而规范地得以实施,让应急管理有效地贯穿于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此外,二级应急处理机制是对高职突发事件整体应急机制的细化、拓展与补充,它的产生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沉着应战、主动出击,及时地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起到进一步稳定局势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机制的有效构建途径

(一)构建突发事件二级预测预警体系

大量以往的经验表明,突发事件一般都不是无端而起,多数突发事件在爆发之前都存在着一定的征兆。及时地观察、监测这些先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就能够有效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方面及时构建好以系部为管理主体的突发事件二级预测预警体系。首先,必须出台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预案。高职院校有针对院校突发事件的整体应急处理预案,系部也应当有自己专门适用的二级应急处理预案,这是加强突发事件战略管理、将突发事件扼杀于萌芽的关键环节。各系部应当在以院校突发事件整体应急处理办法为纲要的前提下,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二级应急处理预案。预案确定后,要组织成文并尽快安排学生展开演习,以检测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便于修缮。内容上,应急预案应当包含工作目标、理论思想、主管部门、应急响应、信息发布、恢复重建设、后勤保障及评估检测等方面。细致的内容结构会让预案在使用中沉着应战、临危不乱,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功用;其次,系部要做好突发事件的情报征集工作。为了保证突发事件情报信息征集的质量,系部要专门设立信息监测哨点,构建起全面的信息监测网络。在监测网络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由各院系深入到各专业、由各专业深入到各班级,再由各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个人。这样才能让信息监测网络上下贯通、纵横交错,保证其灵敏度和高效性。同时,在借助信息监测网络主动搜集学生们对院校日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增加他们对院校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不妨建立起一条以教师、学生和社团等校内个体或组织为主体的信息反馈与分析体系,促进各方面情报信息更加快速、完整地汇集于系部。

(二)明确突发事件二级应急管理处理办法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只能尽量预防而不能完全避免。所以,除了要构建突发事件二级预测预警体系,更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二级应急处理机制。而一个完整的高职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机制至少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急处置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各系部就应当依据事先拟定的应急处理预案,对上,要积极保持与院校方面的信息指令沟通,对下,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安抚与心理干预工作。同时要遵照工作预案,主动联系后勤、医疗及宣传等各部门,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与负责层面。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要第一时间询问清楚事件爆发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以及事故缘由,在上报校方的同时立刻对事件展开干预和调查;其次,应急沟通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系部应当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做好与家长的信息沟通工作。如实地告之家长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情况和现下的危机处置情况。同时,在有必要和获得院校授权的情况下,要依照规定流程将发生的事件和当时的进展情况如实地发送给正规媒体作公开报道,以抑制与事件相关的不实信息在社会上的流通,将对社会的负面舆论影响降到最低;再次,应急宣传机制。突发事件在校园内的传播很有可能会引发在校学生群体的恐慌情绪,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校园环境的不稳定。为此,各系部还要做好自身负责区域内的信息宣传工作。要在事件爆发的最初将准确可信的消息发布出去,告诉广大师生及工作人员事件的缘由、经过,指导大家正确应对事件,既不要慌乱,更勿轻信谣言,用信息宣传的方式稳定学生情绪,引导校内舆论健康发展。

(三)建立突发事件二级应急管理恢复机制

突发事件的平息不代表应急处理的完结,事件结束后往往还有着系统、长时间的恢复重建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各系部需要结合事件的实际情况,清点事故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中反映出的院校和系部本身工作中的漏洞。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各系部今后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的参考资料。首先,最重要的,各系部要积极参与和组织突发事件的事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校内的常规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同时,要专门成立一支由校外专家和校内突发事件参与人员组成的调查队伍,彻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其中折射出的隐患,尽全力将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次,各系部要辅助院校在校园范围内展开应急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首先,结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宝贵经验,将应急防护知识编排成校内公共安全教育指南,渗透于学生的体育课、思想政治课及社团活动中,并定期组织排练演习。再次,要重视对学生的事后心理干预。突发事件常常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些意外往往会给学生们带来精神上的刺激,给他们遗留下事后心理创伤,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学生们日后的正常生活。对此,院校方面应当加紧学生的事后心理干预,借助个体或者群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走出事件的阴影,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走出创伤的力量。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虽然难以避免,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却能够将事件带来的个人、财产损失及社会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时,切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须省时度势地拓展与创新。而建立二级应急处理机制就是现下展开拓展与创新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把握好这一切入点,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将更有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与稳定。

[1]曾雯.四川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48.

[2]王海英.高职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4):169-170.

[3]罗鸣.医药类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探讨[J].科技信息,2014(1):199.

[4]范艳军.传媒类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微博舆情引导[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6-18.

猜你喜欢

系部预案突发事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应急预案的编制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