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2014-02-12万舟
万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天水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万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更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天水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发展条件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又急迫的任务。天水发展现代农业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着制约因素。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推动天水现代农业发展。
天水市;现代农业;方向;思路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更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能不能同步发展,关键在于基础能不能打好。天水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发展条件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又急迫的任务。天水发展现代农业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着制约因素。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趋利避害,利用好一切有利的条件和各种政策,积极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对于天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
(一)紧抓中央的相关政策
(1)中央“一号”文件。新世纪以来,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每年都有相关政策出台,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2004年至2014年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政策,这就要求我们以此为主线,认真研究相关的政策,全面布局,推动农业更好发展。
(2)专项政策。比如每年都有农业方面的扶持补贴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扶持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2014国家及地方政府扶持农业的专项资金将会有上万亿。这些项目和资金涉及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科技部、供销总社等几乎所有国家部委,如何争取到项目和资金,怎样去申请,这些同样需要农业部门的相关人员去研究、解决。
(二)细化甘肃省制定的政策
(1)落实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天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方面,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中其中之一就是“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即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在产业发展方面,针对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服务都有具体的规划。为了落实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规划》贯彻实施,甘肃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2月23日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在战略定位上提出“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即依托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优势、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优势和陇东南林果、蔬菜、肉牛、中药材、油橄榄、核桃、花椒等名优特产优势,发挥高科技绿色农业示范推广作用,建设西部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在功能分区中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具体规划;在产业发展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林业”。这些政策对天水现代农业的发展画出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因此,必须要全面了解和熟悉,才有利于天水农业政策的制定,加快发展天水农业。
(2)甘肃省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在产业布局中,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苹果产业上天水都是发展的重点城市。在我们天水农业产业布局中,必须要依照省上的规划,结合天水的实际,布好局、谋好化。
(三)落实好天水市农业发展政策
(1)天水市委下发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按照稳粮生产保安全、提质增效促增收、强化基础惠民生、深化改革添活力的总要求,深入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全面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力争在农村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天水市政府《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技术创新、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训交流、辐射带动和旅游观光”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一个中心(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推动两家公司上市(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公司和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三个基地(中国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西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甘肃天水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五大产业(航天种业、果品、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立足县区产业特点、指导建设七个县区特色园区。到“十二五”末,构建起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位于三阳川片区)、示范区(包括天水市7个县区)和辐射区(甘肃省14个市州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三级不同层次的园区发展体系,核心区面积达到5万亩,企业集群产值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家,5000万元至1亿元达到8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3个,甘肃省著名商标6个以上。示范区建立示范与推广基地100个,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辐射区辐射带动1000万亩以上。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下大力气所做的事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认真落实好。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条件,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天水市农业基本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的实际,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乡村道路、安全饮水以及电力、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紧紧抓住天水市被列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的良好机遇,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推广节水灌溉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积极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走种养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要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联系,努力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实效,增强天水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为目标,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和水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重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大力促进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1)尽快形成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区域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2)解决好加工环节问题。重点是要引导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与开发能力,从过去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开发系列产品。同时,选择一批制约天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有的还可以向全社会公开招标。(3)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在重点办好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引导和帮助县区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带动结构调整。通过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快速推动天水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二)处理好合作各方的关系,形成发展合力
妥善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关系。坚持“互惠互利、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强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益评价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研究,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积极探索总结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天水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天水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为基础,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局面。二是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支柱产业。三是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建立长期、稳定和广阔的销售渠道。抓好重点专业市场建设,按照蔬菜、果品、畜牧等产业要求建好各类市场。要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如成立果农、菜农、养牛、养猪等协会。要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拓宽信息渠道。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短信建立畅通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四是抓好名牌产品培育。重点把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甘谷辣椒、秦州双孢菇、张家川清香牛肉、武山韭菜、麦积元龙花椒等名牌产品做成拳头产品,走出天水,打向国内外市场。
四、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经济学研究早已证明,人力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收入水平正相关。无论是适应城镇化的大潮,还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都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培养一批有知识、会技能、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支新型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在农业生产季节他们既是生产技术工人,在农闲季节也有专业特长从事第二、三产业。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紧紧盯住正在务农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农民,他们满身的泥土味,与农业农村有着剪不断的感情、有着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的信念。对他们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培养和支持,伴随着农村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他们将成为真正意义上支撑起农业农村繁荣和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现阶段,要选择有初中文化层次以上的农村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点。但是,这些成年的农民有岗有责,要养家糊口,要挣钱吃饭,不能期望他们离土离乡,到大中城市接受教育和培训,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现实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政策去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必须改变教育的方式,把教学班办到专业村,办到合作社,办到养殖场;必须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员为主体,学员想学啥就教啥,根据农时季节安排教学,方便学员半农半学;必须改变教学过分强调理论化的惯性,改革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让二者紧密结合合二为一,根据生产、产业和市场需要安排教学,解决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要拓展以往的农业技术培训思路,进行系统化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通过每期两到三年的系统化教育,使受训农民在文化、技术技能和经营素质方面都有很大提高,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还必须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覆盖面,让这些可能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一辈子的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到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
培养职业农民,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呵护,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但重点必须依靠当地的农业教育资源,依托县级农职校、农广校,聘请农技推广体系的专家以及当地的田秀才土专家,开展送教上门的系统农业技术教育,这是现实的需要和切实可行的选择。
要面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把培养农村科技骨干与向广大农民传授实用技能相结合,把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远程培训、手机培训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树立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意识,增强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例如,陕西杨凌高新区整合农业科教资源,积极探索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等新的培训手段,已经培养出超过10万名的“乡村土专家”和“科技二传手”。
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经营头脑不是光靠培训就行的,还得经得起实战。特别是要有一批科技带头人、致富领路人带着农民一起干,让农民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创业和生产经营的本领。科技特派员就是这样一群人。目前我国已有17万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全国90%的县市,辐射带动5700万农民增收致富。广大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深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与农民“绑在一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生产实践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真正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头作用。天水应该在这一方面完善相应制度和政策,使农业高新科技尽快、大面积地推广下去,不断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大踏步与全国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五、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制度
(一)上下形成共识,重视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
首先,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把土地流转当一项中心工作完成,当作一件关系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正确引导和服务,既要克服利用土地所有权属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错误行为,又要克服对违规流转放任自流、缺乏服务规范机制的错位行为。其次,要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在土地流转认识上的疑惑和顾虑,真正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让农民看到流转的好处,放心流转,努力营造推进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还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扶持优惠政策以及先进典型,调动吸引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形成推进土地流转的共识和内在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推动土地流转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是地方进行土地流转的依据,其完善和合理程度,对土地流转有着根本的影响。关于土地流转的问题,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做了相关的规定,200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规范土地流转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务院和农业部多次发布了相关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一些紧急通知来加强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的具体可操作性。
当前,天水市土地流转正处在起步阶段和关键时期,土地流转大部分尚处于无序状态。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天水市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天水市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确定土地流转的原则,明确土地流转的内容,规定土地流转的程序,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以利于基层有序、合理、合规、依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三)完善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职能
土地流转既要赋予权利人充分的权利,又要保障权利人合法权利的实现,政府职能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
(1)通过依法行政和检查督促基层组织依法办事,保证土地流转依法有序健康发展。土地流转要约束政府的政绩冲动,限定、规制政府权力,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防止“刮风”,防止土地流转中的行政干预。各地考核工作不得与土地流转面积挂钩,也不得就此单项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甚至缺少话语权。要坚决制止不顾农民意愿,单方面解除合同,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农民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土地是不是流转、如何流转应由农民自己说了算。
(2)通过履行职能,防范和制止土地流转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凡属互换、转让、跨村流转、大面积流转土地的应当进行登记,防止重复流转等合同欺诈行为。在乡镇土地管理部门设立登记服务窗口,以方便群众。因互换、转让土地的依法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地方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域的个人、集体或其他经济组织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作出规定,一般以达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合理标准为宜,防止过度兼并土地以及炒地、囤地等危害土地安全的行为。对土地弃耕劣耕、破坏性经营、改变农业用途的情形、处罚程序和标准作出规定。
(3)通过行政推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既是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的必经途径,也是充分实现土地价值、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的必然要求。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建立流转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和政策帮助,鼓励农民在中介机构公开进行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对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不收取任何费用。大力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以村民委员会为载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本村农民流转土地提供必要的服务。农业用地的土地流转市场应区别于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土地征用的土地市场,两种市场不应混淆,不能共用一个载体,防止造成土地市场混乱。政府应制定农村土地估价指标体系,科学预见土地升值空间和速度,既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又实现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通过法制保障,预防和处理土地流转中的各类纠纷。我国土地承包权及其流转的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现实生活中,土地流转带有自发性、随意性,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土地纠纷日渐增多,司法机关及有关行政机关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是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在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地方同样要重视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土地纠纷预防和处理协调机制。成立中立的土地纠纷仲裁机构,或者设立土地法庭来专门处理土地案件。各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和人民调解组织要重视对土地流转纠纷的调处,防止矛盾激化。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各司其职,依法维护土地承包人和土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土地流转依法有序进行。
六、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实行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途径,突出主业,壮大规模,做强实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引导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的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开设销售中心,建立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流通业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形成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初级集贸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二)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市、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开办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加大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科技成果、农村综合信息、科技人才、农业资源、农业企业、农业政策、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尽早实现县乡联网,并逐步联网到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尽量做到根据需要确定产量,帮助加工企业做到依据需求确定供应。
(三)加大对农业服务体系的投资力度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公益性事业,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的推广机构经费要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投资应重点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信息工程、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倾斜,提高保障水平。此外,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发挥好现有金融机构的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一是采取优惠的信贷政策。对规模小的龙头企业以及中小农户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等。二是成立农业担保公司或者担保基金。可以采用龙头企业联合出资或政府牵头发起,社会筹集建立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一方面可以为龙头企业的融资给予担保,另一方面担保公司作为中介担保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把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起来,并督促、保证契约的履行,可以形成“企业+担保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把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重点工作,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基础,以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不断加强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等级标识制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推动生产基地和企业产品认证。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申请注册商标,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市场体系中硬件落后的状况。改变生产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建设滞后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市场,扩大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不断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市场规模,强化服务功能,发挥大市场对大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在集散地建立临时交易市场,满足农产品交易需求。支持企业申请办理出口权,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鼓励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连锁店和便利店配送农副产品,培育壮大终端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 -11-13(01).
[3]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4-01-20.
[4]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N].甘肃日报,2011-08-28.
[5]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N].甘肃日报,2012-10-08.
[6]陈锡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求是,2012,(02).
[7]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N].天水日报,2012-10-26.
[8]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N].天水日报,2013-02-21.
[9]刘来生.创新经营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开拓全市农业经济转型跨越新局面——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tstv.cn/2013-02-28.
F327.42
A
1009-6566(2014)05-0112-06
2014-09-01
万舟(1971—),男,甘肃天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农业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