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鸡壶”的历史与艺术
2014-02-11严钢
严 钢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天鸡壶”的历史与艺术
严 钢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通过一把《天鸡壶》,我们能从中看到陈鸣远身上所具有的高贵精神和优秀品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紫砂人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紫砂、天鸡壶
1、前言
“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突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奇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渴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包,上锓庾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窃谓就使与大彬诸子周旋,恐未甘退就邾莒之列耳。”此段文字出自吴骞的《阳羡名陶录》中,此段话钟情的描述了陈鸣远的紫砂技艺功底之深,为紫砂界的大家。
2、浅谈“供春”壶的造型和艺术
陈鸣远,何许人也?陈鸣远是清朝时期的紫砂大师,被后人称作继供春、时大彬之后最高成就的紫砂大家。陈鸣远,名远,号鹤邨,亦号壶隐、石霞山人、隺峰,生活于康熙年间。陈鸣远是一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陶艺家。他才气过人,紫砂制作技巧娴熟,大大超越前人。他所创作的紫砂壶造型装饰相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光货造型加进了青铜器造型及自然界瓜果、竹木、树段等雕塑造型,在壶的表面加以浮雕装饰及书法装饰,壶盖内加盖印章。在紫砂泥原料的色彩、质地上也有了发展,应用于壶艺以外的玩偶、文房清玩等品种有朴雅高尚的品格。同时,陈鸣远富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作品富有文人雅趣。就是他制作出了流传百世的紫砂壶——《天鸡壶》。
《天鸡壶》是陈鸣远制作的上上之作,经过世代相传,现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静观此壶,整体呈紫棠色,紫中泛红,色泽凝重,浑然天成,壶身光滑润泽,圆形盖、平顶,上下交相辉映,形成自身的风格。中心饰阴阳鱼,周围饰五朵凸起的样云,盖周围饰云雷纹,彰显了古代器皿的古典美和历史沉淀的感觉。壶身直口长颈。鼓肩,肩一侧与口之间设鸡首形流,与之相对的另一侧饰兽首衔环,颈上端饰莲瓣纹,肩部饰一圈绳纹增加了整把壶的立体感。
《天鸡壶》这么富有中国古典艺术特色的壶形是由何而来呢?陈鸣远为一代紫砂名匠,他善仿古器物制壶而又添加有自己的创新。天鸡壶本是古代饮器,又称鸡首壶,多为青瓷器,也有陶制的,因壶嘴为鸡首状故名。陈鸣远用紫砂泥仿制时不仅在造型上作了改进,更发挥其雕镂的特长,采用多种纹饰,工艺精细,使其成为紫砂史上一件难得的精品。
此壶壶腹刻有铭文:“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庾子山句,廉让书,鹤村仿古,壬午重九前二日。”铭文表明此壶作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农历几月初七,是陈鸣远(字鹤村)仿古酒器而制作的,由此更加证实了陈鸣远非同凡人的创造力和艺术境界。
为何陈鸣远的《天鸡壶》得以流芳百世,而在他之前的青瓷器制成的作品都不为众人所知,同时日后多位大师照此仿制,都没有这么大的美誉和影响力呢?原因在于,其一,在于陈鸣远可贵的创新精神,他大胆的借用各个艺术领域的素材,将其与紫砂艺术相结合,再经过推陈出新,去粗取精,最终制成紫砂界永恒的经典紫砂壶;其二,在于他至高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把艺术的精神赋予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同时也就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情调和生活情趣。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其三,在于他努力专研的刻苦精神,正如《孟子》中所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富有精湛的紫砂技艺和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才能制作出传世之作。
3、总结
《天鸡壶》是陈鸣远送给紫砂后人最好的教科书,他教会紫砂后人要推陈出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汲取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再加上自己独到的创意和时代风貌,那么这件作品必将是一把完美之作。陈鸣远那个年代,正是由于他的创新力作,紫砂艺术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紫砂壶更加被世人追捧。
通过一把《天鸡壶》,我们能从中看到陈鸣远身上所具有的高贵精神和优秀品质。陈鸣远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紫砂人学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