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及传播
2014-02-12王晓卉
王晓卉
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及传播
王晓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 450015)
培育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弘扬和发展中原文化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实际情况,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及传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更新理念,搞好规划;练好内功,富于创新;改变宣传方式,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传播;规划;创新
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对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的整合、创新和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省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与传播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思路、模式、路径等都亟待探索和改进。虽然有专家学者就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1−4],但关于综合发展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专门研究著述目前尚不多见,其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知名度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够强,创新和策划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善于经营管理和开发的人才,等等。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如培育“少林武术”文化品牌就经历了多年的曲折坎坷。因此,如何培育更多像“少林武术”“龙门石窟”“太极拳”“梨园春”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更新理念,搞好规划
在当今信息时代,没有积极有效的策划宣传,再好的品牌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更体现不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由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河南省有很多文化品牌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河南省应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策划和规划好中原文化品牌,并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着力培育和传播中原文化品牌。
(一) 注重策划与规划
一个文化品牌需要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形成科学的规划方能健康发展。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戴松成先生在《策划规划十八案》中提出了“先策划,后规划”的策划规划观点,即在策划理念确立和专家认同的前提下,着手后续规划;策划和规划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既需要多学科专家的配合,又需要长年的学术积累;每个策划方案都要经过大量调研,审慎思考,科学研究[5]12−13。
河南思想文化、民间文化、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于河南,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一半,如开封、洛阳、安阳和郑州。河南出过老子、庄子、墨子、白居易、杜甫、韩愈等文化名人,也有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铁塔、龙庭等名胜古迹,更有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四大节会之一)、开封菊花展、信阳茶叶节、淮阳庙会、浚县庙会等节会。可见,河南缺乏的不是文化品牌和文化名人,而是对文化品牌的策划与传播。目前,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河南文化品牌仅限于少林寺、少林功夫和豫剧等,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也只有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牡丹文化节等。总体来说,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知名度还不够高。像老子故里、八卦台、太昊陵、太极文化、恐龙文化等文化遗产和品牌都是全国少有的,急需我们对其认真策划、规划,对外推广。
(二) 高度融合文化与旅游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有数据显示:“在河南旅游业的总量中,文化旅游占大约五分之一的比重。如果我们通过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占到河南旅游业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的话,那么河南旅游业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目前海外游客的比例还不到旅游人数的1%。”[6]由此可见,河南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河南需要下大力气将自身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更多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省需要拓宽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带动河南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杭州及西安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比如,“西湖十景”等脍炙人口的宣传攻略,使得杭州西湖景区从早到晚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给浙江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再如,西安“兵马俑”文化品牌魅力无限,成为陕西的名片,使得国内外的游客慕名而至,也给陕西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练好内功,富于创新
要培育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只有好的创意还不行,还需要精心规划研究,把好的创意变成现实。长久以来,河南并没有让自身的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 练好内功
说起讲故事,就不能不提美国的迪士尼。这个品牌最开始是没有文化根源的,但设计者绞尽脑汁去制造文化,最终使得迪士尼变成了美国乃至全球的知名文化品牌。为什么迪士尼人工制造出的文化那么吸引人?就是因为故事讲得好。而我们河南守着几千年的文化宝藏,却没能编织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培育出知名的文化品牌。河南有很多文化古迹,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串起了河南一部5000年文明发展史,如果把它们配上实物和故事讲出来,其效应不可估量。因此,河南文化品牌开发的关键在于练好讲故事的内功,把故事讲得打动人心。
当然,文化要有灵魂才能持久,有了灵魂就有增强品牌的吸引力。河南要想培育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需要一大批富有想象力的创意人才,把河南的文化古迹编出好故事。比如,电影《少林寺》的成功无疑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典范。国内外很多游客通过少林寺、少林功夫知道了河南,少林寺和少林功夫已成为河南的文化名片、品牌。
(二) 善于推陈出新
创立一个文化名牌是需要内外兼修的,不仅需要练好内功,讲好故事,还应该善于推陈出新,让人们始终有新鲜感。现在,人们对文化景点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希望景区景色宜人,人文景观保存完好,还要求相关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娱乐为例,登封少林寺晚上举办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它颠覆了“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旅游模式。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充分利用资源,也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视觉效果,同时也能使景区提升档次和知名度。
三、改变宣传方式,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河南富有中原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少之又少,这与其文化大省的称号不相符。培育河南中原特色文化品牌除了要练好内功,做好策划规划外,还要做好文化品牌的宣传和传播工作。
(一) 走创新之路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河南省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动画、游戏等宣传途径,深度整合传媒、设计、策划、旅游、动漫游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集思广益,把中原特色文化品牌推介出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河南文化。除此之外,河南省还可与网络、电影、电视、报纸等传媒合作,把文化品牌的内涵及其历史通过电影或电视的形式传播出去。
(二) 培育知名品牌
河南省需要培育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品牌、拳头产品,以此带动其他文化产品的传播。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传播一日千里,人们越来越青睐所谓的“快餐文化”,做事情往往出现“一窝蜂”的现象,打造文化品牌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些地方甚至为了争名人的归属问题而相互诋毁,这是河南省在培育中原特色文化品牌过程中坚决要摒弃的。
河南省要着力培育一批既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又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营销手段,让海内外了解到河南不仅有少林功夫、豫剧,还有知名的各种节会以及其他一些文化品牌。以节会为例,节会文化是各地传播区域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彰显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7]。近年来,洛阳牡丹文化节、郑州少林武术节、信阳茶叶节、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淮阳庙会、浚县庙会等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大型节会活动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三) 引入优秀人才
创立与培育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还要解决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河南省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加盟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另一方面,要鼓励高校着力培养文化创意、动漫、网络等新兴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尤其是策划、经营管理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为河南省文化品牌的培育和传播提供人才保障。
[1] 李晓云.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新闻界,2012(11).
[2] 朱耀先.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企业活力,2010(9).
[3] 张丙辰.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1).
[4] 李治中.河南省孔子文化资源与产业化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
[5] 戴松成.策划规划十八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13.
[6] 王鲁峰.发展旅游河南要做“加、乘法”[N].大河报,2011-10-19(10―11).
[7] 张兵娟.打造河南节会文化品牌[N].河南日报,2013-07-19(9).
〔责任编辑 牛建兵〕
2013-11-18
王晓卉(1963―),女,河南驻马店人,教授。
G124
A
1006−5261(2014)04−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