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育的顶层设计须尊重学生个性

2014-02-11董旭午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学德国大学

董旭午

2013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泰州中学举办的中德友好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有机会一窥德国的中等教育体系,深受启发,有所感悟,现将自己的一点心得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根据家长的意愿,是否把儿童送往托儿所,绝对不是强迫性的。小学阶段除了少数州为6年(如柏林)之外,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主要施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有为期两年的过渡期,可以通过教师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定向阶段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主干学校、实科中学以及文法高中。 具体要求如下:

1. 学业程度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法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乃进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学生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政府领导阶层、社会精英多半出自于此。

2. 学业程度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科中学,学程约5或6年。学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人才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结业考试,毕业生多半继续接受全日制的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或科技类的高等教育,少部分接受所谓二元职业训练。

3. 学业程度欠佳的学生则就读5年制的主干中学, 毕业生多继续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完成学徒训练,并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

4. 此外,与上述3种传统的中学途径平行的体系叫综合性类中学,有些学生在小学以后还没有完全可区分去哪类学校,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直到在综合类中学结束大概为十年级,然后再决定以后的去向。不会像社会淘汰机制一样,因为暂时的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他们在中学阶段以后再作选择。

看到这个体系,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德国中、高等教育体系的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切切实实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着想。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有其鲜明个性、独特天分和发展梦想的,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必须得尊重学生个性、天分和梦想等。换句话说,我们就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凭藉个性、天分来学习、发展,最终实现他们的梦想来设计和经营好我们所办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底气说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是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服务。

二、我国高中教育应当“以生为本”

我国中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之所以仍屡遭诟病甚至否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研究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和服务。 “以学生为本”仍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一切仍仅从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的意志出发来办教育、搞管理和实施教学的做法还是主流,“以学生为本”的相关研究仍处在虚幻、美好的假想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问题,高中教育的顶层设计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否则,这样的合理诉求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首先,我认为,德国的中等教育“一本三枝”的体系是以学生为本的,是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的,就是在切实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和服务,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然而,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高中教育改革)喊了30多年,却至今仍未见一点实质性的改进。据德国朋友介绍,在德国选择读文法高中、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的那部分学生,一般不会超过15%。这部分学生将来主要步入政府领导、社会精英阶层。还有一部分学生有独特天赋,如有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天赋,一般也不会超过15%,他们会选择综合性类中学,凭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发展。其余约70%的学生,自愿选择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将来或成为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人才,或从事手工业、制造业等。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是边读书边到一些实业部门实习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过得硬的,也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不低。

其实,我国的高中教育现状与德国的中等教育状况也差不多,各类学生的比例也应该大体相当。然而,反观我国的高中教育现状,30多年来几乎没什么大的改进,尽管大家都在嘴上喊“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实质上我国高中教育仍以“大学升学率”为命根子,仍是教改的禁区。现在,大学教育都已经接近普及了,但考名优大学的火却还是愈燃愈烈,仿佛不如此拼争就没有一点儿出路似的。更令人疑惑的是,尽管一些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也曾到国外做了不少考察,但我们高中教育顶层设计者们却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高中教育的顶层设计须尊重学生个性的问题。学生初中毕业之后,既没有像德国那样实施“教育分流”,建设足够的相当于德国“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的高中学校,为那大约70%的考不上名优大学的学生早谋出路,更没有配置足够的职业技术类大学来接纳他们。于是乎,尽管我们高中教育都已经快普及了——大学升学率也已接近80%,但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希望考上名优大学,结果往往是难尽人意,因为那部分学生只能占全体学生的15%左右。于是乎,那些一般性普通高中学校也就几乎成了摆设,既不能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又不可能培养出几个考上名优大学的学生,只好一天天半死不活地在那里硬撑着。

很多学生心有不甘地选择了一些没什么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和实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两无优势的大学,胡乱地读几年混一张文凭,实际上就已经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残次品”,就是想到工厂就业还得“回炉重铸”。全社会包括学生的家长也都拼命地“赶鸭子上架”,硬是想把这70%的学生活活地往名优大学里推,以求将来有个好工作,结果换来的常常是家长绝望和孩子身心备受蹂躏和摧残。

其次,这种不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几十年无大改进的高中教育,正在严重地分裂着很多教育管理者、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人格。一边在一心一意、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一边却在轰轰烈烈地搞什么素质教育,高高树起扯人眼球的牌坊。现在,“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生命教育”、“立人教育”、“善美教育”、“幸福奠基教育”等提法很多,在一些高中学校搞得也很热闹,实际上大都没有切实融入学科教学和师生发展之中,甚至与之毫不搭界,只不过是一块块应时做景的招牌而已。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所诞生的高中教育名校,真正很有底气地说自己确实没有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到底能有几所?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就是那些整天在那里高唱教育公平、育人第一的专家和官员,又有几人不整天在那里设法给自己的孩子择高考升学率高的高中名校呢?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尽管几十年都过去了,我们也还是不可能看到几所实实在在的中国式的“实科中学”“主干中学”“综合性类中学”,只能是遍地的中国式“文法高中”!我们总是简单粗暴地把不同个性和天分的孩子都捆在一起来强行打造统一规格的“英才”,梦想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政府领导和各业精英。我们的领导、教师、家长和全社会都在做着这种残酷而悲哀的梦。更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却还在说自己在办“以生为本”的教育,自己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可见,这种高中教育现状正在分裂着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广大师生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人格。

三、我国高中教育的弊端与改革方向

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还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也造成了全社会鄙视实业技术和基层劳动者的不良风气。在这种社会风气下,金钱和权势正在一天天肆意践踏着教育公正,真善美教育正在一天天被扭曲和淡忘,人们的教育理想正在一天天地麻木和畸形,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正在一天天滑坡和贬值。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大学办学质量日益下滑,硕士、博士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一些大学搞虚假就业,一些企业出现用工荒等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

假如我们的高中教育改革也能像德国这样,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不再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中考分数来决定他们所上的不同等级的学校,而是按学生的个性、天分和未来的发展来分类上不同类型的学校,恐怕我们的高中教育就不会发展得如此被动和令人绝望了。假如我们早些动点真格,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实在在地大力改进高中教育,恐怕我们早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和无为了。可惜,这一切都仅仅是假设,“涛声”依旧,“破船”依旧。一次次的仿真备考测试正在把学生逼成一个个只会做题的机器,或一个个厌恨教育甚至社会的极端分子;一场场高考混战正在肆意毁掉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特殊人才,而且全社会的人格也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分裂着。这绝非危言耸听,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再这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真的就将面临着被整体取消“球籍”的危机。

在目前这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背景下,尽管我国也有不少高等职业技术类学院,但他们往往连自己都感觉低人一等,大多都只是在维持生计而已,几乎就没有如何针对国情实际做大做强的战略眼光。实际上,这也不该只怪这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国家的高中教育大政方针就很脱离国情的实际,且还没有更明朗、更有力、更合理的相关政策出台,况且整个社会的大气候还处于教孩子“做人上人”的不良风气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都还在拼命地挤“独木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很不完善,且整体遭社会鄙视,两者根本还不具备良好的对接环境与条件。当然,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仅靠教育界自身的科学规划和务实努力还很不够,还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出台提高实务型劳动人才的工资待遇的政策或法规,并在全社会依法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赞美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大力改进高中教育,实施“高中教育分流”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高中教育要做好顶层设计,大力改进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发展的需求,必须充分考虑现代化建设对各种人才的实际需要,切实做好工作,建构好“高中教育分流”体系。一旦这个体系建构好了,高中学生真的实现合理分流了,相关的机制也就会大大理顺,我国高中教育自然也就会以学生为本、健康地向前发展了。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做着一个强国梦。毋庸置疑,这个强国梦同样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行动。

猜你喜欢

中学德国大学
至善
“梦梦”“娇庆”德国行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新中国科技60年(3)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