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4-02-12邹玉兰郭晓敏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考核

邹玉兰 郭晓敏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基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邹玉兰 郭晓敏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现代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是现代职业院校的一张印象深刻的名片,也是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现代职业教育应具有哪些特色、如何构建基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鲜明的特色是高职院校的一张印象深刻的名片,是生命力与价值所在。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培养特色人才,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在激烈的教育大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体现哪些特色

(一)适应地域经济发展,形成地域特色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这一办学宗旨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从当前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不高。大量职教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从事的工作也大多“用非所学”;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又很难找到所紧缺的技术人才,只能由企业自身从内部培养、提拔。

以广东省经济发展为例。广东经济发展的“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也是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时期。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转化。新产业结构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技能要求上,既有技能能力、又懂管理、有经营能力等高素质技能人才更为需求。而对于从珠三角经济圈转向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由于当地的劳动力主要以从事低技术的农业生产、简单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这类劳动力的素质、能力、水平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的产业发展需要。根据这一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专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此,广东职业教育要瞄准人才培养方向,将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积极改革创新,既培养具备一线操作技能的中职学生,满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又注重学生在中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往高职深造,提高技术水平,掌握高端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珠三角市场对高端应用技能人才的紧缺需求。

(二)立足行业产业,形成鲜明的行业特色

在高校林立的高等教育领域,高职教育办学一直面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2015年高考生源拐点即将到来,高职教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源压力。因而,保持鲜明的产业行业特色和优势,是高职教育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将从扩张数量转为提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个性化、差别化和特殊化将越来越明显。”[1]高职院校的生命力,不在规模,而在于个性化、差别化、特殊化的办学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本校所独有、别的学校不具有,或者在水平和能力上优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状态,这是一所大学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2]因而,各职业技术学院需要立足区域经济,不断改革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保持鲜明的行业特色。鲜明的特色是高职院校独一无二、人无我有的优势。如广东省,一批高职院校依托行业背景,形成了个性化、鲜明的行业特色。只要一说起某个行业某专业,人们就会想到具有此办学优势的相关职业院校。比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院校等。这些院校都是将自身的办学优势、专业优势加以凝练、突出,在校名中体现出来。

(三)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办学特色往往是在长期办学中经过历史积淀、凝练、传承下来的,也有学校主动实施特色办学战略而逐渐形成的。培育办学特色,将特色做强做大,目的在于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以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职业学校应在继承传统办学优势与特色、加强已有的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根据行业需求,积极挖掘、催生新的特色,设置新兴学科,实施“小而精”的特色办学战略。

比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合并后,该学院自在办学上对前身的特色与优势得以良好传承,现在是一所以小学、学前师资培养为品牌,以培养高素质外语、艺术人才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这便是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发挥。

二、基于地方特色,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关注地方经济需求,推行校企双制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通过与企业合作,既可以节约、充分利用实训资源、资源共享,又能与市场有效接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接触到一线技术操作,让学生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对企业而言,拥有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与职业学校的合作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比如“订单式培养”。这种对口培养,充分到达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目的。订单式培养,将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将教学与实践相融,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对学校而言,加强校企合作,在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学校需要积极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全面了解行业发展形势,严格遵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培养让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赢得用人单位的合作认可。校企合作可以带动职业院校在办学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实习实训等方面工作。首先,学校要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对口的专业设置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吸引用人单位合作,主动寻找合作机会。其次,密切关注行业市场动向,把握人才需求方向,主动根据市场需求,专业课程的进行调整优化,设置更多的“小而精”专业,以适应行企业需要。再次、建立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和场所,使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缩短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从而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赞赏。再次,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实习,并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听取实习单位的意见和人才需求,主动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进而开展校企合作。最后,将单个企业的人才需求,上升、扩大到行业需求,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机智灵活办学,扎实地为行业、企业进行对口培养。

(二)突出培养特色,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职业院校作为区域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高职院校要融入区域社会发展。

现正面临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要打造出示范型的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是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明确的办学思路,鲜明的专业特色,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助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职业院校已经普遍形成了服务当地经济、紧跟市场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格局。现在的职业院校专业门类较齐全,基本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更多的从学校现有的专业出发,考虑市场和就业需要而设置或调整的新型与特色专业相对较少。专业设置雷同化现象严重。职业学校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明确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使自身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推广示范院校的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优化专业设置。

(三)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设计

职业教育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学生具有“双核能力”为目标,即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因而在课程设计上,要分成两大模块,即“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是指所学课程并不针对某一行业、职业所需的技能,而是指职业人在不同岗位群所应必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注重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转岗的应对能力等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活模块”是指所学课程针对某一特定行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强化专业竞争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既能掌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起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应变能力,又能掌握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专业核心能力,可以积极应对就业压力;对于学校而言,这种模块化课程结构,使让学校在应对人才需求变化时,既能做到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稳定办学,又能根据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方向。这样,办学便可以有所变有所不变,课程设置具有弹性。

(四)创新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检测方式,是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因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评价和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专业体系等不同于普通教育,因而其评价与考核方式也应该有别于普通教育,不能单纯套用普通教育的试卷考核方式。否则不能准确反映出职业教育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水平,更不能测验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尽管如此,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迅速的同时,考核方式却未创新改变,大多数采用试卷考核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效。相对我国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一成不变,国外有些国家已形成比较成熟、有效的职业教育考核方式。如英国的BTEC模式考核评价制度,以课业为主,考核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标准。再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国家考核,考试分为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两次考试又分别为培训结业考核和职业资格考试。

国外的职教考核制度能给我国职业教育考评制度的创新提供许多的参考。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职业教育的考评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已是形势所需。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在沿用卷面考核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强化对技能的考核,突出对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技能等关键实践教学内容的考评。比如,以持有学历文凭和职业证书“双证”作为考核的标准;又如舞蹈专业,有些院校提出“以演促学、以演代考”;又如技术专业,提出以赛代考。这些都是根据专业的不同,灵活采用考核考评方式。既能检测出学生所学情况,又避免了传统考试的不足。和而不同,职业教育的质量考核才能真正衡量出学生的技能水平。

构建基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任务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把握企业、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凝聚一切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积极力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并积极汲取他人的先进、成熟经验,全面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1]王细芝,李上卫.浅谈区域性经济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6,(5).

[2]杨忠.办学特色是大学的生命[J].高校教育管理,2010,(3).

[3]郑在柏.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3,(1).

(责任编辑:吕进)

G 710

:A

:1671-752X(2014)01-0001-03

2014-01-14

邹玉兰(1984-),女,江西信丰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与职业教育。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编号:11GJB125098)。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考核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内部考核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