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花货艺术的创作之源

2014-02-11范丽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花货宜兴紫砂壶

范丽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花货艺术的创作之源

范丽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 创要作一件完美的紫砂花货艺术品,除了有一个完美的主题构思之外,还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泥色配制效果。我们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在回馈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灵感,使紫砂花货的创作题材更加广泛。

紫砂壶、花货艺术、创作

在紫砂花货艺术的创作中,紫砂陶器从日用品转向既实用又是工艺品,当从明朝正德年间供春创制“树瘿壶”时开始。据明代周高起著的《阳羡茗壶系》记载,当时的金砂寺僧人,就开始用原始的紫砂泥制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入仕前曾寓居金砂寺读书,他的随侍家童,供春闲暇时,也学着僧人做起了紫砂壶,但他与僧人做的壶不同,是按照山上的树瘿形状捏制的,这就是紫砂花货的雏形,现在收藏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1928年宜兴明储南强先生在苏州一地摊上发现的,也是迄今为止花货鼻祖供春唯一的树瘿壶。

大自然是紫砂花货创作题材发掘不尽的宝库。在我们针对紫砂花货作品进行研究探讨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作品题材源于大自然中的仿真形象,其特点或是整体具象,也有局部具象的,花货鼻祖供春的树瘿壶,是仿金砂寺外山上的树瘿整体形象制作的。清代康熙年间制壶巨匠陈鸣远的南瓜壶、松段壶等,也是南瓜,松段形体具象的花货作品。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荷花壶、牡丹壶等,更是整体具象花货作品的典范。而圣思的桃杯、朱可心的报春壶、裴石民的五福蟠桃壶等,则是局部具象,是光素和花塑相结合的产物。与此同时,在素、塑器结合过程中,又衍生出了一类型——筋纹即筋瓤货,如半菊壶、合棱壶等,是抽象光货和具象花货结合的变异,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似“象真”而又非“象真”。

宜兴陶瓷产业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丁蜀镇及周边地区,属半山区丘陵和湖泊交界处,山清水秀。大自然造化,得天独厚,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紫砂花货名家,如时大彬、陈子睦、陈鸣远、杨凤年、邵大亨、黄玉麟、蒋彦亭、朱可心等人。他们把大自然的松段、梅段、竹子、桃桩、花蔬、果品乃至禽畜、家具或青铜玉器等形象,借鉴运用到紫砂壶的造型中,创造出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紫砂花货艺术。

热爱生活,拥抱大自然,是紫砂花货艺术蓬勃发展的保证。当今紫砂,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鼎盛时期,作为一名紫砂艺术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花货的创制人员,在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紫砂艺术的过程中,不能浮躁,一味追求名和利,以至迷失艺术的追求,要热爱生活、贴近生活、拥抱大自然,从中发掘创作题材。蒋蓉大师为从事花货艺术的人们树立了榜样,她更是我崇拜的人物。我经常去田间地头,观察蔬菜瓜果的生长情况,或攀山登岭,端详松竹梅兰的具体形象。

在创作花货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艺术的变化与统一、其表现上的生动与协调、效果上的实用与美观。所以创作构思时,要从形式、精神、气势、韵律、制作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先人给我们留下了紫砂陶艺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和宝贵经验。创作一件完美的紫砂花货艺术品,除了有一个完美的主题构思之外,还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泥色配制效果。同时还要精深研究花货制作技艺的工巧之处,使自己的创作作品,通过泥与火的洗练,显示出紫砂材质是内在质感和肌理美。我们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在回馈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灵感,使紫砂花货的创作题材更加广泛。

[1]《紫砂壶鉴赏》 唐云主编 郑重编著 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2]《宜兴紫砂陶艺》 姚迁等编著 台湾南天书局 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 何继主编 台湾奇园艺术中心

猜你喜欢

花货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