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无所知党”的兴起探研
2014-02-12郭华东
郭华东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美国“一无所知党”的兴起探研
郭华东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一股反对天主教外来移民力量,这股力量在五十年代初合流为“一无所知党”。该组织的成员主要是新教徒。其在鼎盛时期左右了美国一些地区的政治生活,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以维护美国主流文化不受外来移民的破坏为己任;为实现目标,他们甚至不惜付诸暴力。其兴起的主要诱因在于应对外来天主教徒对美国社会的冲击以维护新教徒主导的主流社会价值。
一无所知党;天主教移民;新教徒;主流文化
“一无所知党”的兴起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片段。它将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这一时期蜂拥而至的天主教移民,以维护美国主流文化不受外来移民破坏为目标。其兴起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天主教移民浪潮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这群移民中,爱尔兰天主教徒的数量最为庞大,影响也最大。“一无所知党”成员认为,这些爱尔兰天主教移民破坏了美国原有的社会秩序,冲击了美国主流文化。国内学者对“一无所知党”的研究明显不足,目前尚无论文专门深入研究,更无相关著作,仅有的成果还是零星地散落于美国移民史著作和论文中。研究“一无所知党”可从中窥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政治文化,亦是理解美国这一时期宗教格局的一把钥匙。
一、外来爱尔兰天主教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冲击
移民是影响和塑造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规模庞大的爱尔兰天主教移民大量涌入美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概括而言,爱尔兰天主教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乱了美国城市原有的社会秩序,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压力
大规模移民加速了美国城市原有的社会问题,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给城市基础设施(如住房问题)带来了压力;同时加剧了贫困、犯罪等美国原有的城市问题[1,p98]。
爱尔兰人居住地主要在东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特别是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城市。在1847年有37 000多名爱尔兰移民涌入波士顿市,使当地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房屋、医院、慈善机构都不堪重负。1847年5月和12月间有53 000多名爱尔兰人进入纽约。由于城市相对较大,没有出现太多混乱。然而有些移民过早地离开斯塔腾岛上的隔离院,使得伤寒病四处传播。1850年时每3个爱尔兰
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美国15个城市中,其中在纽约市有13.4万人,在费城市有7.2万人,在波士顿市有3.5万人[2,p161]。五十年代的纽约市有3万多爱尔兰人住在地下室内,那里没有照明及排污设施。爱尔兰移民住在曼哈顿南部的第一区、第四区及第六区最为集中。其中第六居住区就包括当时臭名远扬的“四点生活区”(Five Point district)”。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时“四点生活区”已成为世界上最肮脏的贫民窟。这些贫困的爱尔兰移民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以波士顿市为例,该市用于支付贫穷爱尔兰移民的资金明显增加,在1845年数额为43 700美元,而到1851年则增加到137 000美元。在纽约市一名叫菲利普·洪恩的市民在日记中以嗤之以鼻的口味写到“他们增加了我们的交税额,吃了我们的面包,阻塞了我们的街道。他们中只有不足百分之五的人能自足自给”[3,p232]。
(二)爱尔兰移民在城市里拉帮结伙,恶化了美国城市原有的犯罪问题
1850年美国全国有27 000人被判罪,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外来移民。以纽约市为例,根据罗伯特·恩斯特引用政府权威的资料显示:1858年纽约移民在押犯中,爱尔兰移民人数达到19 662人,其中男性为10 299人,女性为9 363人[4,p203]。爱尔兰移民入狱比例一直高于他们在美国总人口所占的比例。爱尔兰移民占1859年纽约市入狱者中的比例达到55%,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比例为23%,德国移民的比例为10%,英国移民为7%。爱尔兰移民在纽约犯罪人数是本土出生的美国人的5倍。当时活跃在城市中的帮派有恶名远扬的“死兔”(Dead Rabbits)、“四十贼”(Forty Thieves)等。各帮派间常发生激烈冲突。在1849年5月,爱尔兰人内部帮派之间发生冲突,大量警察和武装力量介入,向人群开火,造成20死亡和48人受伤,随后人群进行还击,造成7人受伤[5,p108]。纽约市的黑帮臭名远扬,其成员就不乏爱尔兰移民。爱尔兰移民为获得工作机会及政治权力而付诸暴力。来自“死兔”的黑帮经常用恐怖手段威胁那些非爱尔兰人的店主。倘若这些老板无视这些威胁,他们店铺的商品可能会被破坏甚至他们被殴打致伤,甚至会被这些黑帮成员杀害[6,p58]。爱尔兰移民成了美国城市治安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与不稳定因素。
(三)爱尔兰天主教移民热衷参与美国政党政治,不惜以舞弊为手段,被美国人所厌恶
在政党取向上,爱尔兰移民多支持美国民主党。有人粗略估算爱尔兰天主教移民中有90%支持民主党[7,p16]。民主党与爱尔兰移民关系紧密,“他们看上去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民主党给爱尔兰移民在国内所没有的参政机会,将爱尔兰移民作为其选票来源之一和其支持者[7,p16]。美国本土主义者对外来移民在美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一直很敏感,对与民主党关系紧密的爱尔兰移民更是存有怀疑与敌意。他们担心爱尔兰移民对美国制度不甚了解,加上选举中出现的暴力与投票舞弊,认为这可能会动摇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845年在国会调查舞弊的委员会报道说[8,p118],在纽约、新奥尔良及费城,此类欺骗行为在选举前夕普遍存在,许在居住上不符合条件的人在这些政治集团怂恿下被迅速归化为美国人。另外本土主义者也怀疑爱尔兰天主教移民对美国的忠诚度,他们认为这些天主教移民忠诚的是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罗马教皇[8,p118]。
二、“一无所知党”的兴起
新教徒的反天主教思想根深蒂固,早在殖民地时期,新教徒反天主教的活动就时有发生。从17世纪一直到独立革命前夕,除罗德岛和宾夕法尼亚之外的英属北美殖民地都充斥着反天主教的氛围。天主教徒被剥夺了选举权、担任公职的权利以及自由信教的权利;一些殖民地禁止天主教徒参加民兵组织,或者对天主教徒征收高于新教徒的税,这都表明美国新教徒对天主教徒普遍存有强烈的怀疑和歧视。独立革命之后美国虽然在国家层次上确立了宗教自由原则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在州层次上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速度并不快。纽约州在1806年才废除反天主教的立法;康涅狄格州、马塞诸塞州分别于1818年、1833年废除,而北卡罗莱纳州则晚至1835年才在法律上承认天主教徒的公民权[8,p19]。
1827年出现了30份宗教报纸呼吁反对天主教徒和罗马教皇。182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解放天主教徒的法案,天主教徒在英国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其地位也大为改观。这项法案在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引起了关注。美国新教徒对这项有利于天主教的法案颇为敏感。在纽约市,天主教在英国取得的胜利使一些牧师大为惊慌与恐惧,于是他们在1830年出版了一份具有强烈反罗马天主教色彩的周刊—《新教徒》,该刊物于1830年1月2日在纽约出版发行,这是一份公开反天主教刊物[8,p63]。这份刊物进一步激化了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敌视,刊物出版发行后,美国许多组织都公开将罗马天主教徒视为美国的威胁。
随着这些天主教外来移民蜂拥而至,美国新教徒的反天主教情绪越发强烈。在新教徒的心中罗马天主教的政策使得他们感到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他们认为这些天主教徒忠于罗马教皇而不是美国。美国新教徒认为罗马天主教将占领美国,这些外来天主教徒冲击到美国核心价值;认为他们通过选举获得公职影响到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认为他们森严的教阶制度和美国的民主、自由格格不入的,他们会颠覆美国的民主制度。加上这些本土主义者认为这些天主教徒经济上贫困潦倒、身无长技且犯罪率高,这给美国社会造成了道德和经济上的压力。这更使得这些美国人对他们非常厌恶[9,p468]。新教徒认为庇护九世镇压了1848年欧洲革命,认为他反对自由、民主和共和主义。当时有个
波士顿的牧师将天主教描述为“暴政的同盟,物质繁荣的反对者,节约美德的敌人”[10,p242]。当时甚至出现一种“阴谋论”,传说是罗马教皇将有个秘密的计划,那就是通过这些不断涌入美国的天主教移民及其选定的人而征服美国。
反天主教的本土主义活动最后合流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组织——“一无所知党”(the Know-Nothing Party)。其正式名称为“美国党’(the American party)。“美国党”起源于“星条旗社”(Order of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该组织是一个秘密的社团,其成员都要宣誓不透漏该组织的成员身份,当问及的时候,他们啥都不说,因而获得绰号“一无所知党”。该组织的一大目标就是确保他们所信奉的美国文化。他们认为美国文化受到天主教移民(尤其是来自爱尔兰的天主教移民)的威胁[11,p168]。
“一无所知党”在美国全境都有聚会处,其活动的核心地区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同时在南部亦有支持者。他们对美国政治亦施加了较大影响,可谓盛极一时。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是他们的大本营,实力强大时,他们占据了该州的重要职务。1854年的时候,该党占据了州长职务,控制了整个州参议会及众议院。另外还控制了波士顿市的政府要职。他们通过立法旨在显示在波士顿不断扩大的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力量;他们还利用立法,想法设法限制天主教的影响力。其中包括一项法案,要求在公立学校每天必须读新教徒使用的詹姆斯国王版本的圣经;禁止向宗派性质的学校提供资助。
三、“一无所知党”的影响
到1954年“一无所知党”发展迅速,在数月内人数由5万人增加到100万之多。1854年6月15“一无所知党”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详细的政纲,主要内容有:(1)废除归化法;(2)非美国人不能担任公职;(3)建立纯洁的美国公立学校体系;(4)展开对罗马天主教的斗争;(5)自始至终反对外来人加入美国的军事组织;(6)提倡一个不受外来侵害的健全的国民性;(7)反对罗马教皇以任何形式和名气施加影响;(8)建立美国人的制度及美国人的特性;(9)制定更有效和更严格的移民法;(10)最大限度地保护新教徒的利益;(11)坚持华盛顿及其跟随者的信条;(12)把所有登陆美国海岸的人都送回去;(13)建立诸多协会以保护美国人的利益;(14)反对任何企图遵守别的宗教及政权所持有的原则;(15)这是美国人的美国;(16)美国的法律不受外来势力影响,立法机构无论是地方还是国家的都不受外来势力影响[12,p50]。
从纲领可以看出维护新教徒主导的主流文化是其核心目标。“美国人必须统治美国人!”是其极力宣扬的口号。在此纲领指引下,宗教敌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该党选举一些官员进入公职,在一段时间内,掌握着重要权力;它反天主教、反移民,进行恐怖活动,残暴无情。“一无所知党”在美国很多地方引发骚乱,骚乱的目的便是迫害天主教移。1855年8月6日双方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其成员为了竞选该州州长职务,对天主教徒发起了攻击,导致22人死亡[13,p4]。
在1955年选举中,在一些州其得票数相当可观。在马萨诸塞州他们获得了40%的选票,而身为两大党之一的共和党才仅仅获得29.6%;在纽约获得34%的选票,高出共和党3个百分点;在宾夕法尼亚州获得47%的选票,远远高于共和党获得的2%的选票。此外,在新罕布什州、康涅狄格州、罗德岛州、新泽西州、加利福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其得票数都高于共和党[14,p311]。在全国范围内有8名成员当选为州长,有100多成员选为国会议员。在纽约州,他们获得122 282张选票,有40位成员进入了州议会。这一年罗德兰岛州、新新罕布什尔州、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和肯塔基州的州长职务均为该党成员。另外,在八个州控制了议会,在个别州成为势力强大的少数派[15,p157]。在印第安纳州四位同情该党的人入选国会。在宾夕法尼亚州被“一无所知党”认同的多数候选人都当选了,其中包括州长,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入选了州议会。这些当选的人借助所任的职务扩大了“一无所知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
“一无所知党”的兴起迎合了美国本土主义者反天主教以维护美国主流价值的心理需要。如果对美国历史做一个长线回顾和探研,我们会发现这段时间美国尚处于国家认同(American identity)界定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阶段。如何界定美国人及何为美国人是他们所极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徒是主导力量,且这种主导力量具有压倒式的优势,但天主教徒纷至沓来,迫使新教徒重新思考“何为美国人”这一重大命题。对于新教徒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不极力维持新教徒主导的文化体系,要不就是扩大美国主流文化体系的内涵,将这些外来的天主教徒融入美国主流文化之中。后来的历史表明,美国新教徒选择了后者。
[1] 郭华东.爱尔兰移民的定居模式与美国的城市问题(1820-1860)[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96-100.
[2] Ronald Takaki. A Different Mirror: A History of Multicultural America[M].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3: 161.
[3] Edward Robb Ellis. An Epic of New York Cities: A Narrative History[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5: 232.
[4] Robert Ernst. Immigrant Life in New York City: 1825-
1863[M]. Syracuse: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48: 203.
[5] Kevin Kenny. The American Irish: A History[M]. New York: Longman, 2000: 108.
[6] Timothy J. Paulson, Robert Asher. Irish Immigrants[M].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 2009: 58.
[7] Dennis Clark. Hibernian American: The Irish American and Regional Cultures[M].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86: 16.
[8] Lawrence J. McCaffrey. The Irish Catholic Diaspora in America[M].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96.
[9] John Tracy Ellis. American Catholicism[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 63.
[10] Bruce Levine. Conservatism, Nativism, and Slavery: Thomas R. Whitne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now-Nothing Party[J].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2001, 88(2): 455-488.
[11] Ray A. Billington. The Protestant Crusade, 1800-1860: a study of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Nativism[M].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38: 242.
[12] Steven Taylor. Progressive Nativism: The Know-Nothing Party in Massachusetts[J]. Historical Journal of Massachusetts, 2000, 28(2): 167-184.
[13] K. Lee Lerner ed. Immigrant and Multiculturalism: Essential Primary Sources[M]. Farmington Hills: Thomson Gale, 2006: 50.
[14] Robert Nash, Twenty people died in attack against Catholics in Louisvill[N]. New York Daily Times (1851-1857), 1855-08-13(4).
[15] Michael F Holt. The Politics of Impatience: The Origins of Know Nothingism[J].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1973, 60(2): 309-331.
[16] Max Berger. The Irish Emigrant and American Nativism As Seen by British Visitors, 1836-1860[J]. The Pennsylvania Magazine of History and Biography, 1946, 70(2): 146-160.
(责任编辑、校对:郭静)
The Research on the Rise of “Know-Nothing Party” in the US
GUO Hua-dong
(College of Histo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In the 1940s, a force opposing the Catholic immigrants emerged in the United Sates. And in the 1950s, the force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Know-Nothing party. Its members are mainly Protestants. At its peak, the party dominated the politics of some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becoming a political for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y hold that their duty is to maintain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gainst being destroyed by those Catholic immigrants. To achieve the goal, they even resort to violence. The main causes for its rise are found to be responding to the foreign Catholic immigrants and maintaining the Protestant-dominated social mainstream values.
Know-Nothing Party; Catholic immigrants; Protestants; mainstream culture
D871.
A
1009-9115(2014)04-0071-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4.020
2013-11-11
郭华东(1979-),男,山东郓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