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4-02-12杜成煜乐上泓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教育

杜成煜,乐上泓

(1.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闽江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1)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近700万人,创历史新高,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在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三重压力下,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呈下降趋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就业、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此,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顺应“创业型”时代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缓解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大学生作为劳动者,利用其现有控制资源和自身能力,在经济环境中寻找并把握创业机会,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主要形式。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积极、直接、有效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抱负,可以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惠及到每个家庭福祉和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变过去高校只重视就业教育而忽视创业教育的局面,应更加重视和强调素质教育。随着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案例的增多,大学毕业生自己不仅是一个高素质的求职者,而且能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真正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具有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从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也应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心理、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用创新性眼光审视环境、用创造性方式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强调如何在动态复杂环境中识别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强调理性的冒险而不是如何规避风险。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创业,敏锐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国家发展。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快速发展及现实瓶颈

在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率高达20%-30%,一个人成功创业一年以上,可以解决五个甚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创业在美国发挥着“接收机”的作用。而在我国,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79%的被调查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向,但实践创业率还不到1%,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3%,这一数字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相比,有将近七倍的差距。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与欧美各国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这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和瓶颈。

(一)创业保障制度和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目前政府出台不少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成功概率始终较低。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社会还没充分营造支持创业、创业为荣的良好氛围,特别是缺乏宽容创业失败的氛围;另一方面各地虽然陆续出台了一系例如资金资助、创业服务、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但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时,缺乏实质性操作的针对性,部分创业保障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甚至仅仅停留于“政策倡导”层面。

(二)高校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校对创业教育仍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仍未将创业教育完全纳入教学大纲和研究领域。调查表明,创业课程除了“创业基础”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作为一项系统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创业课程群。其次,在创业课教学方面,兼职老师多,权威专家教师少。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这种安排尽管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却缺乏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三)传统就业观念和思维有待进一步突破和解放。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目标,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其首选大都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岗位、国企职员、公立学校的教师岗位。近年来,各地报考公务员的场面异常火爆便是很明显的例证。就业过程中求稳的心态固然无可指责,但惧怕挑战、害怕失败,没有勇气去承担风险和压力的心态和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严重抑制了大学生通过创新创造就业赢得更高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可能。

(四)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有待于进一步夯实和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热情高,但能力却不相匹配,出现“本领恐慌”。创业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政策等“外部因素”的辅助,创业人还应有抗压自信的品质、敢拼会赢的精神、学习创造的潜能、沟通协调的艺术等诸多“软实力”的支撑。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提升,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大都局限在服务业,专业技术含量并不高,参与高科技行业创业更是凤毛麟角。为此,大学生还需要通过更为系统的学习和锤炼,切实提升创新、创业、守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路径建构与对策分析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牵涉着大学生个人理想和抱负的现实、社会现实就业压力的缓解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选择。为此,社会各界都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一)加强创业宣传,营造创业氛围。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应抓住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健发展的有力时机,依托地区优势,积极搭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如福建省各高校,应紧紧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平台效应,充分挖掘台湾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为大学生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平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配套支持,充分发挥创新科技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催化和提升作用。

(二)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保障。履行好“服务型”政府职能,从实际出发,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以金融优惠、贷款扶持、法律保护等政策支持,从政策制度上为自主创业保驾护航。如突破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可以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撑,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等各项资金在前期资助、担保、贴息等杠杆作用,推动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青年创业;逐步优化的创业支持政策包括建立专项基金、提供小额贷款等降低青年创业门槛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三)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能力。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创业教育的专业研究,充分借鉴欧美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开设好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通过建立创业教育中心、科技园、孵化器等为实施创业教育、科技成果商品化及创办学生公司创造优质的校园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现代的、客观的、理性的创业思想和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为学生提供充满活力、有趣、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聘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运用商业案例教学,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专门青年人才。

(四)明确创业定位,提升创业素质。自主创业,是内外因的有机结合,得益于经验和能力的长期积累,特别需要创业者打造好自身的实力。为此,大学生若要在毕业季选择创业,在校期间就要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参与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熟悉经营的经验和原则,努力通过团队创业实践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沟通交流、团队管理、创新合作、风险投资等“内功”,不断增加自主创业的成功筹码和核心竞争力。

(五)顺应时代潮流,找准创业模式。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创造了生活的新模式,这就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途径和契机。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其创业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等优势,而青年大学生有知识、有思路、懂网络,接受新事物快,在互联网创业方面具有天生优势。为此,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以低成本、科技含金量高的微型创业起步,选择较为熟悉的行业,以创意和服务实现能长远经营的“蓝海”战略,避免以规模或价格进行的“红海”杀戮,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1]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2-3.

[2]刘帆,王立军,魏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3]张玉利,杨俊.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97-207.

[5]庄莉.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现状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