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记》佚文补遗与存疑
2014-02-12阳清
●阳 清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650500)
《玄中记》佚文补遗与存疑
●阳 清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650500)
郭璞;《玄中记》;佚文补遗
郭璞《玄中记》原帙早佚,今存有辑本六种,其中以《古小说钩沉》所收最为完备。尽管如此,因为种种原因,鲁迅《钩沉》本亦有失辑者,由此尚有进一步补辑的必要。这里检索诸书,复拾得佚文六则藉以补遗,又拾得佚文八则藉以存疑。针对《玄中记》的补辑和存录,笔者希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后学以古小说研究之用。
当代《玄中记》研究者,多以为鲁迅《钩沉》本最为完备,然亦有失辑者。譬如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1]、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2]、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3]等著作,均指出“杨升庵《丹铅总录》卷四引《玄中记》‘黄帝臣’条《钩沉》漏收”。今按《丹铅总录》卷四“茄即荷”,原书征引《玄中记》仅“黄帝之臣有荆茄丰”[4]378一句,别无它语。而茆泮林《十种古逸书》[5]283、叶德辉《观古堂所著书》[6]、鲁迅《古小说钩沉》[7]等,都曾据《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七辑出“扶伏民”,其中第二句是:“黄帝轩辕之臣曰茄丰”,[5]可见《丹铅总录》非但无补遗价值,反而衍出一个“荆”字。事实上,除上述诸家所辑之外,郭氏《玄中记》尚存佚文较为可靠者六则。
一 补辑六则
(一)神丘有火穴,光景照千里。昆仑有弱水,鸿毛不能起。杨慎《丹铅总录》卷十一《韵语纪异物》,[4]454《谭菀醍醐》卷四《韵语纪异物》,《诗话补遗》卷一《子书传记语似诗者》。[8]按:杨慎所录,《谭菀醍醐》“丘”作“邱”,其中《韵语纪异物》被收入《升庵全集》卷七十一,《子书传记语似诗者》则被收入《升庵全集》卷六十,又有杨氏《古音略例》引用。此则明清征引尤多,除杨慎诸书外,明人冯惟讷《古诗纪》卷一百五十六、邓伯羔《艺彀》卷上、顾起元《说略》卷十四亦引。清初万斯同《昆仑河源考》、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卷十六亦引。清初张廷玉等撰《御定骈字类编》卷二十一、《御定佩文韵府》卷九十八则引用前句。此则后一句,实与前代诸家所辑“弱水”类似,仅文字稍异。
(二)名山有孔窍相通。杨慎《丹铅续录》卷三《味别》[4]165《谭苑醍醐》卷六《味别》。[4]721按:此则又见杨慎《升庵全集》卷四十二《三江味别》。除杨慎诸书引录外,又有唐顺之《稗编》卷五十五转引杨慎所录。今观其内容以及思维,与前代诸家所辑“洞庭宝室”近似,亦与“昆仑山”相通。
(三)羺,胡羊也。羫,羊腊也。(猼訑)似羊,四耳九尾,目在背。张英、王士祯等纂《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六兽部八《羊》。[9]按:此则《渊鉴类函》实无“猼訑”二字。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八十六亦引,原文且无“似羊,四耳九尾,目在背”数语。考《渊鉴类函》所引,“羊腊也”与“似羊”语意断裂,扞格难通。又,《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郭璞《注》云:“(猼訑),博施二音,施(訑)一作陁”,[10]郭氏《图赞》曰:“猼訑似羊,眼反在背。视之则奇,推之无怪。若欲不恐,厥皮可佩。”[11]据此,“似羊”之前应有“猼訑”二字。此则风格近似旧辑佚文。
(四)黄金之气为火。白金之气为雄鸡。铜铁为胡人。铜器之精为马。美玉之气为美女载烛。金至百斤以上,其精为羊。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三十七珍宝《金》。[12]按:此则又见于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三十四,但无“美玉之气为美女载烛”九字。观其精怪叙事,与前代诸家所辑《玄中记》佚文颇为相似。
(五)鲁班以石为禹九州图,今在洛城石室山东北岩。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五卷工巧部名流列传周《公输盘》。[13]按:此则引《玄中记》,实为孤例,其风格亦近似旧辑佚文。
(六)申弥国去郡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丈,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鹗,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在庖犧之前。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第九十九卷火部《火部外编》。[13]按:此则引《玄中记》,亦为孤例,其内容、风格同样近似旧辑佚文。
郭璞《玄中记》亡佚已久,全书概貌实不可知,故而辨别遗文真伪之法:一是依据旧辑佚文之表达内容和行文风格,二是依据新辑佚文之时代信息。若新辑与旧辑之内容、风格近似,则可信度较高,若新辑佚文之时代信息晚于郭璞之世,则可信度较低,综合两种所得,方可得出科学又客观的结论。据考察,历代文献引录《玄中记》,除了前代诸家所辑以及上述六则佚文,尚有值得辨析和存疑者八则,笔者列举如下。
二 存疑八则
(一)夫自称山岳神者,必是蟒虵。自称江海神者,必是鼋鼍鱼鳖。自称天地父母神者,必是猫狸野兽。自称将军神者,必是熊罴虎豹。自称仕人神者,必是猿猴玃。自称宅舍神者,必是犬羊猪犊。严可均校辑《全宋文》卷六十四竺道爽《檄太山文》。[14]按:“虵”古同“蛇”。此则连同《檄太山文》全文,被收入僧祐《弘明集》卷十四、梅鼎祚《释文纪》卷十六。其引书名曰“黄罗子经玄中记”,前人对此尚无确解。因其言涉精怪妖异,概括性较强,又与郭氏《玄中记》旧辑佚文相类,故录之存疑。
(二)昆仑山者,髙上通九天,下通九州,万灵所都。欲知其道,从仇池百顷西南,岀三十二里,见山,一名天笁,一名仇池。其山四絶悬崖,上方仙宫八十顷,有石塩池。北有九子白鱼之池,又云仇池。天笁宫者,十二福地之头。太白杜阳宫者,十二福地之心。王屋山者,十二福地之足。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八《双石》。[15]按:“塩”古同“盐”,“笁”古同“竺”。此则弥漫道教仙话意味,源出北宋祖可援引《道藏》中典籍,书名曰“益州洞庭玄中记”,似与旧辑佚文差别较大,亦录之存疑。
(三)尧时有何侯者,隠苍梧山。至夏禹,已二百余岁。五帝赐之药一器,家人三百余口同升,今为太极真人。汪森编《粤西文载》卷十四志《梧州府》。[16]按:《梧州府》以诸种记载,介绍“苍梧”之文化渊源。此则前有“魏濬引《玄中记》云”数语,文尾又注名引自《名胜志》。魏濬是明万历年间重臣,《名胜志》亦为同时代曹学佺所撰。因魏濬、曹学佺所处时代较晚,全文亦弥漫道教仙传意味,似非郭氏《玄中记》佚文,且不可确知,亦录之存疑。
(四)洞庭古人谓仙坛之灵区,有龙威林屋等洞。查慎行撰《苏诗补注》卷十九《又次前韵赠贾耘老》之《仙坛古洞》注。[17]按:此则又见同时代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六百八十二卷苏州府部汇考十四苏州古迹考一府县志合载《林屋洞》,原书引《玄中记》云:“古人谓仙坛之灵枢,天后之便阙,林屋之隔沓,清虚之东窻。众洞相通,七涂九便,四方交达。天后者,林屋洞之真君,住太湖包山下。”前后文字多寡不一,但均可视为仙话,风格不似旧辑佚文,亦录之存疑。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上述三则似与郭氏《玄中记》旧辑所谓“较少神仙道家言”[18]相悖。又,北宋道士贾善翔《猶龙传》卷三亦引《玄中记》曰:“李灵飞当商之时,父子相承,得修生之道。父庆宾,年百余岁,常有少容。周游五岳诸山,一旦于所居,云龙下迎,白日升天。灵飞感父飞升之异,深隐不仕,内修大道。以天水尹氏之女为妻,居于濑乡。其妻尝因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出。良久,见日渐小,从天而坠,化为五色之珠,大如弹丸。梦中得而吞之,因而有孕,八十一年。容色益少,常若处女。灵飞亦百余岁而升天。既诞,生老君。之后即有五色云舆,迎之升天。”[19]此则叙述周详,乃道教造仙运动所致,则郭璞《玄中记》之外,或有同名文献存在,俟考。
(五)契丹富豪要裹头巾者,纳牛驼七十头,马百匹,名曰舍利。顾起元《说略》卷二十一。[20]按:此则又见清代沈自南《艺林汇考·服饰篇》卷一引《说略》,文字相同。据学者考证,“契丹之名,自元魏以前,已闻于中原,历来论者,自欧阳修以下,多论始于元魏,盖以魏收魏书,始有契丹专传故”,“实则闻于中原以前,必当先有此号,此号之前,必先有此集群,而魏书为之列传,更为较后之事”。[21]倘若作为族称的“契丹”之名出现于郭璞之后,那么顾氏征引《玄中记》佚文,疑非郭氏所撰,待考。
(六)宁波府城东,旧传刘阮采药于此,春月桃花万树,俨若桃源。张廷玉等撰《御定骈字类编》卷一百九十草木门十五《桃》。[22]按:此则又见清人汪灏《御定佩文斋广羣芳谱》卷二十五、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桃部桃部纪事二,文字相同。刘阮采药遇仙之事,东晋干宝《搜神记》有载,今观此则佚文,前曰“宁波府城东”,疑明代以来新传附会,则郭氏《玄中记》之外,或有另种同名文献存在,不可考。
(七)贵州城外有漏汋,一日百盈百涸,应刻漏,或云五十盈五十渴。安寕州有潮泉,一日三溢三蘸。连州水下流有斟泉,一日十溢十渇。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二地类《潮汐》。[23]按:方以智与游艺交往甚密,故此则又见游艺《天经或问前集》卷四《潮汐》,其中“一日百盈百涸,应刻漏”作“一日百盈渴,以应刻漏”。清代张玉书等撰《御定康熙字典》卷十六《汋》亦征引,其中“涸”作“竭”,无“或云五十盈五十渴”,后接“今贵州城外有之”数语,无“安宁州”之后数句。又见张廷玉等撰《御定佩文韵府》卷九十二之二入声三觉韵二汋《漏汋》,“涸”亦作“竭”,亦无“或云五十盈五十渴”,亦无后文。“贵州”称名的出现,时代应晚于郭璞之世,则郭氏《玄中记》外,确有另种同名文献存在,亦不可考。
从时代信息来看,上述二则之共同点,在于“宁波府”、“贵州”等名词,暗示出其佚文本身应该晚于郭璞之世,由此明显有别于郭氏《玄中记》。尽管如此,从内容和风格上看,上述佚文亦具有六朝地理博物体志怪之特色,又因另种同名文献《玄中记》难以详知,故录之以存疑俟考。
(八)尹寿作《地镜图》云:“欲知宝所在,以大镜夜照,见影若光在镜中者,物在下。”叶廷珪《海録碎事》卷五《地镜》。[24]按:此则“尹寿作《地镜图》”,与诸家据《太平御览》卷七百十七辑出《玄中记》佚文“尹寿作镜”迥异,而鲁迅《钩沉》所辑佚文“尹寿作镜”,一方面征引《御览》,另一方面又引自《海録碎事》卷五。今考《御览》卷七百十七,可见《玄中记》佚文“尹寿作镜”四字。又见该书同卷引《地镜图》云:“欲知宝所在地,以大镜夜照,见影若光在镜中者,物在下也。”[25]宛委山堂本《说郛》卷六十所辑《地镜图》佚文,亦与《御览》所引《地镜图》略同。今考《海録碎事》,未见原书引《玄中记》“尹寿作镜”之语,却见“尹寿作《地镜图》”云云。又据《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所载:“梁《天镜》、《地镜》、《日月镜》、《四规镜经》各一卷,《地镜图》六卷,亡”,[26]可知《地镜》《地镜图》均为唐前古籍。因未知《太平御览》与《海録碎事》孰是孰非,亦录之以存疑。
[1]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270.
[2]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M].济南:齐鲁书社,1996:7.
[3]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159.
[4]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5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茆泮林.十种古逸书[M]//续修四库全书(第126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83.
[6]叶德辉.观古堂所著书[M]//丛书集成续编(第96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897.
[7]鲁迅.古小说钩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486.
[8]杨慎.诗话补遗卷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478.
[9](清)张英,等.渊鉴类函[M].北京:中国书店,1985.据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影印本.
[10]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6.
[11]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7.
[12](明)董斯张.广博物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1.据明万历四十五年高晖堂刻本影印本:778.
[13](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
[14](晋)竺道爽.檄太山文[M].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六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2785.
[15](宋)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9.四部丛刊初编本.
[16](清)汪森撰.粤西文载[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6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722.
[17](清)查慎行.苏诗补注[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389.
[18]朱一玄,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8.
[19](明)张宇初,等.正统道藏[M].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14.
[20](明)顾起元.说略[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6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722.
[21]陈述.契丹史论证稿[M].北平:国立北平研究院,1948:13-14.
[22](明)张廷玉,等.御定骈字类编[M].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上海同文书局本.
[23](明)方以智.物理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47.
[24](宋)叶廷珪撰.海録碎事[M].李之亮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2:213.
[25](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3179.
[26](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038.
G256
E
1005-8214(2014)01-0051-03
阳清(1979-),男,湖南衡阳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先唐叙事。
2012-04-13[责任编辑]李金瓯
本文系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宗教造神与先唐叙事文学的嬗变”(项目编号:09YJC751077)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