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提高医专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4-02-12邓焱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媒介院校素养

邓焱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提高医专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邓焱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信息素养已成为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基本素质要求。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缺失。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向学生输送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从媒介获取信息、甄别与筛选信息、利用及传播信息的能力。

高职高专;医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建设

在现代社会,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及与之相关的素质构成了人的信息素养,它体现的是能够认识信息需求并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无论在哪个时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紧跟社会潮流而不被淹没的人,必然是能够合理而正确地吸收并恰当运用社会信息的人。如此,信息素养更成为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素质要求。一个不会利用传播媒介的人,很难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更谈不上在专业技术领域跟上本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成因

1.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

当前,我国庞大的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群体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信息素养方面的缺失。一是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弱。无论对传统媒介,还是对网络媒介的利用,大部分学生并未建立主动寻求信息并利用信息的意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信息检索的技巧,甚至从来没有学过该项技巧(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使用高级检索方法),尤其对本专业信息源缺乏了解,信息处理能力水平较低,甚至还没有对信息的时效性、权威性等重要筛选条件引起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通过信息获得专业上的学术指导、掌握本专业知识新动向的可能性,削弱了他们在就业、晋升等各种专业领域中的竞争力。二是维权意识缺乏,道德认知混乱。当前的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对信息安全有一定的认识,尤其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防范意识较强,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制定的互联网法制法规缺乏了解,法制意识淡漠,因此,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缺乏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部分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缺乏信息道德伦理认知,对涉及违法违规侵权的信息内容没有鉴别能力,尤其在知识产权以及侵犯隐私权的信息方面没有甄别能力,出现侵权行为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2.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乏力

过去,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新闻或传播类专业的“专利”,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不需要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殊不知,在信息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整体发展前景。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大学生不以信息的接受与传播为专业技能,但在医学专科的学科背景下,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接受与传播专业信息,这种接受与传播不但在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群体之中(如求职、晋升、专业学习中),且要延伸到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人群中(如面对患者时)。故而,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必须承担起在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责任。一是对信息素养教育涉及的媒介种类认识有偏差。一些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时候将“信息素养”等同于“网络信息素养”,仅着眼于学生网络信息能力的培养,几乎忽略了传统媒介对学生的影响。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这个有特殊专业背景的群体对传统媒介的利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涉及医学专业信息的领域,传统媒介(如学术期刊、专著等)在权威性、学术价值方面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当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受到极大限制,也使信息素养教育出现着力不均和资源浪费情况。一方面,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为了配备足够的网络设施花费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大量传统信息媒介被闲置,根本没有进入高职同专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视野,学生也缺乏对这些传统信息媒介的认识和有效利用。二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认识有偏差。高职向专医学院校将大力气放在了对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的技术培养上,忽略了信息素养包含了一个人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它不仅是一种科学技术能力,更是一种人文素养。当前医学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将课程设置为计算机或网络的操作能力培养上,对信息源分析、内容分析、信息综述以及有效性筛选和信息反馈与再传播等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下功夫不够,造成了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信息冲击下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切入点、难以将信息化为己用,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表现出信息再传播的困难,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矛盾。三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条件认识有偏差。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条件,一些高职向专医学院校认为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就能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甚至出现将非相关专业课时量不足的教师临时调派为信息素养课程教师的情况,这种做法是无法引导医学专业大学生真正提升信息素养的。

二、医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大学生需要的信息素养不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更应当是一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综合素质,它既包括技术能力,也包括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养。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基层应用型人才,他们虽然不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工作,却需要将医学工作领域内的理论研究新成果运用于实践。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着眼于多种能力的培养。

1.信息的获取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媒介的技术性应用来解决,如通过电视、广播发布的天气预报获知天气信息;通过报纸、网络发布的信息来获知娱乐信息等。通过医学类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与校园文化建设很容易解决信息获取渠道的问题。这是信息素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部分。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的信息获取能力,主要是专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一般信息的获取能力。尤其强调专业信息的获取能力。专业信息获取以高职院校教育为主,但也需要培养他们从校外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利用各种媒介检索专业文献、行业动态的能力。

2.信息的甄别与筛选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时候面临的问题还不是信息的获取问题,而是信息的甄别与筛选。甄别与筛选信息主要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辨真伪、分轻重,并依据对这些信息的甄别结果筛选有用部分。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甄别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信源分析、内容分析、传播途径分析,凭此鉴别信息的真伪、可信度及利用价值等。在传统的大众媒介中,传统媒介工作者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他们在采、写、编、校、播(发)的过程中层层把关,如果不能练就火眼金睛,难免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误信错传,带来严重后果。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由于阅历、知识水平和“三观”影响,在对信息的甄别与筛选上,尤其需要加强引导,否则很容易对专业技术和社会现象形成片面的理解、甚至被误导。

3.信息的利用与再传播能力

在对信息甄别与筛选后,一些信息还需要再传播。利用再传播对信息进行正确分析,是体现信息价值的一个步骤。没有对信息的利用与再传播,信息就只是一堆表意符号,毫无价值。所谓的信息利用,即用信息指导自身行为;信息的再传播实际上也是信息利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信息经过自己的理解后,根据一定的传播目的重组并再次将这些信息放入传播系统中流通。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的利用与再传播同样分为专业信息利用与再传播和一般信息的利用与再传播两方面。

三、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建设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毕竟不是专门的信息人才,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构建合理、高效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1.专门课程平台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以专门课程形式保障质量与效果。当前多数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还没有开设过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议分为试点阶段和成熟阶段进行。在试点阶段,建议在当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已有的、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主的技术层面的信息素养类课程基础上,增加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内容,可以系列讲座、选修课程等形式,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包含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两方面内容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固定本课程师资队伍并加以提升,使之成熟。在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条件成熟后,以课程形式(公选课或必选课)将信息素养教育正式纳入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强化课程内涵建设,使之成为一门真正能够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各种媒介获取信息并正确使用这些信息的素质教育课程。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除了具有信息技术和人文素养专业背景的教师外,还应当有具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尤其是从事一线医务工作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对医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个案处理。

2.课外媒介平台

课外媒介平台包括传统媒介平台和新媒介平台。传统媒介平台包括传统大众媒介和高职院校组织传播媒介,前者如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后者如院校广播站、校办电台、校办电视台以及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宣传栏等。新媒介平台主要指网络、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当前,高职高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渠道的相关配置已经得到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足够关注,当前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办学条件的客观限制引起的。虽然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给学生教室和宿舍配备了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与设施,所有院校都有图书馆、阅报栏,几乎所有院校都有自己的广播站,有些院校甚至有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院校内和院校周边也不乏书店和报刊杂志销售点,但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利用这些容易获得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传播途径,为学生创造绿色健康通畅的信息渠道,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好这些信息渠道获取信息,是盘活现有信息资源的重要方法。

3.其他平台

素质教育讲座。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以素质教育讲座形式,向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教育,从观念上引起医学专业学生对自身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同时,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实践运用渠道。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运用渠道,主要是要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各项课程开展及各项院校活动中,充分利用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对专业信息的需求,以及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引导大学生重视信息素养的能力、应用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果。如在写作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的过程中,由导师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运用各种传播媒介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加以运用。

[1]蔡骐,蔡雯.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杜建,张士靖.医学领域信息素养的发展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0.

编辑 朱荣华

G640.2

A

2095-8528(2014)01-070-03

2014-05-29

邓焱(1981-),女,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媒介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