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诗人张志民

2014-02-12胡世宗

鸭绿江 2014年7期
关键词:志民世宗诗人

胡世宗

缅怀诗人张志民

MIANHUAISHIRENZHANGZHIMIN

胡世宗

胡世宗,军旅诗人,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原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计三十四部,有作品收入中小学课本,获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有八卷本、四百零八万字《胡世宗日记》问世。

近日读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出版的《张志民诗百首》,封面上志民兄凝重的雕像般的照片,让我不能不想起他在我心中留下的极为深刻和难忘的印象……

我与志民相识于1979年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继之1982年4月在北京共同出席了由中国作协和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国军事题材创作座谈会。两个会议期间,我都曾到他房间深谈。在后一个会上决定邀请若干地方作家访问部队,以了解和讴歌当代军人。会后不久,张志民与夫人、《北京文学》小说编辑傅雅文即应总政之邀来访沈阳军区。军区有关领导指派我全程陪同。我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巡行了东北三省广大区域,特别是访问了黑龙江边防一线的连队和哨所。此后,我们成了忘年交,成了无话不说以心灵坦诚相交的经常联系的好朋友。

志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在世界上,大凡少不得一个‘友’字,从生活的意义讲,它甚至一点儿也不次于布帛菽粟,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朋友,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精神上的饿殍……和世宗同志初次见面,是1979年的初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诗歌座谈会上,那是粉碎‘四人帮’之后,诗歌界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老友们久别重逢,说不尽的话,握不完的手,这时候,一位着装整齐的青年军人,朝我走来,而且认真地敬了一个军礼,这就是我早已听说的、青年诗人胡世宗同志……”接下来,他说到我们进行的关东访问:“从离开招待所的第一步开始,我们便形影不离了,万里行程,朝夕相处,如果说,东北之行,我接触了一些生活,熟悉了一些人物,那么,接触最多,了解最深的该是胡世宗同志,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尽管我并没有把他列为自己的采访对象……”

志民和雅文大姐是个很细心很体贴人的人。他们到沈阳的那天,我陪着他们到铁西区一个化工厂去看望一个亲戚,在回招待所的路上,他们提出到我家看一看的愿望。我便把他们带到我家简陋的居舍。他们给我7岁的儿子海泉带来一铁盒糖果,给上小学的女儿海英带来一个小书包。志民是名满全国的大诗人,竟在从北京来沈阳动身之前,还做了如此细致和亲切的礼物准备,这让我和我的家人无比感动。

从沈阳出发,我们经长春、哈尔滨、伊春、佳木斯,最后到了抚远边防团。灼热,颠簸,冒着摄氏三十几度的酷暑,连续奔行四千余里路程,我都有点疲惫不堪了,可双鬓花白的老诗人,却始终激情如瀑,兴致勃勃,怀着久已向往之心,扑向祖国北疆最边儿上的连队和哨所。他在诗中唱道:“就在这最偏僻的角落,跳动着整个祖国的脉搏。”他在抚远边防某团位于八岔的五连,登上高高的瞭望塔,与战士们同吃高粱米,应邀为战士们写诗题字。他给五连官兵留下一首用毛笔题写的诗:“天高沃土厚,地大草木深。八岔黑龙水,一颗赤子心。”

在从佳木斯赴边境线的途中,志民和雅文大姐提出去一个叫笔架山的地方。“文革”初期,志民因所谓“反江青”被打成“反革命”投入监狱,家眷被赶出京城,赶到笔架山农场,双亲年近古稀,当时,雅文大姐三十八岁,长子十六岁,次子十五岁,女儿十三岁。我陪志民看了当年他的亲人们居住的房子,当年女儿栖身的小草棚,现在的主人用来养兔喂鸡了。长子在这儿当了四年猪倌,次子在砖窑当过童工,一天要扣两千块砖坯。他的亲人们在这儿度过了艰难的时日,志民称作是一次过了期的“家访”。

我陪着志民夫妇访问了赫哲族网渔户,访问了鄂伦春猎人,访问了沙金的汉子,访问了扎根北疆的上海知青,访问了两国边防会晤点,访问了界江上航行的巡逻艇执勤的战士和在高高瞭望塔上守卫祖国的哨兵。

志民为人正直,胸怀坦荡。1968年,他被指控为“反江青”的罪名被捕入狱,在阴暗的、驶动的囚车上,志民竟戴着手铐睡着了,他竟能安然地睡着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反江青”,到了那儿一说清就给放回家了。却没想到,一下子坐了好几年的监狱!

粉碎“四人帮”之后,单位的同事知道志民曾因“反江青”被捕,把他当成“反四人帮”的英雄,让他讲讲他英雄的经历,志民却仍是实事求是,依然说,这是个误会,自己确实没有“反江青”,一开始就搞错了呀!

每次我去北京,都要到东四六条看望志民和雅文大姐。他们常常留我吃饭。坐在志民添蜂窝煤烧得红红的炉子前,与他深谈许多国内外和诗坛的事。他去罗马尼亚访问归来,还给我妻子买了一个白牛皮金属开口的小兜子,至今都在用着。记得海泉读初中二年级时,在一次全国性的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奖,被邀请参加北戴河“全国少年文学夏令营”。海泉去北戴河之前,我带着他曾赴京拜见了臧克家和张志民两位诗坛长者。志民因病住在医院里,他亲切地把海泉当成小诗友,给他传授写诗的要领,要坚持传统,但也要创新,他说两句话十分形象:“不当守财奴,也不做败家子!”他还在海泉的小本子上题写了祝愿的话。

手捧着这本厚重的《张志民诗百首》,我想到有一次去看望志民,我见到他家新挂上一个条幅,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六十岁生日作的自称是“打油”的诗:“人生花甲寻常见,儿孙满堂世不鲜。平生素无登龙志,一品小民赛神仙。”我越看越觉得这诗很像志民本人,他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看得出神,连声赞叹,志民便邀我在这幅字前合了一张影,我想到该向志民学习,学习的东西很多,为诗,更主要的是为人啊!

责任编辑 叶雪松

猜你喜欢

志民世宗诗人
“训民正音”创制过程探微
——兼论 “训民正音”创制者之争
毛竹C4H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纺织之光”赋能行业科技十余载——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陷辽记》中辽世宗祭奠对象考辨
论金世宗的纳谏与用人
诗人与花
Experiment on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in Front Zone of Effusion Cooling Configuration*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