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龙舟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4-02-11

体育科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龙舟运动体育

林 立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龙舟是一项源于本土且为中华各民族所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展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全国各地各种官方和民间的龙舟比赛甚为活跃[1]。伴随着龙舟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开展,龙舟运动开始逐步进入高校并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欢,2004年我国成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共有香港、澳门及内地的38所高校成为协会首届会员单位,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高校龙舟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了龙舟运动在高校和社会的影响力。然而,随着高校龙舟运动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而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高校开展龙舟运动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龙舟运动在1984年被国家体委正式列为全国体育比赛项目,中国龙舟运动的全国性群众组织——中国龙舟协会,于1985年在湖北宜昌正式成立,在协会的积极组织和协调下各种全国性的龙舟赛事得以开展并逐步完善[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开始组建龙舟队参加各地举办的龙舟比赛。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共同组队参加了为纪念引滦入津通水五周年而举办的龙舟邀请赛,这也是我国高校首次组队参加正式的龙舟邀请赛。1991年实力雄厚的广西民族学院龙舟队(现广西民族大学龙舟队)代表广西自治区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而确立了其在广西龙舟运动比赛中的优势地位。由国家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于2004年10月17日在天津工业大学成立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得到了各高校的积极响应[3]。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成立两年后,龙舟运动被教育部增列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开始招收高水平的龙舟运动员。在中国龙舟协会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的共同推动下,全国各地定期举办很多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学生龙舟比赛,例如:天津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澳门大学生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嘉庚杯”“ 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等。这些有影响力的大型龙舟比赛构建了一个龙舟文化交流的平台,除了国内的很多高校参加交流之外,很多国外大学龙舟队伍也会受邀参加,如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都曾有团队应邀参加并获得优秀的成绩。虽然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其顺利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西方体育观念冲击制约着龙舟的发展空间

现代体育起源并发展于西方国家,其伴随着国际奥林匹克文化的不断传播而发展成为世界最活跃的体育文化形态,并且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主流体育文化。在清末民初,随着西方体育文化进入中国并逐渐盛行,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日渐衰落。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艰苦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工作,但在体育整体格局上仍然以西方现代体育为主[4]。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健儿在历届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众多奥运体育明星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偶像,使得大学生对西方竞技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西方体育观念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以龙舟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项目更加喜欢并且主动参与,导致以龙舟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1.2 龙舟运动对训练场所的高要求限制了高校龙舟的发展

龙舟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训练、比赛都离不开江河、湖泊。在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拥有相对多的适合进行龙舟训练和比赛的水域,但因为大多数高校一般都集中在各大城市中心或者周边,大多远离江河、湖泊,不利于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日常训练和教学。如上海海事大学龙舟队因为场地限制导致其只能在游泳池里开展训练。而在我国北方地区,本身适合高校开展龙舟运动训练的江河、湖泊就比较少,再加上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天气过于寒冷且延续的时间较长,事实上龙舟运动对训练场所的高要求限制了高校龙舟的发展。

1.3 经费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

龙舟运动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运动项目,龙舟运动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购买专业大小龙舟和船桨、建设专用航道,再加上平常的装备、训练和比赛经费。龙舟运动的装备需要龙舟、鼓、舵、船浆、救生衣等,一条龙舟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龙舟用的普通的木桨价格都要几百元,而更为先进的碳纤维船桨一个的价格更高达二三千元。而且一支龙舟队伍都需要近三十名专业运动员,给每个运动员配备的船桨、运动服、救生衣和运动鞋就需要几千元,再加上需要配套的器材、救生船只和日常训练比赛的费用,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经费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这么大的经费投入对于很多普通高校而言是很难承受的,使得国内大部分高校龙舟队伍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阻碍了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5]。

1.4 缺乏高水平教练限制了高校龙舟运动的顺利开展

龙舟运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由松散的民间娱乐活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国际现代竞技运动,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看到相比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我国龙舟发展面临着一个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窘境,尤其是关于龙舟技术方面的高水平理论著作稀少。对于开展龙舟运动时间不长的普通高校而言,很多负责学校龙舟运动的教师大部分都不是专业出身,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自己的专业龙舟教练员,只有临时聘请其他学校的老师帮助训练。高水平、有经验的教练员比较欠缺,使得我国高校整体龙舟运动水平得不到持续提高。

1.5 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尖锐矛盾不利于队伍的稳定性

随着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他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应付日常学习和各种考证,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龙舟训练中。因为龙舟运动的特殊性要求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身体健康、擅长游泳,拥有在没有任何辅助救助设施的情况下,可以着装游泳100 m以上的能力,同时要求具备吃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对体能要求的过高,使得很多大学生对龙舟运动望而却步。加上学校的特殊性质,每一年都会有优秀的队员因毕业而离开龙舟队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进步和比赛的成绩。

2 新形势下促进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校园龙舟运动的宣传力度

高校主管领导和教师应该领会到龙舟运动的体育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大龙舟运动在学校的宣传力度,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龙舟运动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校广播站、海报、校电视台和校报等形式宣传龙舟运动,让学校广大师生可以深入了解龙舟运动,从而激发大学生关注并参与到龙舟运动中[6]。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龙舟基础知识讲座、龙舟知识竞赛、图片墙报宣传,或者邀请专业人员在学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龙舟文化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加大龙舟基础知识和文化的普及。在龙舟比赛时积极组织广大师生观看龙舟运动比赛,多渠道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接触和参加龙舟比赛。

2.2 加强高校龙舟教练师资建设

龙舟作为一项竞技性非常强的体育运动项目,教练员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支龙舟队伍的发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加强龙舟教练师资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龙舟教练员补充到龙舟教练师资队伍中。同时建议加强与中国龙舟协会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的密切合作,建立科学的龙舟教练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龙舟运动教练业培训、裁判培训和龙舟运动交流会,不断提高高校龙舟教练执教能力,为推动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3 构建完善的训练激励机制

学训矛盾导致很多大学生对龙舟运动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龙舟队伍的进步和比赛的成绩。建立科学的大学生体育训练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在校大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在校大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效率。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务处、学生处、体育部和各学院的磋商,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训练激励机制,在考试、学分和加分等方面给予参与龙舟训练的大学生优惠,解决大学生参与训练时学习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参与龙舟训练的积极性[7]。

2.4 合理优化高校龙舟训练场地

是否拥有良好的龙舟训练场地直接决定着龙舟训练的效果,龙舟赛场上的场地和设施状况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自身训练的条件,如果太差难免会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情绪。因此,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环境特点,合理利用校区适合开展龙舟训练的水域开展龙舟日常教学和训练。华侨大学兴建的陈铭润龙舟馆就是合理利用了校区环境特点,该馆位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东部,建设规模约3 078 m2,主要用于龙舟教学与训练。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校区建设的高起点的龙舟训练基地,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使其适应高校龙舟教学与训练的要求。

2.5 明确龙舟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训练的动力。因此高校在进行龙舟队伍建设时必须明确队伍发展目标[8]。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龙舟队伍成立之初,主要目的在于参加“嘉庚杯” 、“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为学校争取比赛名次,发扬陈嘉庚先生的体育精神。伴随着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发展,学院龙舟队建设发展的目标已经由成立之时单一的代表学院参加“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向打造学校龙舟品牌,进而扩大学院知名度,丰富学院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目标综合发展转变。近年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龙舟队通过有效结合长短期训练目标,进而有效提高了龙舟训练的针对性和积极性,在历年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不断扩大了学院龙舟运动的影响力,有力推进了学校龙舟运动的顺利开展。

2.6 发展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

龙舟运动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运动项目,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发展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才可以实现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高校应该利用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契机,加大学校对龙舟运动的资金投入力度,走高校自身建设发展模式[9]。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各省市开展龙舟运动项目的机遇,和各省市水上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合作,走与省市共建的发展模式。同时,应该立足在学校扶持的基础上,利用龙舟运动的魅力和品牌效应获得社会赞助,走企业赞助的发展模式。

[1]平越,孔庆涛.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4):326-327.

[2]陈林华,高杰荣.大学龙舟教学课程群构建研究[J].体育世界,2011(8):20-21.

[3]韩捷.端午民俗文化下的嘉兴市龙舟运动发展现状研究[J].运动,2012(4):140-141.

[4]徐锋.高校开展龙舟项目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116-117.

[5]伍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8-99.

[6]林剑峰.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5):83-85.

[7]刘显东.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开设龙舟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3(6):129-131.

[8]胡珊.论当代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D].杭州:浙江大学,2009:1-2.

[9]韩捷.嘉兴职院龙舟运动品牌化发展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6):85-86.

猜你喜欢

龙舟运动体育
屈原 端午 龙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龙舟
《金娃——龙舟》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