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互动教学
2014-02-12赵波
赵波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大学英语的互动教学
赵波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所谓人本主义理论,就是要重视人的内心世界,特别要关注人的思想、情感与情绪变化。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的职能是让学习者学会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只有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人本主义理论更加强调学习者的地位,更加重视学习者的需求。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可知,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地位由被动变主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及情感需求。此外,还应当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结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
2.社会交互理论
社会交互理论的主要内涵在于,人们从出生那刻起就已经进入了社会,并开始了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谈到社会交互,必然要提到“中介作用”这一核心词汇。简单地说,中介作用指的是有效的学习秘诀在于交互双方的知识和技能处于不同的水平。社会交互理论告诉我们,不论学生的能力强弱,其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都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思想,特别是要避免将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等生”,相反,应当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之相互影响,从而促进共同进步。
3.建构主义理论
通俗地讲,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者对于知识的获得除了要依靠教师的专业指导,还需要结合一定的情景(主要是社会文化背景)与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通过意义建构而完成。从这一点说,在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融入建构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改善课堂状况,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维度交流;另一方面,有助于释放学生的智慧及潜能,展现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建一套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对于多数高校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独自控制课堂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一切事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弊端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这种以教为主的传统模式过于封闭化,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英语知识的吸收。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育也开始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以教师为唯一主体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
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两大主体,两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应当同时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始终是“统一式”授课,即教师讲,学生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这一本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反而成了英语知识的灌输对象,如此下去,势必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很显然,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极易形成“师重生轻”的关系,自然也会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3.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性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深入与推广,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育随之发生变革,其中,师生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明显有了改善,但是师生之间仍然缺乏积极的互动交流。换句话说,“教”与“学”应当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应当是良性互动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却被生硬地隔离开来,甚至有了先后顺序。不论是情景教学,还是交际教学,都是教在先、学在后。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静态的。不可否认,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消极作用。
4.教师与学生缺乏协同性
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他们的最终目标应具有一致性,即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互为主体,又互为客体,二者应当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协同作用。然而,现阶段,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心理,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缺乏动力,认为学生难教,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主体双方的协同作用。
三、构建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路径
1.创设英语情境
理想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从本质上说,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的作用必须借助于英语语言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创设语言环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想为学习创设一个理想的语言环境,就应当时刻坚持使用目的语教学。这里说的情境刚好可以有效地结合英语教学中的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和环境。所以,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更新的语言材料,与此同时,结合个体不同的认知结构,可以主动选择是否接受外在信息,并在接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与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缺乏这一做法,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创设情境就是尽可能地模拟人际交流中的实际情况,并将其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换言之,就是使大学生始终沉浸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尽量选择更加真实、更加实用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重视师生的互动与合作
在创设英语情境之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确定授课的内容。在这一环节,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灌输方式,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线索独立地分析、探索,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语言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终达到想学、爱学的目的。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择那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问题或事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究意识。通过不断地探究,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从未知到已知的满足感,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感。一方面,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针对某一学生的观点,大家可以考察并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或意见,通过不断思考、协商,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朗简单。与此同时,学生可能会更加全面、正确地理解授课内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合作是一种认同、接纳的过程,合作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独立,其中,独立思考形成的个人见解能够为合作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交流又能促使学生在互动中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促使其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认知策略与成果,从而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3.教师启动是交流与互动的前提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启动与指导。教师启动是师生之间能够互动交流的前提。其中,教师积极地主导并监控学生的各项活动,从而为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创造更多机会。与此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还应当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性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孙宏,梁春凝.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8).
[3]张小玲.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9).
[4]孙宏.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编辑 朱荣华
G642
A
2095-8528(2014)01-018-02
2014-05-16
赵波(1982-),男,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