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模式、问题和对策

2014-02-11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数字

(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模式、问题和对策

●杨敏文,应长兴(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推广;模式

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主要模式及优缺点;分析了数字资源推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策略,如制定用户教育法规,优化培训教师的准入、考核、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教育活动,开发网络教育课程,拓展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范围和形式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的生产与应用,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数字资源因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检索使用方便、可依托互联网进行远程传递和信息共享等特点,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极其重要的馆藏形式。随着国家数字推广工程的逐步推进,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已初步联通,国家图书馆提供的海量数字资源通过虚拟网传送至全国各地读者将成为现实。[1]但资源的存在本身并不意味着资源的有效服务和利用,由于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欠缺,培训不到位,读者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许多读者并不了解身边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收录的内容和资源组成,也缺乏检索数字资源的技巧,不熟悉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甚至没有使用数字资源的意识,造成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读者使用数字资源意识,解决读者使用过程中的困难是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主要模式

形式多样的数字资源推广活动是吸引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重要手段。根据对全国35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笔者将其归纳为:网络推广、讲座辅导、举办主题活动、一对一的现场咨询和其他宣传推广活动五种模式。

1.1 网络推广

网络推广是指公共图书馆以网络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数字资源推广活动,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人机互动形式。通过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专栏,如数字资源导航、用户培训、常见问题解答等,放置数据库内容介绍、使用指南、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课件等,供用户自行下载阅读。

(2)人人互动形式。通过虚拟参考咨询、博客、微信、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方法,实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借此进行网络数字资源推广活动。

(3)网络主题活动。如马年春节,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100余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共同举办“网络书香过大年”活动。活动在推送丰富的数字资源精品、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基础上,制作了别具特色的春节活动专题网页,设计了趣味在线答题、摄影比赛、在线讲座以及移动阅读体验等丰富的内容。辽宁省图书馆通过“我喜爱的数字资源”评选活动,吸引用户参与数字阅读,增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培养公众数字阅读习惯。[1]

网络推广模式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形式灵活,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因此,公共图书馆普遍利用这种模式。但这种模式缺乏图书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存在图书馆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可能缺乏针对性,读者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还需要读者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不适合于检索系统复杂的大型数据库的宣传推广,难以吸引普通民众的关注。

1.2 讲座辅导

讲座辅导模式是由图书馆安排馆员或邀请数据库提供商的专业培训师担任主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培训活动。讲座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知识及网上搜索引擎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各学科资源的利用,常用软件、热门软件使用方法介绍等。这是目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但很多时候由于宣传不力、时间安排不合适、选择的主题不够吸引人、读者信息意识淡薄、对数字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参与人数较少。

1.3 主题活动

数字资源推广宣传系列主题活动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例如宣传周、宣传月、读书节)集中举办数据库展览、发放数据库使用宣传册、邀请数据库培训师现场演示、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读者了解馆藏数字资源,营造利用数字资源的良好氛围,学习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体验利用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移动设备下载和阅读电子图书。这种模式短期效果明显,但存在可持续性问题,可能是一年才举办一次。

1.4 一对一的现场咨询

用户需要使用数字资源但不知道怎么查,或者在使用数字资源过程中遇到问题向咨询台工作人员现场咨询,工作人员帮助用户一一解决问题。这是比较传统的培训方式,也是用户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得到指导和帮助最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存在着不熟悉数据库的人不知道怎么咨询、会用的人用不着咨询、咨询台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等问题,使咨询岗位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5 其他宣传推广活动

传统图书馆宣传推广手段同样适用于数字资源的推广,如张贴海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进行新闻报道,利用广场电子屏滚动播放,发放数字资源宣传资料和印有数字图书馆标志的小礼品,进入重要活动场所(如人大政协“两会”、文化产品交易会等)现场展示等。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操作简单,可以持续开展。

2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省级公共图书馆推广数字资源的模式大致相同,推广效果总体上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在公众信息素养普遍偏低、缺乏有效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的情况下,除了从技术层面减少获取信息的障碍之外,培养公众利用数字资源的意识和获取数字资源的能力是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推广的前提条件,用户教育工作尤其重要,而要做好用户教育工作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用户教育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积极性远低于高校图书馆,尤其表现在用户教育上。这一方面与各自所处的环境和用户群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缺乏相关政策的约束有关。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高校要开设多种形式的文献检索课;在1984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以文件形式给文献检索课教学作出了指导。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对文献检索课的性质、任务、内容及要求等都作了具体规定,1999年成立了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2]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3]一系列的政策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开展。相比之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指导,缺乏用户教育考核机制,图书馆往往以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进行,上课的内容、时间、频次随意性很大,缺乏持续性,用户教育意识、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2.2 用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没有专职的数字资源推广人员,用户教育师资由普通馆员兼任,由于没有受过系统训练,一般不具有教育、教学知识背景,不擅长教学设计,不顾及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仅凭自己的经验介绍检索技巧,以完成讲课任务为目的,还受其他工作影响而忽略了用户培训工作。也有一些公共图书馆选择与数据库提供商合作,邀请其培训专员进行专项数据库的培训。但实践证明此类培训仍然停留在数据库检索的操作演示及数据库收录内容的介绍上,培训成效不大。因此,培训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公共图书馆有效开展用户教育的一个难点。

2.3 用户教育缺乏针对性

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大多从馆藏资源开始,介绍数据库的类型、组成、检索方法等,缺乏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较少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很少从培育公众信息意识的角度拓展用户群,更缺少根据信息技术、信息检索的最新变化开设前沿讲座,导致用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此外,虽然有些公共图书馆设立了预约培训,但可能是由于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预约的用户很少。

3 提高数字资源推广质量的策略

3.1 制定用户教育法规

法律规范的缺失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方面迫切需要相关法规予以规范,如设立专门用户教育岗位,在充分调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编制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于一体的完整的用户教育规划,在规划的统一框架内实行用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3.2 优化培训教师的准入、考核、激励机制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推进用户教育的根本。严格的职业准入和选拔机制是图书馆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人才资源保证。要把理论知识过硬、检索能力强、文化素养高、教学能力强,并酷爱培训岗位作为选人标准,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度。建立用户教育的反馈、评估机制,及时获取用户对培训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信息,并以此作为激励培训教师的依据。

3.3 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教育活动

由于公共图书馆用户知识背景层次不一,对数字资源认识的起点各不相同,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用户教育时要从用户的能力及需求出发,按照用户个体的不同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教育,激发用户参与培训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每年寒暑假前各中小学都会给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学生接到任务以后需要查找大量资料,而中小学生往往没有数据库检索经验,这时馆员及时参与学生的活动,向他们介绍数据库内容,介绍检索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老年用户则可以开展“扶老上网”免费培训活动,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掌握计算机入门知识,初步学会输入文字、浏览网页、运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等。而对一些重点读者、“两会”代表等高素质用户则可以采用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论文写作、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热点问题透视等主题鲜明、实用性强的讲座推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有利于公众形成“有问题找图书馆”的习惯。

3.4 开发网络教育课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比重正在不断增加。网络教育课程的优点在于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不受时空限制,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双方还可以实时互动交流,答疑问难,克服了传统网络学习只有人机互动的缺点,部分解决培训教师不足问题。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教育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用户培训模式,非常适合那些工作比较忙碌而又有学习能力的图书馆用户。目前高校图书馆已开设不少网络教育课程。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利用Blackboard平台,开设了“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和评估”“医学信息检索”“科技信息检索”“社科信息检索”等多门网络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公共图书馆应学习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开设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课程,惠及更多的用户。

3.5 拓展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范围和形式

通常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场地设在图书馆内,这让一些忙于工作、学习或行动不便的人失去了接触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机会,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形式举办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可解决这一问题。如浙江图书馆通过“数字资源进校园活动”,为师生介绍浙江图书馆各种数字资源,现场示范如何通过网络图书馆免费远程获取浙江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期刊及视频等数字资源,受到师生的欢迎。此外,还可以通过主动为社区提供就业、健康、家政、法律、旅游、保险、交通等综合性信息服务的形式提升图书馆形象,培养民众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1]“网络书香过大年”马年春节活动正式启动[EB/ OL].[2014-02-04].http://www.ndlib.cn/tggcxwzt/ 201401/t20140124_81004.htm

[2]孔兰兰,金潞.中日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的比较[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7):30-36.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4-02-03].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_23/200202/221.html

[4]侯聃.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0,152(6):121-123.

[责任编辑]菊秋芳

G252.1;G258.2

A

1005-8214(2014)10-0091-03

杨敏文(1965-),女,硕士,浙江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社会教育;应长兴(1953-),男,本科,研究馆员,浙江图书馆馆长。

2014-02-13

猜你喜欢

数据库图书馆数字
图书馆
答数字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