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进入调整期的几个问题
2014-02-11■刘红
■ 刘 红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3·18台湾学生反服贸协议事件”(以下简称“3·18事件”)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始进入调整期,既是对30多年的两岸交流和6年多的和平发展的思考,也是对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为祖国大陆确立对台新论述和调整对台政策、迎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高潮的到来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一、调整期的特点
“3·18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是,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长期以来台湾内部围绕两岸交流、针对祖国大陆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开始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和意识,成为“台湾主体性”和“台湾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重大社会性事件的方式集中表达出来,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始由发展期、高潮期转入调整期。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是在关于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上,主张获取经济利益与协商政治关系相隔离、两岸交流与社会认同相隔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相隔离、认同中华文化和民族与认同祖国大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相隔离。
二是在推进两岸关系的程序、做法和机制上,提出国民党主导两岸交流的状况要改变、两岸协议脱离监督的状况要改变、祖国大陆以经促政和以民促官的状况要改变。
三是在台湾的政治定位上,“宪法一中”、“一中各表”、“台澎金马主权独立”、“住民自决”,在“2300万人民决定台湾前途”问题上出现合流趋势。
四是在面对祖国大陆上,防范祖国大陆、“恐中”意识和“台湾主权独立”合流,“中华民国”和“台湾主权独立”合流,“两岸交流统战论”、“台独论”、“独台论”等各种思潮,朝野、不同政党、官方和民间等各类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在拒绝现阶段完成两岸和平统一问题上出现大合流。
五是两岸“差异”的分量在增加。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台湾民众对于祖国大陆的认识不断增加。如政治体制的“差异”,被台湾称为祖国大陆“不平等”;决策机制上的“差异”,被台湾称为祖国大陆“不民主”;运作程序上的“差异”,被台湾称为“不正常”;社会管理上的“差异”,被台湾称为“不透明”;信息公开上的“差异”,被台湾称为“不公开”;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被台湾称为“不文明”。两岸由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已经成为台湾民众认识祖国大陆的基本素材,成为台湾负面民意的主要根源。
上述思潮、主张、做法作为“台湾主体性”和“台湾意识”的基本内容一直存在,只是“3·18事件”导致其对抗性、社会性、功能性、尖锐性等负面内涵大为增强,交流交往中的政治对抗性、结构性矛盾有所上升,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转入调整期的重要因素。
二、调整期的目标
“3·18事件”的直接结果,围绕推动和平发展与两岸交流,在岛内出现“三化现象”。
一是“参与多元化”。进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以来,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两岸“两会”协商在岛内由国民党及其执政当局参与和主持,自2008年5月以来,与祖国大陆签订21个协议。如今,则会根据立法机构制订的“监督条例”,监督两岸“两会”协商,签订协议过程与审议协议内容,包括“台独”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都会直接和间接参与进来。
二是“方向多元化”。两岸“两会”协商并签订协议的方向很明确,在“一中框架”基础上,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深入。如今则会以审议和监督为由,在不同立场和主张的政治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下,两岸关系和交流发展的方向也会出现多元化,甚至反方向、邪方向的都会出现。
三是“抗中功能化”。两岸交流以来,台湾内部在干扰、破坏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问题上,一直存在多种政治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一直受到社会舆论和主流民意的谴责,“3·18事件”则是以社运方式,以要求立法机构监督和审议、社会各界参与为由,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两岸服务贸易为对象,因而成为台湾内部干扰、破坏两岸交流的基本手法之一。以上情况的出现,导致两岸交流受到干扰,原有的速度、节奏、议题、方式、程序由正常开始转为不正常。进入调整期的两岸关系,下一步目标很明确。低层次的目标是两岸交流、协商逐渐正常化,恢复原有的速度、节奏,解决遗留问题,增加新的议题,达成新的协议,加快两岸交流正常化、制度化,加快两岸社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在迎接新的高潮的同时,由于两岸政治基础和互信的不断强化,由于台湾民意中的深层次问题的逐步缓解,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向和平统一阶段的过渡创造条件。
三、调整期的政策
实现两岸关系发展的目标,根本在于正确认识过渡期的特点,在于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发展和调整。在看到“台湾主体性”、“台湾意识”、防范祖国大陆和“恐中”情绪的同时,也要看到台湾社会意识、民意已经及正在出现的变化。
一是承认祖国大陆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已经成为台湾民众的基本看法,这成为祖国大陆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话语权,发挥“陆强台弱”这一格局和实力优势的重要前提。
二是“极端台独”的市场和空间在压缩,陈水扁的“台独执政”已经无人叫好。民进党继续坚持“台独党纲”,继续否认“九二共识”,但是一些重要人物和相关机构负责人相继“登陆”参访,党内“冻独”和调整大陆政策声音不断。
三是民进党正在逐渐纠正“逢中必闹必反”的习惯性做法,以不反对和积极面对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为标志,有意投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潮,以期发挥作用。
四是包括“3·18事件”为代表的台湾社会上有关两岸交流的不同声音很多,但是没有人反对两岸和平、交流、发展。
五是两岸政治对立没有缓解,但是围绕“宪法一中”的声音和空间在增加。
六是利用民意反对两岸统一,反对两岸交流,是台湾一些政治势力的最后一张王牌,或者说是对于祖国大陆的最大挑战,如今此“牌”已出,这就为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会。
最为重要的是,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一中框架”是两岸的政治共识,政治互信、沟通机构、已有协议已经发挥重大作用,台湾民众、台湾经济是和平发展红利的直接受益者,总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逆转。因此,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面对调整阶段中“台独”问题,祖国大陆继续强调“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只有继续保持对“台独”的政治高压,才能确保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面对调整阶段中台湾民意出现的有关两岸交流的内容,如要求参与、监督和审议问题,如两岸经贸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如祖国大陆如何面对“反服贸”问题,祖国大陆先后强调“两岸一家亲”、“两岸中国人同属中华民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两岸主管两岸事务负责人强调“七个继续”,充分显示祖国大陆的诚意和善意,充分显示祖国大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努力和工作,尽早完成调整阶段的第一个目标,把“3·18事件”耽误的工作补回来。
——面对调整阶段中台湾社会出现的拒绝现阶段两岸统一的认识,面对两岸结构性矛盾的存在,面对两岸政治对立下的政治较量等问题,祖国大陆强调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高目标,和平发展阶段是在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探索道路和研讨方案。为此,祖国大陆也将为实现调整期后的两岸关系发展的第二个目标做出新的努力,在“一国两制、八项主张、六点意见”的基础上,在包括主管两岸事务负责人会面、国台办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沟通渠道建立、两岸“两会”签订21个协议等和平发展重大成果上,贯彻“两岸一家亲”、“两岸中国人同属中华民族”、“四个不会”等重要思想,迎接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高潮,加快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