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效益视域下对群众体育扶植的探索

2014-02-11张允蚌谭贡霞屈文倩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群众体育发展

张允蚌,谭贡霞,屈文倩

1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1.1 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

随着新型的体育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我国近年来群众体育的发展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确立了群众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群众体育开始沿着生活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普及化方向进行多元化发展。构建新型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为群众体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越来越成为相关部门的追求与共识。目前,政府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相关法律条例正在逐步完善。以社区为单位的群众自发体育活动正成为群众活动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以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项目为主,且显现出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群众体育发展势头迅猛,参与群体覆盖率越来越广,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也开始逐步显现其基本框架。随着“健康第一”观念的深入人心,体育锻炼中的消费支出也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且成为一种潮流时尚。与此同时,群众体育的产业化投资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1.2 区域不均衡现象逐步改善

我国群众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一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参加体育健身的群体较多;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们收入较低,物质生活匮乏使部分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群众体育的发展呈现出落后的状态,在一些山区或农村甚至是空白。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精神文化追求也存在着不均衡性。就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来看,与城市群众体育发展如火如荼的盛况相比,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从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占有率来看,农村体育设施严重缺乏,专门的体育场馆寥寥无几,有些乡村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这与农村地广人多的现实状况存在着严重的落差。另外,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平时体力劳动较多,农民中有部分人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即使健身锻炼也以走路为主,体育健身意识淡漠,群众体育发展落后。随着国家群众体育政策的落实和体育强国梦深入人心,这些客观存在的区域不均衡正在逐步改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1.3 人本关怀的缺失及改善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的理念以来,“人文体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群众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凸显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张扬人性之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体育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对尊重群众的意愿、了解群众的需求、全心全意地服务群众等方面,也体现在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安全的群众体育锻炼的氛围上。目前我国的体育人文关怀已经不仅集中在竞技体育方面,对群众体育的人文关怀也逐渐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代社会背景下,群众体育必然要对人的价值、人格尊严以及社会公平性予以关注,被无情地漠视或者忽视的现象正在被逐渐予以纠正。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群众体育的发展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与积极参与,才有其光明的发展前景。

2 群众体育社会效益缺失的主要表现

2.1 思想认识欠全面

我国的群众体育起步较晚,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1)群众健身意识不强。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因为思想不重视、工作繁忙、生活压力较大等原因缺乏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据2000年我国群众体育现状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26—55岁这一年龄段,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大致在30%左右,而56—65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39%,65岁以上可达到42%;(2)地方政府对群众体育不够重视。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关注竞技体育,而忽视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群众体育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群众体育资源稀少,体育设施的数量和开放程度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很多群众体育项目无法展开,很多城市群众没有体育健身的场所;(3)个人体育消费意识不高。在我国,受到传统观念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制约,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还没有树立起体育消费的意识,甚至把体育消费看成是显示身份、追求时尚的标志,没有充分重视体育健身的现实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个体愉悦感较弱

目前的群众体育项目比较单一,组织比较松散,自发性特征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大众的体育锻炼的需求。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缓慢,竞技性不强,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愉悦感和精神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既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众体育锻炼项目也主要以广场舞、慢跑、秧歌、交谊舞、太极、空竹等休闲项目为主,而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由于受到场地、消费、器材等因素制约,群众参与密度较小。

2.3 群体活动组织力度不够

由于群众体育的自发性质,使其在组织和规模上都受到限制,加上活动缺少经费,这就造成了群众体育整体发展缓慢的现状。而群体活动的观赏性不强,又进而抑制了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和谐作用的发挥。在群众自发的体育活动中,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是参与人数较多的群体活动,尤其是健身操因其韵律美、表演性强、适宜人群广而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是由于其多为自发性质,组织管理比较困难,经费来源主要是成员缴纳的费用,要在服装和道具上加大投入,增加健身舞的可观赏性,仅靠成员集资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会对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挫伤。

3 扶植群众体育策略分析

3.1 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

要大力扶植群众体育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研究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下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定位、新起点、新追求,着眼于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的实际需求,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最贴心、最多样、最实惠的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已经迈开现代化步伐的中国,针对目前现代化开发的一些弊端,用呼唤人文关怀的努力来救活功利主义导致的文化失范,人文关怀与工具理性的协调发展才是文明进步的健康之路”[1],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充分顺应时代的需求,跳出原有经济体制下思维模式的束缚,逐渐淡化行政管理的色彩,采用最具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关注不同群众的健身需求,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体育的热情,把群众体育真正变成群众参与、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除此之外,要加快群众体育的管理系统化和法制化的建设,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持。

3.2 物质上给予保障

目前,影响群众体育发展进程的主要瓶颈是群众体育的硬件设施建设与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政府管理部门除了要在思想上予以特别重视外,还要加大对群众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最基本的健身环境,确保群众体育能顺利展开。(1)依托行政手段,推动体育设施建设。管理部门要把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纳入行政议题和民生工程,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和场馆用地,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群众体育发展之间的差距;(2)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加速群众体育发展步伐。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采取股份制的经营方式或者广告赞助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民营资金进入群众体育建设项目,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又一稳固的经济保障;(3)多元化科学管理,保障群众体育设施的有效使用。对于群众体育设施和场馆的管理,政府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采用行政主导、招标管理、市场运营等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多层级框架式的管理网络,并制定相关的行业准则和规定,确保群众体育服务的质量,提高群众体育设施和场馆的有效使用。

3.3 组织上给予支持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发性的特征,群众体育组织的管理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创新。首先,政府机构管理的主动性应加强。就群众体育组织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生存和管理的难题。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寻求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不仅能解决群众体育在资金方面面临的窘境,还能引导自发性的群众体育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促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其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群众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社会资金的赞助,组织相关的表演和比赛,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增加组织的运营经费,还可以吸引到企业或相关单位的赞助,扩充经费的来源,稳固群众体育的发展;第三,要推进群众体育的法制化发展进程。由于群众自发性的体育发展的不稳定性,急需要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的指导和管理,以保证其良性的运营和发展。政府管理部门要推进群众体育的法制化管理,通过备案管理制度,充分掌握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科学指导其管理模式,走出一条与目前的国情相适应的发展道路。

3.4 内容上注重创新

紧密结合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充分挖掘群众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创建具有一定典型性和创新性的群众体育品牌项目,是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是要突出地域特征,传承民族传统。不同的地域特点,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人们改造自然建立生活环境的方式各有不同[2]。发展群众体育要注意依托地域特征,发挥地域风貌和传统文化的优势,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鼓励和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从而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是要与文化相结合,打造典型品牌。“一种具有民族特点、民族风格的文化活动形式,一旦得到普及,被广大人民所掌握,就会成为这个民族风貌的一部分,对振奋民族精神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3]。文化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有效武器,有了文化的滋养会给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体育、教育及文化部门要紧密合作,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体育品牌项目。在扩大群众体育影响、增加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同时弘扬宝贵的中华体育精神;以文化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以群众体育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文化和体育发展的双丰收。

三是推进休闲体育,拓展群众体育的空间。健身和休闲的结合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群众体育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自己空闲时间的生活。休闲群众体育项目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也给群众体育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群众体育良性发展。

4 扶植群众体育的具体路径探微

4.1 政府牵头组织大型群众体育群体活动

随着对群众体育的重视,政府部门纷纷顺应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和关注,组织一定数量的大型群众体育群体活动,做好推进群众体育良性发展的各项工作。以湖南省为例,近年来通过国家扶持的“雪炭工程”,不断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了群众体育长效机制,加大了对群众体育的管理和指导,并通过承办大型的群众体育项目,扩大了群众体育的社会影响。在成功举办湖南省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和第四界大众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还组织了全省第九套广播操比赛、纪念毛泽东诞辰长跑大赛、农民乒乓球比赛、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项目;承办的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全国新年群众健身登高活动、中国龙舟公开赛等项目把群众体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峰。随着人民群众参与数量的逐年增加,群众体育的辐射范围、社会影响及活动规模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为群众体育事业轰轰烈烈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2 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中彰显人文关怀

随着政府管理部门对体育中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重视,群众体育事业也抛弃了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外壳,真正从思想道德的层面入手,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处处体现出对人的真诚关怀,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如政府管理部门协同社会群众体育组织向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经济困难者等社会弱势人群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孤独和压抑的精神生存空间,在体育健身活动中进行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解放,并从资金、场地、器材的使用和技术指导上大开绿灯,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享受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的温情。

4.3 积极引导群众自发开展体育活动

在政府牵头的各种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群众自发性的体育活动也风头正劲。以湖南省长沙市德政园社区为例,社区内群众自发组建的健身队、门球队、乒乓球队、钓鱼队等十二支群众体育队伍,积极组织社区群众参加健身锻炼,并屡次在各级各项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例如门球队在社区居民的自发组织下,不断进行技巧训练,门球竞技水平迅速提升,连续三届荣获社区门球大赛冠军、长沙市门球大赛冠军[4]。

4.4 大力提倡传统体育的融入

作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将传统体育融入群众体育,不仅能拓展群众体育的发展领域,使传统体育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也能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方面,湖南省已经走在了群众体育发展新领域的前沿。自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座谈会后,湖南省就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正式列入省民委、省体委的工作日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5]。湖南省以湖湘文化思辨求新、大胆开拓的精神品质为依托,对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摆手舞、竹竿舞、苗鼓等项目进行了创新;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武术大省,湖南省还将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大面积的普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太极拳运动在中老年人群中备受推崇,舞龙舞狮运动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得以推广并获得新生,龙舟比赛成为了民俗节日的重头戏等。这不仅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向前发展,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群众体育的发展要在充分认清社会转型期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科学管理和有效干预的作用,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化建设,树立人文体育建设新理念,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和场馆的建设,缩短城市与城镇、乡村群众体育资源与管理上的差距,以文化为滋养之源,结合地域特色,对群众体育进行开拓和创新,使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1] 冯天瑜.人文论衡[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2] 余俊洁.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乡土景观和地域特色协调发展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454.

[3] 邓阿美.对武术精神内涵的探析[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

[4] 湖南体育网.德政园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EB/OL].http://www.sports.gov.cn/contents/.

[5] 刘少英,扬明雄.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 (27):124.

猜你喜欢

群众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