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启示

2014-02-12许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孔子教学活动

许鹤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启示

许鹤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深入挖掘其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灵活运用于高校思修课教学,有助于思修课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教育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高校思修课教学不仅要能改革创新,还要善于借鉴传统教育方法,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就为我们今天的思修课教学提供了诸多启发。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首创私学,广收门徒,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不仅培养出包括72贤者在内的三千弟子,还总结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对后世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挖掘孔子教育思想,灵活运用于高校思修课教学,有助于思修课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传统教学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而孔子则是这一原则的最早实施者,这也是他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说明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去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如何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呢?这就需要老师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因材而教之。孔子特别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能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学生的特征,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等等。根据这些学生不同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孔子在与他们讨论“孝、仁、政”等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给出的答案也是难易、深浅程度各不相同,这在《论语》中可以找到许多生动的事例来说明。

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孔子之后继续得到了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重视和推崇。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一原则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活动,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意识的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可能用同一种教育方式来对待所有的受教育者。今天,我们从事思修课教学活动,同样也要注意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以一部教案、一份PPT一讲到底,去对待不同专业的所有学生。因此,要想把原本理论性较强的思修课上得每个同学都很感兴趣,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要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特点,比如给文学院的大一新生上思修课和给体育学院的大一新生上思修课的课程设计就完全不一样,这既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关,也与学生的气质特点相关,文学院的学生更为感性抒情,体育学院的学生更为粗放豪迈,因此在文学院可以更多地引入古典诗词来丰富教学内容,而在体育学院则要更多地引入事实来举例说明。二是要了解所带班级的学生特点,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平时观察以及QQ聊天、微博互动等方式,多渠道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把握他们的心理脉络、思想认识和期待视野,有针对性地做好课程设计,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环节中,自然也就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对于个别学生,还需要通过课下辅导、开展谈心活动等,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给予适时的关心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他们的困惑,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启发式教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人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与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要想使思维能力这个智力的核心部分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调动人的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孔子在这里不仅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指出了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强调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无疑是有效和科学的。

在思修课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一味地“填鸭式”地“满堂灌”,固然有利于老师系统地、全面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授,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却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对知识的消化,更难有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能由教师牵着鼻子走,学习的兴趣难以激发,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思修课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呢?这就要运用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教学目标,通过课堂导入、情景创设、问题预设、案例分析等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学生急于弄明白的时候,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用相关理论知识作解释和说明去加以引导和启发,解除思想上的困惑,让他产生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既接受了精神的洗礼,又内化了知识结构,从而达到了思修课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得到唤醒和弘扬,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确立其创造性的人格。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求知、乐于思考,也就达到了学习和求知的最高境界。

三、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然后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最后达到领悟并运用知识的目的。”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亲身体验对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性,因此他不仅提倡学生多读书,而且强调学以致用。他曾经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孔子不希望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他希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转化知识、培养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指引下,孔子对于学生不仅能够循循善诱、开导启发,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理论讲授、对话问答,也有讨论辩论、实地参观。比如,为了让弟子了解祭祀礼仪,孔子多次带他们“入太庙”,让弟子们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孔子的教学方式也很独特,教学场合也不固定,并不局限于课堂,有时是在杏坛树下,有时是在周游列国的途中。比如,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让弟子们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在与隐士、农夫等的接触中去感受生活疾苦,经受苦难磨练,从而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丰富了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国家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思修课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在思修课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以思想理论的形式把一些“普遍规律”讲解给学生,难免让学生觉得课程离实际生活遥远、抽象且不切实际,要消除学生接受思想理论时的空洞感、玄远感,就应把学生在读书之余投放到真正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具体观察,去体会认知体现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上的种种普遍规律,去学习、理解和掌握种种思想理论。《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讲的也就是这种亲身体验后的感受。高校思修课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既能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又能用以科学的认识来指导思维和行动,并最终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达到知行合一。因此,思修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脱离的现象,多形式、多渠道地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和演讲活动,在校园里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活动,在社会上可以动员学生参加实训课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专业实习、爱国践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勤工俭学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思考、培养能力、增长才干,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贺新宇.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2006(1).

[5]张海英.孔子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7(40).

G642

A

1673-0046(2014)2-0112-02

本文为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2012DJSZ03)和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4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孔子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