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2014-02-12钟晓燕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天水市天水文化产业

钟晓燕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天水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钟晓燕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天水市拥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虽然目前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文化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并不高。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分析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区域性建设,增强天水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天水市;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美国著名学者波特教授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钻石模型”理论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四个: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二是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指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四是企业的战略、结构、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加上四大要素之外存在的两大重要变数:政府与机会,形成一个类似于钻石的作用结构体系。波特的钻石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普通产业竞争力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基于这个模型,笔者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殊实际,分析天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由此确定其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天水市文化产业竞争要素现状分析

(一)支持要素

1.文化资源。

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其上游地区的天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古迹众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写下辉煌灿烂的篇章。天水是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集中地,中华文明发掘地,中华石窟艺术的聚集地。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宝贵的优势资源。此外,还有历史文化名城及民俗民风文化,如:古树、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名泉、历史名人等名城古韵文化,多元化兼备的淳朴民风民俗文化等。另外,天水市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旅游景区(点)228处。现存古石窟有6处,古建筑有50处,已探明和发掘的原始社会、周、秦、汉古遗址86处。另外,还有古墓葬二十多处,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形态和走向。一方面在影响着文化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内容特点。天水文化资源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使天水市文化产业在基础要素上的竞争力较强。

2.基础设施状况。

(1)公共文化设施。201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农家书屋2454家,各类藏书83余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8.95%,电视人口覆盖率98.75%,有线电视用户14.4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52万户。近几年来,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的引导下,文化广场、图书馆、剧院等设施渐渐齐备,虽然与发达地区相比天水仍然显得滞后,但是在文化产业带动下,各地政府对于地方文化形象的追求,以及在投资环境及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考虑,使得文化设施建设形势喜人。

(2)交通、电力、电视、通信等支持性设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交通、电力、通信多方面的支持。天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宝天及天定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宝鸡至兰州高铁、天水至平凉铁路,天水至十堰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天水机场迁建、曲溪城乡供水工程、陇县至甘谷高速公路、330千伏社棠输变电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麦甘二级公路、天水西客站、宝天高速街亭温泉出口等工程启动实施。天水至武都铁路、310国道秦州至武山段升级改造工程初设和天平高速公路、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可研通过省级评审。这些都将缩短天水与外界的交通时间,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天水与省内外的文化沟通。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环境的支持,尤其在“三网并流”大潮中,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大大加强。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9.039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5.67万户,移动电话(包含移动、联通、电信部门)用户210.89万户,增长8.1%。农村通电、家家通电话、安装卫星电视工程更好的服务于农村文化的发展。

(3)自然环境。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之要冲。地跨长江、黄河流域,以秦岭为分水岭,东南部绵亘百余里的秦岭山峦叠翠;西北部黄土高原川梁沟峁纵横交错,既含南国之秀,又具北国之雄。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符其实的“陇上小江南”。近年来以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为主线,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769.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9%,超出了全国20.36%、全省11.28%的平均水平。

3.金融资本状况。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与便利程度。2012年,天水市全年财政支出完成173.92亿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8亿元,仅占总投资数的1.77%;而信贷投资重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林果、蔬菜、畜牧等特色优势中小微企业倾斜。天水金融服务业没有与文化企业合作的传统,也缺乏银行对文化企业资金扶持的倾斜性政策。缺乏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缺乏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市场主体。现阶段天水文化产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银行资本介入不够。

4.人才状况。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比例的不断上升,文化产业自身的魅力为更多社会人士所发现、认同,尤其是文化产业的丰厚盈利会逐渐吸引更多精英人士加入。事实上,人才与产业共同成长,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才往往是一个主要的瓶颈。天水市文化产业整体人才状况并不理想,目前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仅有1万多人,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级人才非常稀缺。目前这一系统的专业人才多集中于文化、艺术等方面,实际的经营专业人才是少之又少,高级的文化创意人才、市场策划人才、技术人才均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尤其重要的是,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在内容、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现有人才数量与技能结构远不能满足天水市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5.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着极为深刻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文化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消费虽然古已有之,但文化产品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文化产业的业态、种类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革,往往有赖于科技进步之功。现代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是将工业化生产方式融入文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基于大资本与先进技术结合的规模经济。所以,天水市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必须实现现代高新技术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融会,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怎样利用技术来保护我们珍贵的文物,如何运用技术生产更多的高增加值产品,如何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更好地创造出新产品,都十分重要。

(二)需求条件

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创新的强大动力。需求可以促使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更新,实现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为文化产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就目前来看,国内需求更多。

1.本地市场。

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文化要产业化首先是文化产品成为商品,文化商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大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消费结构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家庭文化娱乐消费会占到总消费支出的18%;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家庭文化娱乐消费会占到总消费支出的23%。2013年天水实现生产总值480亿元,人均GDP为13233元(2100美元),与此相应,2012年天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为1116.75元,仅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10.66%。而农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仅为214.99元。这说明天水市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文化需求,传统的文化生产体制提供的文化产品没有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这种潜在文化需求就成为发展天水文化产业的源动力。

2.国内与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主要以文化旅游为主,这一群体以可贸易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外地需求在不断上升。以文化旅游为例,2013年天水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28亿元,分别增长28.14%和29.26%。并且,由于天水的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是华夏文明发祥地,这种资源特色对于国内外消费者往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说,天水市文化产业面临巨大的国内外市场。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1.教育与研究产业。

教育研究产业是产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人才尤其创造性人才是文化产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合理的人才供应结构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本地大学等人才培养机构不能够培养足够的文化产业所需的各个层次的人才,将会对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天水市有高等院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4所,组建了天水旅游职教集团。从目前天水师范学院和其他几所职业院校的专业构成来看,现有的高等教育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不适应,天水师范学院以培养师资为目标,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主要体现在艺术类,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尚未设立。从研究机构看没有成立专门的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因此,教育和研究机构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持性产业难以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

2.信息产业。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息息相关,实际上信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上游产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比如传媒技术、网络技术、光电技术、电子出版、通信技术等等。但是,一方面天水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并不拥有服务文化产业的技术;另一方面,天水缺乏信息产业服务文化产业的机制、渠道和政策。这种状况导致在发达地区发展较好的信息文化产业在天水几乎是空白。

(四)政策支持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政策扶持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细致入微的政策支持,都将大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诸多政策的出台促进天水市相关政策的出台。从2002年起,国家层面涉及文化产业的政策文件近二十个,相关部委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超过五十个。甘肃省政府2012年2月正式出台《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结合甘肃实际,从财政、税收、投融资、工商管理、资产管理和经营、土地以及人员安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8个方面,对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给予政策性扶持,为支持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大省提供政策保障。天水市在2010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2013年7月出台了《天水市扶持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从土地、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税费扶持政策、投融资优惠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二、提升天水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天水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如休闲娱乐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需求的强劲,天水文化旅游业增速非常高,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从文化旅游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来看,文化旅游天然的流动性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播,从文化旅游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关联度来看,文化旅游对文化产品制造与销售、对娱乐文化服务带动很大。另外,文化旅游业对文化产业以外的产业如交通、餐饮、房地产等产业均具有较大的带动。当前应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依托天水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民间民俗文化技艺,创作生产广大群众需要、喜爱、能充分展示城市文化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一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开发资源品位高、比较优势明显和个性鲜明的旅游资源,并积极推动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着力构建大旅游圈。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围绕自然、人文景观设计吃、住、行、游的线路,提高附加值,推动天水文化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综合人才体系

人力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无论是文化创意、生产、传播还是消费,离开了人的因素,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应在天水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依托的多元化综合人才体系。

1.真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要统一思想,树立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的观念,鼓励各级政府为天水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二是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增强各县(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和动力。三是可以考虑将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一起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从而提高各县(区)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2.切实发挥高校的科教优势。

一是在各高校尽快开设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积极与国内一流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鼓励从事相关领域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走出去”,不断提升其认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三是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积极为天水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三)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拉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以一定物质或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天水市应该通过积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以有效供给拉动人们的文化消费。一是通过抓住“假日经济”,开发“闲暇文化”,将市场消费重点引向精神享受。二是通过积极开发面向城镇工薪阶层和低收入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改变当前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通过给农民提供喜闻乐见和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解决文化需求与有效供给短缺的矛盾。对于博物馆、纪念馆等纯公益性文化产业部门,在鼓励其自我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应该继续给以一定的财政补贴,促进其稳步健康发展。对于文化馆、群艺馆等部门,在给以适度的财政补贴的同时,应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壮大自己。对于各种纯粹经营性剧团应通过纯市场化运作,实现运作机制的根本转变。三是实施积极的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文化公司,以此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消费的终端环节。另外,政府要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使之更加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发挥创新的优势,转变以往的文化营销观念,积极促成新的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

(四)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品”

一是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的文化表现力和市场冲击力,通过旅游吸引域外游客涌入,向来自各地的游人展示天水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壮大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同步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产业,推动民间文化遗产、民俗技艺走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拓展旅游纪念品市场,提升天水文化旅游的延展性和回味性,让天水文化旅游的地方烙印更加深刻明晰。三是大力开发表现天水文化底蕴、彰显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文学、文艺作品,将天水全力推向域外。文化产品的最高境界是“理念”的“形式化”,一部叫好叫座的影视作品不单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还会将城市的文化内涵浓缩提炼,囊括其中,形成天水外宣的有力推手。●

G124

A

1009-6566(2014)05-0118-04

2014-06-20

钟晓燕(1970—),女,湖南桑植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天水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天水市天水文化产业
三个好朋友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天水之镜像》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