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变迁中的渔村
——银坑村蚝产业田野调查报告

2014-02-1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阿公蚝油珠海市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探访变迁中的渔村
——银坑村蚝产业田野调查报告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通过对银坑村蚝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蚝制品以及蚝厂职工等内容的实地田野调查,对蚝产业变迁过程进行分析,探讨银坑村蚝产业没落的原因。指出银坑渔村蚝产业由兴盛到没落的变迁过程,本质上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保护银坑村蚝产业的措施,并期望以小见大,对整个广东沿海渔村发展提供案例参考。

银坑村;蚝产业;蚝油

一、银坑村概况

银坑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东北部的唐家湾镇。1963年银坑村有人口1020人,1989年人口547人。2004年有366户,人口952人。在北宋开始有人在银坑银门洞开采银矿,采挖者众。明代建村,初称银溪,后称银坑。据落在银坑湾畔,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或钢筋水泥结构平房。背山面海,风景秀丽。海区盛产牡蛎。1956年广东省水产厅在银坑生产大队的基础上,成立“地方国营珠海县水产养殖场”,村民转为养殖场职工,1961年6月,下放为大队集体所有。1963年又由广东省水产厅接管,改名为“珠海第二海水养殖场”。至1970年,再次下放给珠海县经营,改名为“珠海县银坑蚝场”。1985年改名为“银坑蚝业公司”。2000年6月改为“银星居委会”。有公路通往香洲、石岐,并设汽车上落站。上述记载截止到2004年。最新的数据:在我们去村委会做调研之后得知,目前银坑村共有原住居民1402人,共540户,另有流动人口1204人。

二、银坑村的蚝产业

(一)蚝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对蚝民合作社主要负责人T叔叔采访的整理

以前的蚝都是自家的私人财产,后来地方政府把蚝厂收归国有,进行国有改制,就变成了国有企业。国有的蚝厂建于1958年,各家的蚝民一下子从普通渔民变成了国家职工。据叔叔回忆,他在蚝厂上班那会,银坑蚝厂很大,当年这一带海域都属于银坑蚝厂。叔叔每天早上七点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下午要四点下班,才能赶回来吃到晚饭,可见路途之遥远。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银坑蚝油厂从国有独资变成了国有控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厂职工都有股份。

2.对前任国营银坑蚝厂主任A阿公采访的整理

起初,银坑村居民大多以种地为主业,出海捕鱼、打蚝为副业。解放后,1955年银坑村开始组建渔民互助组。1956年升级为生产队。1957年建立国企——银坑蚝厂。中间除了1960年、1961年、1962年三年动乱时期,蚝厂解体下放外,蚝厂一直延续到现在。从1957年到1962年,银坑蚝厂的职工工资发放依据“按件取酬”的方式,多劳多得。但是从1963年开始,实现按工资级别发工资。当年,阿公任生产连长,记得U姨(本村村支书)有说过,她当时是一名普通员工。一般一条船上的人,为一个班的编制,设班长一名,由此可见,阿公当年职位还是很高的。后来,阿公又出任主任一职。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蚝厂股份制改革时,A阿公才退休。

结合调研的资料和唐家湾镇志的描述,归纳出银坑蚝厂的大致历史如下:170多年前,新会县崖门人发现野生蚝,并投资开始人工养殖;1957年私人蚝塘收归国有,成立地方国营珠海县水产养殖场;1963年收归省水利厅,改名广东省第二海水养殖场;1975年为扭转亏损局面开始发展高产蚝田;1985年更名为银坑蚝业公司,同年7月改为珠海水产养殖场;2001年成立宝特控股公司;2009年由公司成立珠海市银坑蚝民合作社。

(二)叠石牌蚝油

银坑的养蚝历史久远,能追溯到150年前,一直是渔民私人运营。直到1957成立了名为“珠海县国营蚝场”,才开始了银坑养蚝业的国营阶段。1963年蚝厂被广东省水产厅收去,改名为广东省第二海水养殖场(第一海水养殖厂位于珠海平沙镇)。从1985年开始,银坑蚝厂又划归珠海市管辖,就是在这个期间,注册了“叠石蚝油”的商标,从此银坑蚝油受到了国家商标局的承认和保护。注册商标成功后,蚝油产业就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阿公回忆,当年的耗油产量相当可观。但是因为蚝油的纯度很高,导致成本高,利润低,收益并不大。20世纪90年代过后,因城市建设,珠海对香洲区蚝田进行了大规模清理,原先密密麻麻的水泥蚝桩不复存在,当年养蚝的场面不可能再现了。不过,沙滩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依然附着天然蚝,海滩每隔一段距离都会在石头或墙面涂有“不准挖蚝”等字样。政府征用蚝厂的水域面积,导致蚝产量降低,又加上环境污染的急剧恶化,银坑附近的水域面积里蚝的质量变差,进而导致蚝油质量也随之变差,人们不再喜欢银坑的蚝油。再一个原因是,煮蚝油需要很成熟的技术工人,但是由于蚝厂工作辛苦,老职工的后代们不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行当,老职工退休后,蚝厂缺少技工,制蚝油的质量也一天不如一天,慢慢的,就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叠石牌蚝油”从此淡出了历史舞台。

“叠石蚝油”曾经红极一时,在省港澳都有相当大的名气,也曾作为珠海特产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特色加工产业由于管理、经营方面缺乏经验以及蚝厂养殖水域的污染和减缩,最终导致“叠石蚝油”没落,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三)蚝厂职工

据采访A阿公得知目前蚝厂的状况:打一箩蚝能赚50块钱,但是本地年轻人觉得辛苦,几乎没什么人做了。目前,蚝厂主要靠雇工完成生产任务。蚝厂现有十多条船,一条船上一般两个人,大概共有二十多人。可见,蚝厂的规模比早年间萎缩了很多。

采访B阿婆的退休年龄:

阿婆说她出生于1950年,由于养蚝业工作条件艰苦,属于重体力工作,所以退休年纪较早,45岁时阿婆就退休了。目前的退休工资分两部分,每个月蚝厂承担700元,劳动局补贴2000元。

根据B阿婆和A阿公的论述,可见蚝厂在改制前的国有编制的正式职工享受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制后形成的股份制公司,工人几乎全是合同工,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以外地从业人员为主。

三、珠海市银坑村蚝产业田野调查评述与展望

(一)珠海市银坑村蚝产业田野调查评述

1.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蚝厂具有明显的外向性,以出口为主,赚取外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由于受到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裁,没有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只能借助香港的独特优势,从香港获取外汇储备。当时的国家一穷二白,能够拿来出口的只有农副产品。此时,靠近香港,且蚝产业历史悠久的银坑村自然成为外汇储备的重要贡献力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57年成立地方国营珠海县水产养殖场,展开了银坑蚝厂国营的历史新篇章。

2.由于受到年轻人不愿从事蚝产业、珠海市对于海域美化的要求以及海水污染等各方面原因,银坑村的蚝产业逐渐走向萎缩。据采访得知,蚝产业的生产全过程基本都是手工作业,很少有可以用机器代替的工序,这就使得蚝产业中必须有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而随着国营蚝厂老一辈职工的退休,该村的年轻人大都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没人愿意做这项辛苦的生计,从而使得银坑村的蚝产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20世纪90年代过后,由于珠海市对于环境美化的要求,以及城市建设的定位,对香洲区蚝田进行大规模清理,原来在海面盛极一时的水泥蚝桩不复存在,银坑村的蚝产业随之开始萎缩。加之近十几年来海域环境的污染,蚝田开始减产,给银坑村的蚝产业带了很大损失,蚝业生产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帆风顺。

3.银坑蚝厂的发展变迁,在当地具有除经济意义外更为重要的文化内涵。银坑蚝厂曾经是广东省四大蚝厂之一。特别是被誉为“海底牛奶”的叠石蚝油,更是畅销港澳和五大洲,为珠海第一特产。这些历史成就,使得自豪感与惋惜之情流露于每一个受访村民的话语里。在对A阿公的采访里,他不止一次告诉笔者,以前的蚝厂有着多么辉煌的成就,叠石牌蚝油是怎么畅销到港澳地区的。他同时也对银坑蚝厂的现状惋惜,并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使珠海市能重新注视银坑村的蚝产业,重新做好“叠石蚝油”品牌。银坑村的蚝产业,已经不仅仅是当地渔民一种单纯的生计方式,更多地体现了银坑村的一种文化印记,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银坑人的心里。

(二)珠海市银坑村蚝产业田野调查展望

1.做好蚝产业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包括相关书籍、影像、口述史等资料。在与村支书U姨的座谈中笔者了解到,面对日渐萎缩的银坑村蚝产业,以及濒临失传的原始手工蚝油熬制技艺,村里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相关的书面整理和收集。对于传统蚝养殖、成品技艺的抢救迫在眉睫。这些都是银坑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蚝产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于研究广东沿海渔村经济发展、渔业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发展蚝产业相关的渔业农家旅游体验项目,加大力度宣传银坑蚝产业,打好文化牌。目前,银坑蚝产业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开始逐渐萎缩。做与蚝产业有关的农家旅游项目,首先可以借助旅游开发提高村民集体的经济收入,改善蚝厂的经营现状。其次,加强旅游开发,对于宣传银坑村的蚝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蚝的养殖生产,了解银坑村厚重的蚝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加强旅游开发,有助于培养年轻人对于蚝产业的兴趣,为传统养蚝、制蚝产品技艺的传承提供后备力量。

四、对于银坑蚝产业的思考

通过对蚝产业的田野调查,银坑村为笔者展现了一幅蚝产业由小到大再到弱、由私营到国营再到股份制改革的变迁画卷。银坑村蚝产业的变迁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面对现代社会的飞跃变迁,一成不变的银坑蚝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的冲击,进而开始萎缩,甚至有消失于人们视线的危险。加强对银坑蚝产业的保护和开发,一方面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则是对广东沿海渔村发展新思路的探索。银坑村蚝产业的发展与变迁也是研究海洋人类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重要现实案例。

[1]何志毅.唐家湾镇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2]谢红梅,牛思远等.叠石蚝油[N].南方都市报,2007-08-02.

[3]孙岁寒.生蚝养殖在广东逐渐萎缩的趋势似乎难以避免[N].南方农村报,20012-02-14.

F27

A

1673-0046(2014)3-0154-02

猜你喜欢

阿公蚝油珠海市
蚝油甩不出来怎么办?
All about Me
阿公的天琴
蚝油这样用才能提鲜
春雷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医务人员流失问题的实证探讨——以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
蚝油——“海底牛奶”
蚝油——“海底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