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转型发展工程势在必行
2014-02-12刘海峰
刘海峰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转型发展工程势在必行
刘海峰
(黄淮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势在必行,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程就是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有效载体。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转型发展工程是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转型发展工程
目前,我国有本科高校1130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623所,占据全国本科高校半壁江山,而据教育部2012年高校就业率统计:我国高校就业率,排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依次是高职院校、211大学、独立学院、科研院所,第六位是地方普通高校。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东、中、西部不同,但平均初次就业率实为75%,超过世界警戒线约10个百分点。这一现实问题应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警惕,中国新建本科院校到了该下决心进行战略改革的时候了。
一、新建本科院校与转型发展工程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1999年以来通过“专升本”升格而来的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造成新建本科院校就业率不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概言之,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导致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那么,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改革目标是什么?这是新时期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同样有新建本科院校,如成立于1993年的印度珀尔时尚学院、成立于2000年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成立于2009年的美国奇点大学等,尽管他们成立的时间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抵同时,但教学质量远高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新加坡管理大学在2010年全球商学院排名中已飙升至第28位,其办学理念是“志于从事影响全球的前沿研究,为知识经济培养基础广泛、具有创造力的企业领导”[1]293。欧洲最年轻的高校群莫若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瑞士的应用科技大学、芬兰的工艺学院等。值得重视的是,在欧洲经济萎靡不振、欧债危机徘徊不去的今天,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社会相对稳定、青年失业率低于15%的欧洲国家如德国、瑞士、荷兰、奥地利、丹麦、芬兰等,应用科技大学的比例都在30%左右或以上;相反,经济发展低迷不振、社会相对混乱、青年失业率高于25%的欧洲国家如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比例都不超过6%。事实已经证明:应用科技大学对国家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办学经验相对比较成熟。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才有14年,目前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教育部指导意见,新建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与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定位基本一致。因此,把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与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客观实际相结合,走中国式应用科技大学之路,应是我国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
转型发展工程是教育部力主实施的旨在推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推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实现从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型;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转型;在服务面向上,实现从面向全国向服务地方的转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实现从培养学术理论型人才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转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以工学结合教学为主的转型;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前沿知识为主的转型;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向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转型;在毕业论文指导上,实现从理论研究、单一导师制向应用设计、双导师制的转型;在师资队伍结构上,实现从教学型为主向双师型为主的转型;在科研导向上,实现从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向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转型;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实现从以传统学科专业为主向服务地方行业学科专业为主的转型;在课程教材体系上,实现从传统课程教材体系向应用课程教材体系的转型;在招生制度上,实现从高中毕业生招生向高中、高职毕业生招生的转型;在文化建设上,实现从校园文化向大学文化的转型。总之,改革后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单单仅有一张毕业文凭,同时还应拥有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技术设计、管理设计或文化创意创新产品等,拥有区域行业、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实实在在的技术技能。
二、转型发展是推动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迫切需要
如果不及时实行实质性的战略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外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民众对高等教育的各种不满情绪会愈加强烈。目前,教育部在全国遴选3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试点,可谓明智之举。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高教革命”。
其一,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具有颠覆性。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客观存在办学定位不准、千校一面、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且与地方主导产业契合度较低、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师资队伍薄弱,以及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生就业率较低等问题,不进行应用科技大学改革就不能解决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诸多深层次矛盾。然而,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涉及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服务面向、教学方法、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科研导向、资金投入、校地互动、国际合作、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都要进行观念与制度的重构,这对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都将是一种颠覆式变革。
其二,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具有前瞻性。我国的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不可能简单模仿、生硬照搬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必须结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具体实际,走中国式应用科技大学建设之路。
其三,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具有创新性。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并非十全十美,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不畅、教研经费短缺、管理相对松散、教研团队建设薄弱、生源难以保障等皆为其发展短板,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应汲取其长,摈弃其短,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其四,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具有贯通性。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主体是新建本科院校,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招生制度和办学层次上,对下要贯通高职、中职、职高,对上要贯通老牌高校、综合性大学,目的在于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其五,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具有长期性。可以预见,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不可能用3~5年就走完欧洲应用科技大学50~60年所走之路;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用困难重重、阻力多多、任重道远形容之恐不为过,没有雄厚的教育经费支持和配套的国家政策扶持,要完成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具有颠覆性、前瞻性、创新性、贯通性和长期性,那么,这场艰巨的战略改革任务就必须有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建设载体,而“转型发展工程”就是推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有效载体。西方著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早就指出“大学的转型已经到了现代大学议事日程的顶端”[2]。近10年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实际上都在探索“应用型”的转型发展道路,只是这种转型发展尚处于自发自为的初始阶段,面临办学经费短缺、学科专业调整困难、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薄弱、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积极性不高等诸多困境。因此,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组织实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程,必将极大加快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进程。
三、转型发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新建本科院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已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这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基础。在未来几年里,转型发展工程就是牵引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火车头和助推器,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动机和驱动器。
转型发展工程高度重视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是注重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由知识本位向技能本位的转型,通过教学改革,教学过程更注重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第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校企合作共建应用型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强调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第三是注重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意识的培养,强调自主开发“三创”校本教材,着力构建科学的“三创”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并完善大学生“三创”平台和实践基地。第四是注重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由专业本位向职业本位的转型,专业教育中更多渗透职业教育,强调大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是注重毕业论文改革,逐步实现毕业论文由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向毕业设计为主的转型。
转型发展工程高度重视应用性科学研究。欧洲应用科技大学无一例外高度重视应用性科学研究,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欧洲升格后的科技大学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注重科研……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学校的科研同传统研究型大学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研究包括学术前沿的研究,但只是少量的,大部分研究是应用研究,重在同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更新”[3]。当前,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一提起校企合作育人,就抱怨“企业积极性不高”,其实根本原因是学校自身服务能力不强。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一提起“应用型”高校建设,就强调“实践教学”,实际上,实践教学只是提高应用型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真正提高应用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品质。而提高学校应用性课堂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是应用性科学研究。可以说,不重视应用性科学研究,所有的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都是空话。
转型发展工程高度重视校地互动合作育人。校地互动、校企互动合作育人是应用型高校的显著特征。欧洲应用科技大学把校企合作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目前的校地、校企合作育人尽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距离应用科技大学全方位合作育人的建设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转型发展工程高度重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在初次就业率有多高,也不在年终就业率有多高,而在于学生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的匹配度和职业发展前景。转型发展工程强调从人才培养源头上提高就业质量,即通过应用型教学全过程提高就业质量,如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密切联系区域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急需的技术问题,要求真题真做;研究过程必须在实践基地进行;设计指导实行以行业(企业)导师为主的校企双导师制;毕业论文答辩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并且要求校外专家必须对毕业设计的应用性给出科学评价。
四、转型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克服地方高校实际存在的同质化倾向,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目前,从近百所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来看,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找不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在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千校一面的情况下,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期待,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推进转型发展工程是克服同质化现象,实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转型发展工程注重地方性办学定位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应从大学文化建设的高度,顶层设计自身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简言之即“地方性、应用型”,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主动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
转型发展工程注重优势学科特色。目前,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自相矛盾的两大误区:一是过分强调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弱化学科建设,甚至认为学科建设是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的事情,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应用型教学,科研不重要,学科无所谓;一是学科“大而全”,特色不明显,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本科专业都在40个以上,涵盖1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新建本科院校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施转型发展,结合地方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高增长性产业,通过跨学科重新组合,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有选择性地重点建设“少而精”的优势学科。
转型发展工程注重应用型专业特色。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原来的师范类专科或行业类专科升格而来。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出于解决办学经费的需要,这些院校拼命扩大专业规模,盲目上新专业,求数量不求质量。转型发展工程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结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通过校企互动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支撑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彰显学校专业特色。
转型发展工程注重技能型职业教学特色。相对于普通大学,应用科技大学的学位具有显著的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如芬兰的应用技术大学75%的毕业论文是针对某公司或组织的需要而量身定做的。转型发展工程明确要求我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与教学过程更强调地方性、行业性、学术性和职业性。
五、转型发展是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高加工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转型,是当今我国产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端产业的背后是高科技、高加工产业的研发与创新,研发与创新的背后是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因此,当今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因此,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我国产业经济方式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地方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不二选择。
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很多企业的招工也难,甚至出现了年薪15万引不来高技能人才的现象。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来看,我国高校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办学思路,闭门办学,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地方高校必须走出传统办学模式,把培养区域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核心价值和终极追求,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六、转型发展是重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纵观欧洲遭受欧债危机较小的国家如德国、瑞士、荷兰、丹麦、芬兰,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这些国家拥有成熟的、以应用科技大学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些国家,高等教育有两条线,一是普通高中→研究型大学→学术硕士→学术博士;一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应用科技大学→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前者是学术型高等教育,后者是应用型高等教育,二者拥有同等的高等教育社会地位。
反观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却存在生源难以保障、教育经费紧缺、教学水平不高、科研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只有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职→高职,最高层次为专科,实际上是“断头教育”。要从源头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现存问题,就必须重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彻底打通高职→应用科技大学→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职业教育渠道。
转型发展工程鼓励开展招生制度改革。转型后的应用科技大学可以采取多元录取机制,通过知识加技能考试录取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能人才。
转型发展工程鼓励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转型后的应用科技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要求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逐步建立“中高职教育—应用科技大学—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综合而言,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是一种前瞻性、战略性教育改革,涉及数以千万计学子的前途命运,惠及600余所本科高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所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战略改革势在必行,实施转型发展工程势在必行。
[1] 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匡瑛.90年代以来境外科技大学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6).
〔责任编辑 赵贺〕
2014-01-15
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项目(132400411328);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委托科研项目“河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刘海峰(1965―),男,河南平舆人,副教授,博士。
G64
A
1006−5261(2014)04−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