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雷锋墓前祭扫

2014-02-12杨东阁

鸭绿江 2014年4期
关键词:题词学雷锋雷锋

杨东阁

在雷锋墓前祭扫

ZAILEIFENGMUQIANJISAO

杨东阁

最初在抚顺葛布地区下葬的雷锋烈士之墓

大凡上了点儿年纪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以往经历过的许多看似重要的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从记忆的屏幕上消失了,而一些看似平常的事,却能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已耄耋之年,留在脑海里的许多记忆都变得模糊了,淡化了,消逝了!真可谓“往事思如春梦乱,故交数似晓星稀”。

然而,我想说的是,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空变幻中,唯独三次到雷锋墓祭扫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殊难忘怀。

“向雷锋叔叔学习!”这在祖国大地上最早喊出的口号,来自于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后被命名为雷锋小学)。雷锋生前曾担任该校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雷锋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他们;雷锋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他们;雷锋的高尚品德,在他们中间广为传颂。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了校园,在师生中引起强烈震撼,师生们以各种方式追思哀悼,“向雷锋叔叔学习”的口号声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雷锋牺牲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62年10月,辽宁团省委做出了在全省少先队中开展“学雷锋,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活动的决定,随即于该月下旬在抚顺召开了全省各市团委学少部长会议。我出席了这次会议。

杨东阁,笔名程鑫,吉林舒兰人。1932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经济》助理编辑、接收沈阳的军事代表、共青团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委副秘书长等职。1997年与作曲家杨学正合作,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发行了《不老情》歌曲专辑;2004年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国民歌演创大奖赛,获“中国民歌优秀词作家”称号,作品被收入《东方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大连《獐子岛》报特约记者,辽宁老干部大学文学班学员。

会议结束后,团省委赵文明部长和我仍沉浸在会议悲壮的氛围之中,被雷锋事迹深深打动的心难以平静,更为两个月前牺牲的雷锋扼腕叹息。雷锋才二十二岁呀!大好的青春韶华,这个从湖南长沙望城走出来的青年,却如同一颗闪耀的流星,瞬间消逝在广袤的夜空中。

英雄的成长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铸就的。这个从湖南望城走出来的小名叫庚伢子的青年,自小受尽苦难,在参军前就已经获得很多荣誉,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雷正兴改名为雷锋,处处冲锋在前。入伍后,他更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就是雷锋的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战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汽车连战士们在路边埋立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八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拉力,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左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职工医院抢救。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二十二岁。

战友乔安山倒车误伤雷锋致死,更是痛惜交加,出这样意外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吧!正是受到这样强烈的感情驱动,我和赵部长不约而同,要到雷锋墓前看看他,给他扫扫墓,向他致哀、致敬!所以,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的墓,借以表达崇敬的心情,抚慰纠结的心灵。

雷锋葬在抚顺浑河北岸的一个叫葛布的地方。我们边走边打听,走茅道,穿过横垅地,过荒草甸子,徒步数公里,终于在葛布北沟的田间地头,找到了两座并排的小坟包。坟前各插着一块小木牌,一个写着“雷锋烈士之墓”,另一个写着“XXX烈士之墓”(名字记不清了)。墨迹被风吹雨淋得有些斑驳。时令已是深秋时节,阵阵秋风吹拂着坟头上枯黄的野草,旋卷着地上的残枝败叶。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脱帽向雷锋烈士鞠躬致哀,久久地注视着坟头上的野草和那一块小小的木牌,仿佛它们在诉说着什么。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的步履变得沉重起来,更为沉重的则是心情。我们无法把眼前的小坟包和头脑里雷锋的高大形象联系在一起。我们默默地走着,彼此长时间无语。其实,心里想的是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对雷锋墓要好好保护啊!返回沈阳后,我特意给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打电话,反映了这个问题。

时空跨越了三十四年后,也就是1996年9月下旬,我再次来到雷锋的墓前。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看着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我感慨万千。1963年2月中旬,《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2月22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这一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题词手迹。随即在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抚顺市则开始动工修建“雷锋陵园”,1964年陵园建成后,将雷锋的遗体迁移到这里安葬。

英雄终于魂魄来兮。

自毛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纷纷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兴起。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不少学校召开“学雷锋、谈幸福、立大志”主题队会,请雷锋的战友讲雷锋,评选“学雷锋标兵”,使得学习雷锋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雷锋精神就像一只火把点燃了少年儿童的心灵之火;雷锋就像一个标志,表明了道德高尚、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品德;雷锋这个名字,成了一种崇高精神的象征。

雷锋精神不仅征服了全国,而且远播大洋彼岸。雷锋的画像竖立在美国西点军校的园地上。雷锋的动人事迹,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称赞,甚至著书立说,加以传播。从媒体的报道中得知,有的外国友人以雷锋为榜样,把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雷锋成为他们心中永不凋谢的玫瑰。雷锋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某些政治家,更远远地超过了来去匆匆的影视明星。

第三次是在2012年雷锋牺牲五十周年的清明时节。这次去扫墓,我特意约上当年最早策划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赵部长等几位老友,正可谓“一篇读罢头飞雪”。五十年前的我们风华正茂,如今已年过八旬,白发苍苍,回想起当年一起到葛布第一次祭扫雷锋墓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

阳春三月,除了荡漾在身边的春意,也有一个人,恰似春风一般吹开人们的心扉,吹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雪,他,就是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阳春三月,是一个属于雷锋的日子。当雷锋离开我们五十年后,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留住雷锋?留住他那助人为乐的情怀,留住他那无限的感动和温暖?在五十年前的那个细雨霏霏的早晨,雷锋倒下了,可是他却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雷锋是时代造就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给予他展示自我的空间。然而,他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体现的是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做人的根本。所说的雷锋对事业的忠诚、敬业、勤俭、助人以及钉子精神,

都是做人的传统美德。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欣喜地看到,雷锋精神不断地在传承在弘扬。以当代雷锋郭明义为代表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出现,各式各样志愿者的大量涌现,都是学雷锋的创新和发展。

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也永远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自从毛主席题“向雷锋同志学习”迄今,已经五十一年了。历史一页页翻过,一晃翻过半个世纪。然而,“五十年前标兵树,时代更新更鲜明”。雷锋精神依然是鲜活的,依然需要品读;《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在神州大地上已经传唱了半个世纪,还会继续唱下去。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雷锋精神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责任编辑 叶雪松

猜你喜欢

题词学雷锋雷锋
题词
接过雷锋的“枪”
题词
首页题词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
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