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运动述评

2014-02-12王晋林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八路军

王晋林

(中央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 730070)

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运动述评

王晋林

(中央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 73007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为进一步促进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拥军优属树立了典范,也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拥军优属运动,为进一步增强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成功实践。边区拥军优属运动重要而显著的经验,使拥军优属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战胜困难的十大政策之一,也成为我们党和政府传承至今的光荣传统。

一、陕甘宁边区开展拥军优属运动的缘由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当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师,主力在八路军总部的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驻地,是全国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也是领导和实施全国全面抗战路线的指挥中心。为保卫和巩固陕甘宁边区,中央军委从八路军3个师中抽调部分部队,改编为八路军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共9个团另2个营担负起留守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同时中央军委还将原陕甘苏区的地方部队,改编为边区保安部队,共3个团(1942年编入留守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和边区保安部队组建后,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在边区境内存在的匪患,多次打退了日寇企图西渡黄河对边区河防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军事挑衅和“摩擦”,为保卫、巩固和建设陕甘宁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虽然也一度处在抗日前线,多次打退了日军对边区河防的进攻,但当时陕甘宁边区仍然属于后方抗日根据地,环境相对于敌后抗日根据地较为安定。由于长期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下驻军,难免会在党政军民中发生一些不融洽不协调现象,产生一些矛盾。特别是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给边区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同时,顽固派还不断地派出小股武装和特务分子潜入边区,勾结当地的反共势力大肆进行破坏活动,挑拨和破坏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边区的拥军优属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军民军政之间随之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具体表现为各自为政、地方主义、本位主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在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过程中,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过多地考虑了自身的困难,不愿意或不主动帮助八路军驻军部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甚至把保护人民利益与爱护军队对立起来;驻军部队则也表现出了一些违反政府法令或不尊重当地政府,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如部队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开荒种地时,有些部队占用好的荒地较多,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有的部队在经商中也发生了一些与民争利的现象;有的部队干部只强调自己的困难和需要,不体谅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困难。这些情况的存在和发生,影响了军民、军政团结。

陕甘宁边区是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里是革命老区,长期以来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拥护支持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光荣传统,也有着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良好基础。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开展优待抗日工作人员家属和抗日军人家属工作中,曾一度存在着“重工属轻抗属”的偏向,特别是对抗日友军即国民党军队家属实行优待不够重视。这些情况虽然并非普遍存在,但是对拥军优属和团结抗日影响极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根据整风精神,在西北局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会议上,军地双方的领导干部各自主动认真地检讨了在军民关系和军政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军地双方共同商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一个规模较大的“拥护政府,拥护军队,热爱人民,优待军属”运动。陕甘宁边区的拥军优属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二、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拥军运动月的指示》,并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公布了《拥军公约》。边区政府在《决定》中指出:“八路军是人民自己的武装,是本质上最好的军队,有高度的政治认识与战斗力,有优良的作风与传统”,“是值得政府和人民拥护的军队;拥护军队,是各级政府与全体人民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并决定1943年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规定在当年的春节前后,各级政府要隆重地组织和开展慰问当地驻军、慰问军烈属的活动。

为了与边区政府开展的拥军运动相配合,1月25日,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合做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政府,边区人民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人民,对于这样的政府和人民,“我们军队应该拥护它,保卫它,爱护它。拥护政府、拥护人民,是我们革命军队的责任,是响应党的领导一元化的具体表现”。同日,留守兵团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颁布了《拥军爱民公约》,对驻守陕甘宁边区各驻军部队开展拥军爱民活动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规定2月5日至3月4日为全边区驻军部队拥政爱民运动月。1943年的2月,正好是农历的正月,所以开展拥军优属运动就成为欢度春节的重要内容,边区的拥军优属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边区拥军优属运动开展起来后,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驻军的领导同志极为重视,积极领导和组织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并亲自以各种方式参加拥军优属活动。1月16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撰写《造成拥军热潮增强拥政爱民运动》一文,2月1日,陕甘宁晋绥联军司令员贺龙撰写《开展拥政爱民运动》一文,先后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同时,还刊登了大量拥军拥政的专题文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和中央西北局的同志,还亲自率领慰问团到南泥湾慰问八路军359旅的指战员。2月中旬,边区政府与八路军留守兵团联合颁布《陕甘宁边区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边区驻军部队指战员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和公益活动。

在边区开展的拥军爱民月中,按照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指示,边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整个春节期间,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的宣传,组织秧歌队或文艺演出队,召开各种军民联欢会,慰问和慰劳当地八路军驻军部队、伤病员,对当地革命烈属、伤残抗日军人及抗日军属、抗日工作人员家属,普遍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慰问。延安各界群众在文化沟青年运动场,召开了拥军爱民大会。边区文艺界以及各艺术团体组织秧歌队开展文化劳军,来到八路军驻军部队进行文艺演出,慰问人民子弟兵,并送去了一些慰问品。按照边区政府的指示,边区各分区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边区各地的八路军驻军部队,按照留守兵团司令部和政治部颁布的《决定》和《拥军爱民公约》的要求,采取召开干部会议和军人大会的形式,在全体指战员中普遍积极开展了拥政爱民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尊重当地抗日民主政府和爱护人民群众的意识。各地驻军部队积极组织、帮助地方开展学校和民众教育,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帮助当地群众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义务为群众看病治病,打扫卫生等;积极对当地群众生产及抗属、军烈属、政府工作人员家属进行访问、慰问、拜年、送贺礼等,对他们的生产生活进行帮助扶持。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军民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军民团结大为增强。

为了使拥军优属运动深入开展,边区政府连续颁发了《修正陕甘宁边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陕甘宁边区调整军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陕甘宁边区军民诉讼暂行条例》等法规文件,这些法规文件对抗日军人的地位、抗日军人的婚姻、抗日军人退伍、伤残后的福利保障、抗日军人家属生产生活的优待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这些优待抗属的各项政策中,明确了对抗日军人家属和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优待原则为:“应该首先优待抗属,并使优待抗属工作比优待抗工工作做得更好”。尤其是在这些优待抗属政策中,明确规定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日军人家属一视同仁,他们一样享受边区各项优待抗属的政策,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日、顾全大局的襟怀。

在边区开展拥军优属的运动中,按照边区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具体规定,延安市政府首先开始对抗属和退伍军人建立登记表,针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具体困难制定帮扶计划,组织群众主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边区拥军优属工作逐步规范化。边区各地也随之按照边区政府的具体规定,开始了对抗属和退伍军人生产生活上的帮扶。由于边区众多的青壮年参加抗日军队或参加抗日工作,使得许多抗属家庭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疏于农田耕收,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抗日军人和工作者产生后顾之忧的问题。因此,在生产上帮助抗属代耕代收,是对抗属进行劳动力补偿的一项有效的优抚措施,也是边区各地政府组织群众参加最多和最主要的拥军优属活动。早在1941年8月,边区政府就公布了《陕甘宁边区优待抗属代耕工作细则》,对建立的从边区政府民政厅到县、乡基层政府的代耕管理系统进行了规范,在开展拥军优属运动中使对抗属的代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在各级党委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广大群众纷纷自愿建立代耕组织,以各种方式为本地抗属军属代耕代收。据1943年对边区21个县的统计,边区各地为13114户抗属军属代耕地46418垧,收获代耕粮7574.12石。

三、陕甘宁边区开展拥军优属运动的意义

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政府与群众拥护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拥政爱民,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也为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以及成功实践,开创了拥军优属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为其他抗日根据地开展拥军优属运动树立了典范

边区拥军优属运动成功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发出的《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信中,明确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党中央制定和实施的十大政策之一。毛泽东也要求各根据地仿照陕甘宁边区,普遍地开展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以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12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发出的《关于拥政爱民拥军运动的指示信》中,规定1944年正月全月为拥政爱民及拥军月。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同时发出了关于拥军爱民的指示,对当年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拥军优属运动的示范作用推动下,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北方局、华中局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相继发出开展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在晋察冀、晋东南、山东、皖江、苏南、苏北、华南等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从当地抗战的实际出发,纷纷制订了相应的拥军优属的法令和规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运动,使各抗日根据地拥军优属高潮迭起。通过开展拥军优属运动,各抗日根据地内的抗日军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和爱戴,广大抗属得到了物质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安慰,密切了各抗日根据地军政军民关系,增强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以及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以及成功实践,为党和政府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奠定了基础

边区开展的拥军优属运动,由于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摸索出了一条拥军优属的新途径,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拥军优属的各项政策,使边区的拥军优属工作深入开展并逐步得以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边区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改进了政府和军队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军民关系和军政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解决了抗日军人家属和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实际困难,改善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免除了抗日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也调动了边区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的热忱,保证了八路军和抗日部队的兵源补给和部队的战斗力。1944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发出的《关于检查拥政爱民及拥军优抗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拥政爱民运动,是当前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希望各地党委切实抓紧检查”。于是,利用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优良传统,就这样形成和发扬起来,并由此走上了常规化,并发展成为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所传承的一项光荣传统。

四、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运动的开展以及成功实践,为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把拥军优属作为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提供了实践依据

拥军优属是边区政府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是支持抗日军事斗争,因此拥军优属处于边区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陕甘宁边区开展拥军优属运动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在革命斗争中开始了拥军优属工作,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而作为前身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陕甘宁边区,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背景下,边区的拥军优属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并将这一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边区政府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中所坚持开展的拥军优属工作,以及在开展拥军优属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党中央把拥军优属作为抗日根据地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提供了实践依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拥军优属运动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不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在目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1]张国琦.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沿革[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2]陕西省档案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7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3]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Review and Comment on the Movement of Supporting the Army and Giving Preferential Treatments to the Families of the Armymen and Martyrs in the Shan-Gan-Ning Border Region

WANG Jin-lin

(Party School of Gansu Provincial Committee;Lanzhou 730070,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Shan-Gan-Ning Border Regio,under the direct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to further promote civil-military unity and military and political unity,launched a vigorous movement of supporting the army and giving preferential treatments to the families of the armymen and martyrs.The movement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It was not only for the movement of supporting the army and giving preferential treatments to the families of the armymen and martyrs in anti-Japanese Base Areasset a good example,but also created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 final victory in the wa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Shan-Gan-Ning Border Region;to support the army and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s to the families of the armymen and martyrs

D231

A

1009-6566(2014)05-0099-04

本文为2012年度甘肃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批准号:12124DJ)的阶段性成果。

2014-06-30

王晋林(1955—),甘肃武山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西北革命史。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八路军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