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转专业工作之我见
——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为例

2014-02-09成军乐刘海霞

文教资料 2014年9期
关键词:我院学院家长

成军乐 刘海霞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转专业工作之我见
——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为例

成军乐 刘海霞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对于转专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转专业实现专业的二次选择。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全面了解本院学生转专业的意图、目的及要求,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近几年本院转专业工作实施工作中的不足,加强转专业工作中教师和家长的引领和指导,提高转专业效率,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独立学院 转专业 调查研究

一、引言

2005 年教育部出台的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1]目前,大学生转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并且已经制度化。《学生手册》明确规定了转专业管理办法,并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学习《学生手册》,这样学生可以了解转专业工作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二、转专业现状

目前全国已有部分院校实现过半学生无门槛转专业,特别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独立学院中,近年来对转专业的热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转专业政策的条件也在逐年放宽。就以我们学院为例,已经连续两年修订转专业管理办法,对学生的转专业条件逐步放开,为更多学生提供调整专业的机会。我院目前的转专业类别分为优秀生、特长生、困难生和高考成绩高分专业转低分专业 (仅第一学期)四类。近几年我院每学期转专业工作中,有一百多人申请报名,但转专业成功率仅百分之三十左右。

根据对辅导员、教学秘书和转专业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我院转专业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优秀学生无目的性地转专业。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对所转专业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觉很好就业或跟随同学转专业的趋势去转专业,造成转专业成功后不能适应新的专业,又回不到原来的专业的尴尬局面,从原来的优秀生转变为困难生。

2.教师对学生“良性”选择专业的指导工作不足。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转专业选择呈功利性趋势,导致热门专业越来越“热”,冷门专业越来越“冷”[2]。仅仅为了好就业而选择一门专业,后期发现对新专业根本没有兴趣,加上中途转专业造成的学业困难,有些学生会厌学,自暴自弃,增加管理难度,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3.较低的转专业成功率造成教师工作效率降低,浪费时间与资源,影响未转成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学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顺利毕业。

三、调查问卷分析

针对我院学生转专业现状,本文从管理学视角出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全面了解我院学生转专业的意图、目的及要求,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2013/2014第二学期转专业申请学生进行随机的调查问卷,回收的1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1.您认为转专业对自己最大会在哪方面有改善(可多选):(1)自身技能;(2)性格;(3)就业。选择自身技能的占62%,选择性格的占18%,选择就业的占68%。

2.您认为转专业原因(可多选)

图1 转专业原因分配图

从1和2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对未来就业和自身技能的提高,以及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前景广阔的考量是选择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专业适应能力和家长建议也会考虑;对于拟转入专业的师资力量大都没有考虑。说明学生并未对拟转入专业有过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只是往“热”门专业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

3.高考报考志愿的专业选项

表1 高考志愿的选择

从表1结果显示,现在的专业并不是学生本人的第一志愿,只是第二或者调剂的专业,学生想通过转专业进行二次选择,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4.专业的了解情况

图2 大学和转专业前对拟转专业的了解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从进入大学前对所选择转入专业的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到进入大学后的比较了解,促使学生想进入拟转入专业学习。

5.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及社团活动方面

表2 转专业前宿舍人际关系情况

表3 转专业前学习成绩情况

表4 转专业前参加社团集体活动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转专业的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业余社团活动中比较积极向上。

6.专业基础课程及师资力量了解

表5 学生本人及转入专业基本条件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转专业前并未充分打好转专业的基础,大半学生在没有专业课程基础的情况下,进入新的专业学习势必压力较大。

7.家长意愿

转专业意愿多大程度是听从家长意见:

(1)自己分析30%

(2)与家长商量69%

(3)完全家长意愿1%

“90后”自主能力和意识较强,部分学生自己分析,并未与家长商量就转专业,可能会选择错误,走弯路。

8.您对转专业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最多表达的就是想转专业的强烈愿望,希望学校放宽转专业限制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学生更感兴趣的专业希望通过转专业能更好地提升技能,为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前景;有的学生表示希望转专业能够容易一些;有的学生说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成绩不合格,希望不要看本专业成绩转专业……

这些都体现学生对转专业的认识还不够理性,转专业前的工作做得准备不够充分,同时对转专业有强烈要求,希望通过转专业对自身及未来就业等有更好的帮助。

四、改进措施

针对我院特色和转专业学生的现状,问卷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我院学生转专业的意图、目的及要求,在转专业工作中采取改进措施,如组织专题活动和讲座,鼓励学生到拟转入专业试听课程等,提高学生的转专业效率,避免学生盲目转专业。

1.各系在转专业工作开展初期组织召开专题讲座。教学秘书或辅导员对全校各专业设置及专业课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从学院网站了解拟转入专业的主要课程和主要就业方向等,并现场答疑,让学生对所想转的专业有清晰明确的认知,避免学生因不同学校同专业侧重不同,造成想转专业的学生的误解。

2.指导拟转专业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所转专业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鼓励学生到拟转入专业班级试听课程。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明晰的认识,转专业的目标性更强,另一方面,感受新专业的学习氛围,学习新专业知识,衡量自己是否真的对新专业感兴趣,能否实现“个性化发展”。

3.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转专业的愿望,毕竟家长要比学生的社会经验丰富,相对学生来说,更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更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考虑得更全面。避免学生过于自主,让家长了解学院对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重视和人性化。

我院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转专业工作开始后,通过各项措施的开展,帮助学生转专业,提高大学生转专业效率;合理优化,使学生在适合身心学业发展的专业和环境学习。

表6 近四学期科艺学院学生转专业情况统计表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学期学生转专业的人数较多,热情较高,且转成比例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在实施改进措施的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转专业申请人数、申请类别和转成比例都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改进措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结语

从对转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转专业的热情和需求,但学生转专业后的专业适应性等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努力。教务部门作为管理学校教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之一,应该合理安排和管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转专业学习成效,最终顺利毕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转专业政策并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联合全院各系及学生辅导员、教学秘书建立转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机制,掌握各系各专业的转专业学生的成绩变化趋势,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务部管理办法和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3],实现学生真正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2005-9-1.

[2]吴海练.构建独立学院良好的学生转专业机制[J].科教文汇,2010(07).

[3]张海燕.转专业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D].南昌大学,2012.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jg1331)。

猜你喜欢

我院学院家长
初等教育学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家长请吃药Ⅱ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