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生产形势简析
2017-04-26西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贵堂
西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任贵堂
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生产形势简析
西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任贵堂
一、总体情况
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播种面积6.53万hm2,由于播种期间底墒充足,播期比常年提前,播种质量普遍较好,绝大多数玉米出苗整齐一致。6月23—24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进一步补充了土壤墒情,农民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落实化除、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关键管理措施,保障了玉米苗期安全正常生长;加之7月上中旬光温水充足、协调,夏玉米在抽雄前普遍生长发育良好,整体长势健壮、均衡,是近年来西平县夏玉米同期苗情最好的一年。
二、受到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进入7月下旬以后,在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散粉的关键时期,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西平县出现了连续11 d的罕见高温天气,导致西平县夏玉米遭受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据西平县气象局资料显示:西平县7月19—20日降水量99.3 mm,7月27日凌晨降水量3.1 mm,比常年异常偏少64.4 mm;光照时数115.9 h,比常年异常偏多42.7 h;平均气温30.6 ℃,比常年异常偏高3.1 ℃。特别是7月22日—8月1日,西平县出现连续异常晴热高温天气,除7月27日最高气温为34.5 ℃,其余10 d的最高气温均在35 ℃以上,每天最低气温也在26 ℃以上,早上8时玉米大量散粉时的气温就已达28 ℃,高温、低湿、强光照等的不利气象条件,不仅造成旱象日渐加重,同时使西平县正值抽雄、吐丝和授粉的所有玉米品种遭受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导致果穗秃尖、缺行、缺粒、甚至空穗现象,由气象灾害逐渐演变成农业灾害,给西平县秋粮生长带来了极大影响。
灾情发生以后,西平县农业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不同播期、不同品种遭受高温热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一致认为:一是不同播种时期遭受高温热害的程度不同。高温热害对6月1—10日播种的玉米影响最大,面积约4.4万hm2,一般穗粒数比常年降低20%~50%,严重的在50%以上;对5月31日前播种的玉米影响较轻,面积约1.87万hm2,一般平均穗粒数比常年降低10%左右;对6月11日后播种的玉米基本没有影响,面积约0.13万hm2。二是高温热害对西平县种植的所有品种均有影响,但程度不一,总的来说,对含有美系基因的雄穗分枝少、花粉量少及红轴、后期籽粒脱水快的品种影响最大,如先玉335、豫单606等,一般穗粒数比常年降低30%~70%;对与郑单958亲本材料近似的品种影响较小,一般平均穗粒数比常年降低10%~40%,如郑单958、德单5号等;其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8月中旬前,西平县夏玉米籽粒已经形成和稳定,正在达到最大体积,穗粒数减少已成定局,接下来进入灌浆高峰期,影响玉米后期生长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西平县积极采取一切可能的管理措施,尽量挽回损失:一是加强水肥管理,遇旱浇水,遇涝排水;二是积极开展防治后期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并叶面补充营养。
8月25日下午,西平县又出现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短时风力为6~7级。受此暴风雨突然袭击,各乡镇玉米均有倒伏发生,根据各乡镇灾后调查统计和县农技人员实地查看,不同乡镇、村委、地块之间倒伏程度有所不同。全县倒伏面积约3万hm2,其中严重倒伏面积约2.33万hm2。据田间取穗观察,中熟品种灌浆乳腺普遍不到1/5,早熟品种灌浆乳腺不到1/4。8月下旬,正值玉米灌浆产量形成的高峰期,此时发生倒伏,植株之间相互叠压,上部果穗较重,不能自然恢复,不仅影响光合作用,灌浆不畅,降低产量,同时还会遭老鼠、蟋蟀啃食危险,遇雨发生霉变,降低品种。尤其是茎秆出现折断的玉米,因不能正常输送养分,叶片将出现早衰,缩短灌浆时间,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大。根据常年经验及2009年西平县玉米倒伏生产调查,预计此期倒伏造成产量损失30%左右。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农技人员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搞好服务指导,二是加强病虫防治,三是搞好叶面追肥,四是适时进行晚收,五是落实农业保险。
三、收获情况
2016年西平县玉米从9月12日开始收获,15—22日进入收获高峰,9月底基本结束。种植面积6.52万hm2,比2015年面积减少0.44万hm2。平均亩穗数4 138.56穗,穗粒数462.82粒,实测千粒质量309.48 g。平均单产503.86 kg,比2015年单产608.13 kg减产104.27 kg,减幅17.2%;实收总产49 277.508万kg,比2015年总产63 489.136万kg减少14 211.628万kg,减幅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