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嫘祖祖根文化的内涵及其旅游开发

2014-02-12牛君仪

天中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嫘祖西平县西平

牛君仪



论嫘祖祖根文化的内涵及其旅游开发

牛君仪

(黄淮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嫘祖文化是河南祖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传统蚕桑服饰文化、科技文化、女性文化、母亲文化、行游文化于一体,是现代旅游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从旅游产业视角深入研究西平嫘祖祖根文化,延伸嫘祖文化旅游的产业链,提高嫘祖文化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不仅能对传统的地方嫘祖文化进行保护、开发与创新,还能通过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带动西平县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嫘祖文化;西平;旅游开发

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祖根性[1]。历史传统文化成为河南现代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以“老家河南”为主题的旅游品牌逐渐被中外华人文化圈认可。近年来,此类文化资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被挖掘和开发,如二里头、仰韶等遗址文化资源和黄帝、姓氏等人类谱系文化资源相继被挖掘和开发。河南各地有着丰富的中华祖根文化资源,将其挖掘、整理、开发和整合到河南区域文化之中,可使其祖根性更具有说服力,并实现资源文化与河南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结合。目前,河南除黄帝故里等著名祖根文化资源外,其他相关的祖根文化资源开发尚处在初期阶段,如西平县的嫘祖文化等。因此,如何挖掘、整理和有效开发类似嫘祖文化这种地方性的祖根文化资源,将之融合到中原祖根文化,提高河南祖根文化的知名度,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嫘祖文化的祖根内涵

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文化、源头文化,嫘祖文化则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嫘祖西陵氏是黄帝元妃,辅佐黄帝建功立业,教民养蚕缫丝,将养蚕制衣技术推向全国,开创了人类从蛮古洪荒到服饰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人文女祖”。此外,由于常年跟随黄帝东奔西走,她也被人们认为是古代的旅行家和中国旅游业的祖师。由此可以说,嫘祖文化集(蚕桑)服饰文化、科技文化、(女性)母亲文化、行游文化于一体,内涵极为丰富。

(一) 蚕文化与服饰文化

嫘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人工养蚕的人,被后世尊称为“蚕神”。史书对此多有记载,如成书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即为先蚕。”以后的《路史·后纪》《云笈七签》《通览外纪》等典籍也都有类似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变迁,嫘祖成为中华远古养殖桑蚕、纺织丝绸与服饰文化的化身。

我国官方与民间均认为,嫘祖终身致力于传播养蚕缫丝技术,为桑蚕丝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启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绸文明时代。她教民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结束了人类穿兽皮、树皮、树叶的蛮荒时代。她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福祉万民,使人类社会“垂衣裳而天下治”,使中华民族从此步入衣着文明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也从此开始发展繁荣。

封建社会时期,蚕桑丝绸文化是农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因而祭祀先蚕嫘祖的活动就成了我国历代王朝的重要的礼仪制度之一。由于朝廷与官府重视和推崇,从汉代至明清,除国都设置先蚕坛,每年由皇后亲自主持祭祀以外,全国各地如河南西平、湖北宜昌、四川盐亭等也建立先蚕庙、嫘祖庙[2]35,官方或民间组织在此分春秋两次祭祀嫘祖,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二) 远古科技文化

黄帝、嫘祖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第一次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如《世本·作篇》记载了这一时代“作衣裳”“作兵”“煮盐”“穿井”“作占日”“作甲子”“作算数”“造律吕”等诸多发明创造[3]102。其中“作衣裳”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以嫘祖为文化符号的养蚕纺织,丝绸的发明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带来了社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加速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林业、养殖业等多业繁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领了当时的产业革命,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影响了人们几千年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三) 传统母亲(女性)文化

嫘祖植桑养蚕,开拓创新,辅佐黄帝安邦定国,推行德政,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可以说,黄帝取得的功绩有嫘祖的一半,如果说黄帝是“中华民族之父”,那么嫘祖则堪称“中华民族之母”[4]90。另外,嫘祖还教子有方,《史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帝喾、颛顼,其后皆有天下。”嫘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一生,体现了这位伟大母亲对她的子民、部落、民族的博大之爱,她被称为“人文女祖”当之无愧。

母亲文化对于形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嫘祖在民间被推崇为中华母亲的代表,由其形成的母亲文化更是中华母亲文化的源头。因此,即使在当今新的时代,母亲文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大力加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母亲文化的优良传统。

(四) 远古行游文化

北宋人丁度《集韵·平脂》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为行神。”嫘祖作为黄帝元妃,常年跟随黄帝东奔西走,而且多次到其儿子的封国去考察、生活,其足迹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所谓“行神”,就是今日人们所说的“旅游之神”,是现代爱好旅游者的始祖和保护神。这种人神兼备的双重身份,使嫘祖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旅游文化,是一个利用极大的旅游资源[5]126。

二、西平县嫘祖故里与其文化环境考察

(一) 西平县嫘祖故里考

嫘祖故里在哪里?据统计,号称嫘祖故里的地方,全国有十四五处之多。郦道元《水经注》中明确提出西平是古西陵国的所在地,“古为西陵,西陵平夷,故为西平”[6]94。过去在西平县民间,当地祭拜嫘祖都是一年两祭,仪式隆重,大戏三天,融祭祀、交易、娱乐为一体。祭祀严肃庄重,遵循《嫘祖祭典》,仪式分“迎神”“上香”“上供”“祭拜”“献舞”“送神”几个部分进行。当地百姓、远方艺人、客商从四面八方赶来,会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7]123。2006年,《嫘祖祭典》被《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8]35。

(二) 西平县文化环境特色

区位优势加上扎根于民间优良的地域文化环境是传统文化现代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通过田野调查,以及对地方典籍的调查和对相关人士的咨询,笔者认为西平县开发嫘祖故里这一文化品牌具有如下特点:

1. 西平县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西平上古为西陵国,境内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以嫘祖文化和冶剑文化最为著名。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西平县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称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同年还在西平建立“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西平还有龙山文化遗迹、东周灰坑遗迹、战国冶铁遗迹、宋代宝严寺塔等众多古迹名胜。西平的大铜器民间娱乐文化、管鲍分金诚信文化、董永与七仙女传奇文化等也都是闻名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西平县的区域优势明显

西平县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文化的空间外缘,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30 km,与新郑黄帝故里距离行程在半日之内;南距武汉市300 km,位于郑州和武汉两大都市(包括由其形成的两大城市群)“半日经济圈”内。境内交通四通八达,自然环境优美,可为周边地区游客到西平旅游提供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安全保障。

3. 西平县的地方民俗活动特色鲜明

嫘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富含桑蚕缫丝、服饰制造等物质文化和科技文化,更富含母亲文化和旅游文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这些文化在西平已得到持续传播。嫘祖祭典所形成的物资交流集会每年举行,对于搞活西平城乡的物资交流和商品流通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2008年至2013年西平县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嫘祖拜典活动,并在2012年全国节庆评选活动中,嫘祖故里拜典活动荣获“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人物类节庆”和“最具投资发展潜力的文化活动”称号,名列前茅。2013年4月,西平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母亲节研讨会。

4. 西平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得到逐步开发

西平县以冶铁铸剑文化、嫘祖文化为特色的土特产品等形成的产业正在得到逐步开发。棠溪宝剑已成品位很高的名牌产品而享誉中外。豫坡酒、棠河酒、嫘祖酒等酒业名牌,特别是豫坡酒业与棠河酒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上都有一席之地。战国冶铁遗址坐落在西平县境内寓人文景观、古代科技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棠溪源森林公园内。另外,投资巨大的嫘祖文化园正在修建之中,嫘祖的出生地董桥也正在筹谋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5. 西平县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西平县市场体系完备,拥有兔毛市场、塑料袋批发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64个,形成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服装针织、造纸、建材、医药、化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例如,柏亭工业区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柏苑造纸工业集中区、人和冶金铸造工业集中区和老王坡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区,设施完备,以优质的服务闻名中原。西平县中东部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无公害蔬菜生产、花木林果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油菜、芝麻等农作物。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出栏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嫘祖旅游文化的开发

旅游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有文化传统在旅游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区域传统历史、民俗文化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主体仍属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如何将传统历史、民俗文化打造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需要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现代的场景展示。嫘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邃的历史底蕴是昭示民族认同的巨大动力,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潜力。如何在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保持无形文化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9]54−55。以嫘祖文化的开发利用为中心策略,从宏观概念设计上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嫘祖旅游文化圣地,是西平发展旅游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再现嫘祖采桑养蚕缫丝制衣之场景

嫘祖教民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并将此技术推向全国,开创了人类从蛮荒时代到文明时代的新纪元。因此,在发展旅游产业时,西平县可在已有的著名景点,特别是在重点凸显嫘祖文化的景区,建设桑园、蚕室、丝纺屋、织锦房等设施,再现嫘祖当年教民采桑、养蚕、缫丝、织帛等场景,向游客现场讲解桑蚕文化的蕴涵及有关知识,并展示养蚕织丝的全过程;让游客品尝以桑果为原料酿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桑果酒;培育迷你桑树甚至制作桑蚕衣对游客出售,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还可兴建蚕桑生态园和丝绸文化博物馆,将嫘祖的事迹及其与桑蚕文化的渊源关系以文字、绘画、造景、实物、音像、影视、史料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展示,真实地再现当年嫘祖创立蚕桑缫丝文化场景。

2. 举办嫘祖祭典活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嫘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上祭祀嫘祖的活动无论是在朝廷、地方官府,还是在民间,都很盛行。举行祭祀的时间大都安排在嫘祖生日、清明节、酬蚕季节。现在类似这些的祭祀活动不仅应该继续传承(事实上西平县已经这样做了),而且更应该通过进一步的规范,让其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比如:在祭奠活动期间,开展有关嫘祖文化的学术研讨,免费开放嫘祖文化旅游景点,评选奖励优秀母亲,评比选拔最美女性;进行当地名优特产的物资交流,展销农耕及农产品加工机械,推介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表演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娱乐文化节目,举办各种艺术形式的笔会及活动,包括书法、美术、摄影、诗词朗诵、征文比赛等。这既能够展示嫘祖旅游文化的魅力,突出嫘祖旅游文化的丰富蕴含,提高西平县的知名度,更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可谓一举多得。此外,西平县可以与举办寻根问祖系列活动相关的外地景点加强联系,形成祭祖文化圈,打造祭祖文化品牌。

3. 设立女性文化和美丽母亲形象的营销主题

嫘祖文化的核心是嫘祖精神。嫘祖不仅仅是人文女祖、华夏母亲的化身,同时也是中国女性的代表。她身上体现出的用于开拓、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团结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也是当代社会所提倡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因此,嫘祖文化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现代女性经济上独立,生活上有主见和追求,多喜欢去具有度假、休闲、购物、学习培训等功能的旅游地旅游。由于嫘祖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因此开发嫘祖旅游文化,可结合女性爱美的特点,在相关景区设置特色美容服务,创建以女性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山乡美容保健原生态服务中心(或曰嫘祖文化休闲服务中心),这样的服务中心要以原生态环境为其外观,集温泉洗浴、养颜美容、保健养生、婚纱摄影、古典歌舞演唱、古式服装展销等于一体,来满足当代女性的高品位生活追求。同时,这样的服务中心还要体现美丽母亲的主题,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和艺术形式,展示母性的美容、美饰、美服、美言、美行、美德。

4. 开发以嫘祖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

西平县是历史名县,有着众多的地方特产如棠溪宝剑、豫坡酒、棠河酒、特色小吃等,其中棠溪宝剑已经享誉国内外。西平县所属的驻马店市还有麦草画、“十三香”调味品、小磨香油等地方名优特产。因此,如何将嫘祖文化蕴含的科技文化、桑蚕文化、服饰文化、母亲文化、婚姻文化等丰富内容凸现在这些地方特产的包装、装饰和商标上,也是研究、设计和开发西平嫘祖文化旅游纪念品所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例如,铸造“始祖雌雄剑”之类的产品,将黄帝和嫘祖的影像镌刻在剑鞘或剑体上;将嫘祖文化融入地方名酒的内外包装;运用麦草画作品宣传嫘祖的故事,弘扬嫘祖的功绩;以西平紧邻的南阳所产之玉为原料,制造蕴含嫘祖文化的玉石旅游纪念品;把和嫘祖文化相关的以蚕丝为原料的蚕丝被、蚕丝枕、蚕丝内衣、天然蚕丝织物面膜、丝素化妆品等旅游纪念品以嫘祖的品牌形象推广出去,等等。这些旅游纪念品由于富含独特的嫘祖文化底蕴,开发出来应该有着广阔市场。

综合开发西平嫘祖旅游文化产业,弘扬嫘祖伟大精神,不仅能够提高西平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善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而且也给海内外华人来西平寻根问祖和旅游创造有利条件,是对河南“祖根文化”的重要补充。西平嫘祖文化旅游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意义。

[1]刘玉娥.中原文化与中原文明[J].中华文化论坛,2006(3).

[2]谢文华,高蔚.嫘祖故里考辩[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3).

[3]刘海峰.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J].天中学刊,2012,27(4).

[4]刘守华.中华民族之母嫘祖[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

[5]郭超.论嫘祖文化及其现代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2).

[6]朱绍侯.嫘祖故里试探[J].许昌学院学报,2007,26(6).

[7]刘清珍.谁可成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J].天中学刊,2013(2).

[8]高沛.嫘祖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9]江卓霖.无形文化的生命力[J].成都大学学报,2009(3).

〔责任编辑 牛建兵〕

河南省2013年软科学项目(132400410012);2013年黄淮学院特色专业项目

牛君仪(1980―),女,河南泌阳人,讲师,硕士。

2013-06-26

K203;F592.7

A

1006−5261(2014)01−0106−04

猜你喜欢

嫘祖西平县西平
嫘祖养蚕
嫘祖和你聊保护隐私
西平县
篁岭晒秋
张西平
扎西平措
嫘祖养蚕的故事
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生产形势简析
嫘祖缫丝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筹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