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不止,学词不停——马兴荣先生的词学成就

2014-02-12吴晗

天中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词选马先生札记

吴晗



生命不止,学词不停——马兴荣先生的词学成就

吴晗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马兴荣先生30多年来致力于词学研究,词学成果丰富。马兴荣转益多师,眼界开阔,非常关注少数民族词及近现代词人。他的论述态度不偏不倚,对词人词作的评价都合理公正,并且善于在吸取前贤成果基础上大胆突破创新,对词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指导和开拓意义。

马兴荣;词学;开拓眼光;公正态度;丰硕成果

马兴荣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学》主编,也是当代著名的词学家,著有《词学综论》《龙洲词校笺》《山谷词》《唐宋爱国词选》《回族名家词选》《全宋词广选新注集评》《晚清六大家词选》等,并与他人合作主编《词学大辞典》《全宋词评注》等。马先生已九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马兴荣词学论稿》,厚厚两大册,近百万字,是马兴荣治词成果的首次结集,更是其一生的心血积累。

一、不流于俗的词学眼光

马先生一生大部分心血都致力于词学研究,其词学眼光不流于俗,别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拓宽研究领域

著名学者龙榆生曾提出了词学研究的八个方面,即: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马兴荣在龙榆生认识的基础之上,根据客观需要和词学研究本身发展的需要,在其论文《词学略论》中提出词学研究内容还应增加国外研究之学、翻译之学和创作之学几个方面。对于国外的词学研究,马先生认为最有成绩的是日本和北美。日本的词学研究注意微观与宏观研究的结合,注意打破学科界限,开拓领域,其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北美则先后出版多部词学著作。此外,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也都有关于中国词的出版、介绍或研究。这些国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于我们词学研究的开拓大有裨益,值得借鉴。因此,词学研究应该包括国外研究之学。关于词的翻译,马先生认为,要尽可能多地保持词原有的风貌和作者的情感内涵,需要经过实践—讨论—再实践的漫长过程,所以对词的翻译也要好好研究。目前来看,词的创作随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填词要不要严守声韵也成为创作中的问题,故而,研究、指导词的创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提出拓宽词学研究外延外,马先生在词学研究的过程中也注意开拓思维,广泛关注那些有价值却经常被忽视的词学研究。他对各种题材的词学研究都有涉猎,这从他的《读词札记》中也可看出。例如:在《读词札记(一)》中,马先生介绍了说寿词;在《读词札记(二)》中,介绍了集句词;在《读词札记(三)》中,介绍了咏史词、回文词、魏夫人词、理学词;在《读词札记(四)》中,介绍了咏茶词、唐宋僧人词、元初的禁酿词;还有《读词札记(五)》中的调啸词,《读词札记(七)》中的宋代隐逸词、道教词、联章词等。这不只显示出马先生知识的渊博,也表现了他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活跃。

(二) 关注少数民族词

马先生非常注重少数民族词的研究,他在论文《金元两代少数民族词人短论》中提出:丰富的中国文学遗产,也要包括各民族的文学遗产在内。在这篇论文中,马先生介绍了金代的完颜亮、耶律履、完颜璟、完颜璹及元代的耶律楚材、耶律铸、萨都剌、贯云石、司马昂夫等9位少数民族词人,论述简洁而具有概括性,意在引起其他人对这些词人的注意,以待来者之深入研究。他的《读词札记》中也有关于少数民族词的论述,在《读词札记(三)》中,马先生对回族词人端木埰的生卒年做了详细考证,指出陈乃乾《清名家词》定端木埰卒年为光绪十三年是错误的,应该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读词札记(八)》中,他介绍了回族词人马昂夫。马昂夫曾师从刘辰翁学词,且诗名亦著,与当时散曲家马致远合称“二马”,《全金元词》收其词3首。他通过分析马昂夫的《最高楼·九日》及其散曲《殿前欢·秋》,指出马昂夫的词“颇具散曲的特点”,并说“这是马昂夫词的特点,也是元代词的时代特征”。不仅如此,他还从秦巘《词系》中补了马昂夫的《喜春来》一词,应该说马昂夫词现存为4首。在《读词札记(十)》中,他又对清代的几位少数民族词人分别作了介绍:满族词人中,除名气较大的纳兰性德和顾春外,承龄和盛昱也值得关注;回族词人丁澎、丁炜和改琦三人,均有佳作;白族词人赵藩,有“云南第一词人”之称,且其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除上述文章外,作为一个回族人,马先生还主编了《回族名家词选》一书,此书按时间先后,辑录了我国自回族形成起18位回族词人的250首作品,从唐五代的李珣至清代的蒋春霖和端木埰,对历代回族词人一一作了介绍。以往对词的分类,人们多从时代、风格流派的角度考虑,《回族名家词选》则独辟蹊径,以民族为轴,按时间先后展示了回族词人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多加注释,从中可以看出回族词人的群体特征、词作的发展脉络、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西域与中土交流融合的逐渐加深等词外之意。此书也是2013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研究回族词的重要参考文献。

(三) 关注近现代词人

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中借取顾炎武的“老树春深更著花”一句诗,说明词在历经七八百年后至清时走成了一个马鞍形,清词之流派纷呈、风格竞出,谱就了辉煌丰硕的殿末之卷。实际上,这种辉煌,从晚清到近现代,也一直余韵犹存。长久以来,词学研究者的目光多集中于宋代,对清代以后,特别是晚清至近现代词人的关注非常少。马先生则补足了这个空缺,他非常关注近现代词人的研究。

马先生编著的《晚清六大家词选》一书,是关注晚清词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此著中,马先生与朱惠国教授从众多晚清词人中选出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和王国维6位有影响词人的词作。马先生认为,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时期的词人,大都用词来表达他们的忧虑、愤慨,他们的迷茫和失望很值得重视。马先生选取这6位有代表性的词人,就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晚清词,进而了解晚清社会,这是十分有意义的。除此之外,从马先生所编词人年谱也可看出马先生对近现代词人之关注密切。词人年谱中所涉及词人,生存年代最早者即是晚清王鹏运,接之郑文焯、朱孝臧、夏孙桐、况周颐,直至近现代的唐圭璋、丁宁年、沈祖棻,马先生都一一为其编写年谱。可见,马先生对近现代词人颇为关注,这是他于词学研究中一个创新开拓之处。

(四) 打破学词窠臼

词是有严格格律的一种文体,它在形式上的特点之一是“调有定格,句有阙”。要填词,就要遵守格律。但是,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词的格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在论文《词学略论》中,马先生明确提出要勇于探索如何改进词律,他比较赞成詹安泰先生提出的“填词可不必严守声韵”的主张。不仅如此,马先生还十分推崇苏轼词,在论文《读苏轼词札记》中,马先生指出:“苏词不协律是创新的表现。”关于苏词不协律之论,历来有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引晁无咎的话说:“东坡词,人谓多不协音律。”李清照评论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词也说“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马先生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通过征引苏轼《与朱康叔简》及《哨遍》序文中的部分记载,说明苏轼是一个既懂词乐,又能歌唱的词人。马先生认为,苏轼词之所以有“不协律”之处,他的“随物赋形”说可以作充分说明,即苏轼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主张创作要不受束缚,强调“天工与清新”。通过论述,马先生指出,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是一种创新的表现,而非守旧之人所说的“不协律”。

马先生认为词的发展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不能一成不变。在《〈填词艺术论〉序》中,他就引用一段曾经给一位喜好填词的友人信中的话来表达填词观点:“关于词的创作,当然有他的严格要求。但是我认为可以从宽,甚至可以创新(当然要慎重)。从词的发展长河来看,总是创新与前进相伴,守旧与没落相依。”曾经有人批评马先生作词不严守声律,不懂平仄。实际上,不是马先生不懂平仄,而是他试图打破填词窠臼,寻求一种更好的用词抒发感情的方式。这同后人批评苏词是一样的,并非是“不协律”,而是一种大有勇气的突破和创新。正如马先生在《读词札记(二)》中论述集句词时所说:“填词应该是用自己活生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活生生的情感才是正路。”

明代学者方孝孺曾说:“疑而能辨,斯为善学。”马先生打破窠臼,也表现在他善于在不疑处有疑,并且敢于提出质疑。在其论文《张炎的北行及其他》中,马先生再次对关于张炎北行目的的两种说法提出质疑。词人张炎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时北游元京大都,关于此行,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应试求官,另一种认为是“写经”。马先生不拘于这两种说法,通过考察张炎词作,指出张炎北上的目的应该是游历,并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证明,有理有据。马先生的质疑精神,不只表现在对固有观点的论述上,也表现在对词作类型的论述上。比如《读记札记(二)》的第一部分关于集句词的介绍,马先生指出,自王安石创作集句词之后,还没有出现过为众人称道的佳作,即便是苏轼的集句词也是平平之作,因此认为集句词只不过是文人游戏之作,并无多大价值。

二、不偏不倚的词学态度

马先生论词,能够做到不偏不倚。朱熹有言:“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做学问,非常忌讳掺杂个人感情的片面论述,这会影响后人对作者及作品的评判。马先生是一个传统的中庸儒者,他的论述很少夹带个人倾向,对于词人词作的评价,他会经过深入的分析论述,既不虚美,亦不隐恶,给予一个较公正的评判。

严寒中,简单的“猫冬”已不能让企业等到春天,唯有勇于面对困难,苦练内功,强筋健体,方可闯出自己的生路、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九三集团”)就是用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和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打拼出自己的春天。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荒之后,作为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九三集团各级人员备受鼓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成为九三集团打开大豆行业春天之门的“金钥匙”,引领前进的新动力。

马先生对词人的评价,能够建立在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基础上。“开禧北伐”是南宋宁宗朝时宰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这次战争以失败告终。马先生在《论刘过及其词》一文中,谈到“开禧北伐”时如是说:“我觉得‘开禧北伐’是失败了,但是不能因为它的结局是失败的,就否定它。”在马先生看来,韩侂胄北伐是为了收复失地,解除金朝的侵扰,其性质是反对民族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战争,因而是进步的、正义的。因此,他认为,对于以韩侂胄为首的“开禧北伐”应该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马先生也认为,对积极支持北伐的辛弃疾、陆游、刘过也应该充分肯定,他们都是坚定反侵略的爱国者。在对历史的客观评价上,马先生对词人也作出公允的评价,他肯定刘过是爱国的,但同时,他又指出刘过的爱国词存在的缺陷。马先生以刘过的《六州歌头·题岳王庙》为例,指出此词表达了对岳飞深切的怀念和沉痛哀悼,这是可取的,但在词中,刘过还把岳飞残酷镇压钟相、杨幺为首的农民起义算作岳飞功绩来称颂,却是十分不可取的,指出这反映了刘过爱国词中存在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此外,马先生还指出,刘过由于时代的局限,生活圈子狭窄,其词很少反映人民生活、农村的情况,这些都是刘过词的不足之处。马先生肯定刘过词的成就,又直指刘过词之缺陷,对刘过本人之评价,亦是有褒有贬,十分中肯。

陆游既是诗人,又是词人,因其诗名卓著,历来对于他的词作评价则颇不一致。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陆游词“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冯煦《宋六十家词选》则评其词“逋峭沉郁之慨,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在当代,既有人认为陆词“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有人认为陆游对词的要求远不如对诗要求严格,难以脱离缠绵本色,不能走向奔放道路。马先生在《论陆游词》一文中,先将各方观点陈列,进而论述自己对陆游词的看法。首先,他从陆游词的内容入手,认为陆游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指出表达爱国深情是陆游词的主要内容,而“学佛、学道、消极、旷放是陆游生活的另一面,也是他词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此外,陆游词还有思乡之作、怀念西蜀之作、应酬之作、咏物之作等。其次,介绍陆游词的风格。马先生指出陆游词风格是直抒胸臆与比兴手法并存,浓艳与疏淡同在,善于用典等。马先生认为陆词风格是多样的,并非“豪放”二字所能概括。最后,马先生根据《渭南文集》中的五篇序跋进一步剖析陆游及其词,论述了陆游词创作的主要年代及陆游对五代词的看法,也指出陆游词的缺陷,即“有些词是缺少词应有的情韵意味的”。经过上述论述,马先生主张对陆游词作出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词的成就说,陆游词不如东坡词、稼轩词。从推进词的发展来衡量,陆游也不如东坡和稼轩。但是,陆游辉煌的爱国词和他博采众长的创作态度,在词的历史上永远是激励人的、启迪人的,永远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和称赞。”对于词人的评价,马先生一直是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认为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存门户之见。

三、硕果累累的词学贡献

马兴荣于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可说是从新中国成立初就开始从事词学研究。马先生一生转益多师,受到多位词学前辈的言传身授。马先生大学时期师从刘尧民先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毕业时,刘先生说,词的天地很宽广,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正是刘先生的一番指点,他从此便一心致力于词学研究。后来,马先生来到上海,又先后得龙榆生、唐圭璋、吕贞白、施蛰存、徐震堮、万云骏等多位词学前辈教诲,从诸位前辈身上学到不少做学问的方法。马兴荣早年作为施蛰存先生的助手,在《词学》一刊的编辑出版中做出了很多贡献,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词的了解也上升到一个新层次。相比今日发达的网络而言,那个年代的学者作研究要困难很多,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的论文成果耗费了更多的辛勤汗水。马先生做学问,主要就是靠自己良好的记忆力和扎实的文献基础。他于论文中引经据典,考证详细,都受益于此。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博古通今的基础之上,只有阅读了大量书籍,才能储备下足够的信息资源。马先生正是凭借他的转益多师、刻苦努力以及对于词的良好悟性,才结出今日之丰硕的词学成果。

在《马兴荣词学论稿·后记》中,马先生总结自己30多年的词学研究成果,只概括出三件事:一是参与创办《词学》,二是参与编刊《中国词学大辞典》,三是参与编刊《全宋词评注》。《词学》是由施蛰存先生筹划创办、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词学刊物。创办之初,由夏承焘、唐圭璋、施蛰存、马兴荣四位学者担任主编。张伯驹、俞平伯、任中敏、潘景郑、黄君坦、钱仲联、宛敏灏、吕贞白、王起、徐震堮、程千帆、万云骏等12位词学家担任编委。1981年11月,《词学》第一辑出版,距龙榆生主编《词学季刊》终刊44年,故《词学》创刊亦算是词学研究重建坛坫之举。2003年,施蛰存下世后,马兴荣接棒《词学》,此刊至今一直在词坛占据一席之地。《中国词学大辞典》于1990年开始编纂,历时6年,编成包括“概念术语”“词人”“风格流派”“词集”“论著”“词乐”“词韵”“词谱”“词调”“名词本事”“语辞”及附录“二十世纪词学研究书目”,计185万字。唐圭璋评价这部辞典“融学术性、知识性与资料性三者于一体,为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翔实、完备之大型词学辞典,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不啻为学词者之津梁”。《全宋词评注》是由周笃文和马兴荣主编,经80余位词学家通力合作,历时10余年完成的煌煌巨著。此著可说是目前收录最全、注释准确、集评精粹的一部新的《全宋词》。

马先生参与的这三件大事,在词学研究史上均具有里程碑意义。马兴荣参与其中,花费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但是他的词学成果远不止这些。马先生在词学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学术成就丰富可观,笔者仅作概括性的论述,尽量窥其全貌。

第一,词选及校笺、注释成果

1.《唐宋爱国词选》。马先生最早编选的著作应该是《唐宋爱国词选》,此书于1989年9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著作中,马先生从两万多首唐宋词中精选出100首情绪比较昂扬、主题比较明朗的爱国词,有代表性的作家大多数都入选其中,这些爱国词人的唱和,能很好激发读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梅影笛歌》。《梅影笛歌》(风雅集)于199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由马先生确定选目,审阅全稿,撰写前言,评注少数篇目,并负责全面整理工作。全书选词366首,所选作品保持了雅词的发展历程,突出了有代表性的作家,内容多有积极意义。

4.《龙洲词校笺》。《龙洲词》是宋代江西词人刘过所著词集,马先生采用校笺的方式介绍刘过词,著成《龙洲词校笺》,于1999年9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对刘过词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5.《山谷词校注》。宋代文人黄庭坚,一生历尽坎坷,文艺成就和影响却是巨大的。其词内容丰富、雅俗并存且自具面目。马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山谷词的校笺,因事务繁冗而搁置,1997年与祝振玉合作,得以完成《山谷词校注》一书。此书原名《山谷词》,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词别集丛刊”,于2001年6月出版,后经作者修订,收入该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改名为《山谷词校注》,2011年3月出版。

6.《晚清六大家词选》。由马兴荣等辑注的《晚清六大家词选》一书,于2013年5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此书遴选晚清较有成就和影响的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6位词人的240首词,分别作注释。此书对读者了解6位词人及晚清词有重要作用。

7.《回族名家词选》。马先生作为回族人,对于回族文献特别是回族词比较关心,于是马先生又在收集、整理、介绍回族词方面贡献了一分力量。他于2012年编成《回族名家词选》,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这对于发掘古代文学中的回族文学具有开拓性意义。

第二,词学理论及词学思想论述

于1989年由齐鲁书社出版的《词学综论》是马先生研究词学理论和词史的重要结晶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论述词的起源,词调,词的平仄、句式、对仗,词韵,下编论述词的发展流变。唐圭璋在本书序言中说:“此书材料丰富翔实,论证严密,富有新见,且能深入浅出,这是颇为难得的。”

马先生单篇论文成果也较丰富。如《词学略论》《滇词略论》《建国三十年来的词学研究》《十年来的词学研究》《詹安泰先生的词学成就》等,是对各时期词学研究成果及名家词学成就的总结,具有概括意义。对词人的分析论述文章皆独抒己见,如关于苏轼的《苏轼是词的革新家》《读苏轼词札记》《读苏轼黄州时期的词》《苏轼后期词散论》等,从各方面剖析苏轼其人其词,很有见的。再如《李清照〈词论〉考》《论陆游词》《稼轩词艺术特色探微》《论辛稼轩的婉约词》《论刘过及其词》《白朴词浅说》《张炎的北行及其他》《论徐沁及其词》《试论文廷式及其词》《试论况周颐及其词》等文章,对各位词人词作的论述都较深入,视角新鲜,是马先生经过多方面考察,独立深入思考的心血结晶。

第三,词作鉴赏及札记、序跋

马先生先后对27位词人的77首词作过鉴赏,从唐末的薛昭蕴至近代吴梅,涉及各朝代的词人词作,其中包含萨都剌、纳兰性德等少数民族词人作品,这也可看出马先生对于词的关注面之宽广。马先生的词作鉴赏,“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相结合,一般先点出词人的写作背景,再加以深入分析,总结出词的特色。同时,他也注重体会词中的情感,既充分发掘出词的美感,又突出词的价值和意义。

马先生发表《读词札记》共10篇。这10篇札记,虽是马先生读词时的偶感偶得,但是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词学信息。札记中有对各类型词,如说寿词、集句词、咏史词、回文词、理学词、咏茶词、唐宋僧人词、元初的禁酿词、调啸词等的介绍,也有对学界关注不多的词人词作,如朱熹词、魏夫人词、欧阳炯词、张玉娘词、周玉晨佚词、蒲寿成词、刘因词、曲舆词等的介绍,还论述了一些词学著作的版本及失误问题,如《御选历代诗余》的失误,江昱《山中白云词疏证》的得失,沈雄《古今词话》不可据,《白香词谱》及其笺、订本,《宋词三百道》及其注本,胡应麟《诗薮》谈词之误,《本事词》不足为据,等等。除此之外,札记中还有对一些词人生卒年的考证、对词史上重要事件的考证、对词发展的总结及对新的学术成果的介绍等。总之,马先生的《读书札记》非常值得后辈学人好好阅读,它对于词集版本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从中也可以发掘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点,对于词学研究有启迪和开拓意义。

马先生写过19篇序跋,其中7篇是他参与出版的著作,即上文所述词选及校笺、注释成果。这些序跋,也是深入考察马先生词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比如在为周云龙著《填词艺术新论》所作序中,马先生表达了词既要继承传统,又不墨守成规的观点;在《全宋词广选新注集评》序中,马先生历述宋代300年的词史,将宋词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并对代表性的词人作了论述,可作为一个缩略的宋代词史概论;在日本学者宇野直人著《柳永论稿——词的源流与创新》一书的中译本序中,马先生在指出此书特点与价值时,还对柳永词的研究史进行了概括综述,分析学术动态,对柳永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山谷词校笺》前言中,马先生指出读黄庭坚词应该“不当只观其与人相同处,还当观其别裁蹊径、不落窠臼处;不当只观其谨守绳墨处,还当观其豪纵恣肆、妙趣天出处;不当只观其当时的地位高下,还当观其对后世的影响”,这实际上也是马先生为诸位学词者提供的一个读词甚至研究词的方法和路径。

马兴荣先生虚怀若谷,不仅自己在词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奖掖后进,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词学人才,可谓桃李满园。马先生虽已至鲐背之年,对词学的研究却没有停止,正如他自己在文集《马兴荣词学论稿》后记中所言:“生命不止,学词不停。”

〔责任编辑 刘小兵〕

2013-10-21

吴晗(1987―),女,山东莱芜人,博士研究生。

I206

A

1006−5261(2014)01−0001−05

猜你喜欢

词选马先生札记
《李清照词选抄》篆书
学宋札记
马叙伦与“三白汤”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艾文化名书家画题展词选
小猪不肯学做事
旅日札记
监利方言亲属称谓词选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