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4-02-09黄慧慧

文教资料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学生媒介

弋 鹏 黄慧慧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新媒体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弋 鹏 黄慧慧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形式趋于多样化,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其既充分享受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便捷,又直接受到新媒体形式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新媒体形势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新媒体 网络价值观 影响 对策

新媒体主要指以电脑、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功能的咨询与传播科技,具有数字化、互动性等特征[1]。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年底提升3.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保持持续增长[2]。这使得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网民生活形态的影响力度加大。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其既充分享受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便捷,又直接受到新媒体形式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因此,了解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本文以高校理工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就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理工科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取向”进行调查,旨在为新媒体形势下做好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科院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博士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张,回收有效问卷268张,有效率为97.81%。样本年龄段为20~28周岁,其中男女比例约为7∶3。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对高校理工科学生了解的新媒体形式、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及在新媒体形式下价值观的变化进行分析。

1.高校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情况。

表1 高校理工科学生所了解的新媒体类型

本部分调查以高校学生了解、接触新媒体的类型、时长、主要目的、关注的领域为主要内容。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其具有多种形式。综合表1分析可知,手机和网络是高校理工科学生了解及接触频率最高的新媒体类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手机、电脑等设备,这就方便了他们使用新媒体设备。

表2 高校理工科学生每日新媒体使用时间

从表2高校理工科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来看,使用新媒体时间在1~4h及6~10h的居多,约60%的学生使用时间低于6h,这表明新媒体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现在各高校在宿舍基本都安装了网络,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在校园内实现了网络覆盖,连接网络便捷,接入成本低,提高了他们对新媒体的依赖度。同时,网络不受时间、版面限制,信息更新快,便于随时了解信息,使得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增大。

表3 高校理工科学生使用新媒体最主要目的

表4 高校理工科学生使用新媒体所关注领域

综合表3、4可以看出,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以获取信息为主,娱乐消遣也占一部分比例。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关注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信息,如时事新闻、电视电影、网上购物、体育、招聘等,这说明大多数高校理工科学生使用新媒体极为普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且有选择性,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与此同时,部分学生使用新媒体是为了达到满足自己需要陪伴、逃离现实的目的。随着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学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即将走向社会的烦恼和急躁,使得他们通过新媒体或取社会的各种信息。这种需求直接反映在使用新媒体的时间及关注领域上,网络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娱乐、交往、购物的首选。

2.新媒体形式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影响。

在新媒体社会中,价值观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价值观反映网络对于人的意义或价值,是人们基于网络化生存、网络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网络一般价值的根本看法,是网络文化的核心[3]。由于新媒体的虚拟、开放性等特点,不断改变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改变高校学生的学生、学习、思维方式,对他们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一定影响。本部分调查拟探究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的网络价值观的影响。

表5 高校理工科学生对于网络谣言的做法

表6 高校理工科学生对于网络上敏感信息的做法

综合表5、6,大部分高校理工科学生对于网络上谣言或敏感信息能够客观看待。约一半的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并追求真实信息,约一半的学生则采取旁观者态度,既不干预又不发表言论。少数学生不管信息真假或凭主观臆断判断真伪,先进行信息扩散,这正凸显了新媒体形式对高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正确性的判断无助,有的只能采取感性判断抑或是旁观的方式进行应对,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及理解。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网络上宣扬的道德观与社会主导的道德观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他们陷入迷惘;同时,由于高校学生阅历、经验的缺乏,易冲动与情绪化,使得他们对网络上密集甚至泛滥的信息进行评判时缺失内在的准则;再者,长期处于新媒体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不容易感受到对方的反应,造成他们无意间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对不道德现象置若罔闻。

表7 高校理工科学生对网络红人的看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网络媒体关注和恶炒的“凤姐”、“芙蓉姐姐”、“犀利哥”、“郭美美”等人,高校理工科学生大多了解并能够较理性对待。这表明在传播新闻之时,网络媒体可改变方式,吸引人的目光,但也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将新闻过分夸大或恶俗化。

表8 高校理工科学生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

上表反映了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生活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使他们迅速了解各行各业动态,进行休闲娱乐,与不同地区、年龄甚至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互动,遇到困难时可以更快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但凡事都有利有弊,网络亦是一把双刃剑,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网络上诱惑太多,容易让人沉迷,让人上当受骗,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生活受到骚扰。

从上述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有极高的覆盖率和使用率,新媒体已然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交往、购物的主要途径。高校学生价值观并没有出现大的危机性转变,对于网络上的谣言、敏感信息等,部分高校学生能够理性对待,也有部分学生冷漠处理;多数高校学生能够意识到并利用新媒体,只有近三分之一学生看到新媒体的弊端。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转变,及新媒体形式下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下,新媒体以特有的方式影响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价值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1.加强新媒体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在新媒体形式下,高校应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逐步改变教育模式,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在建设新媒体文明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促进新媒体文明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作为载体,将新媒体知识和技术融入教育,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和新媒体文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媒体文明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同时为高校的改革、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师生互动平台。

高校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把对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对象、方法、环境和内容的新变化,高校教师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情况,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建立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了解学生的需求,用新观念考虑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措施,有目的性、方向性、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取得师生满意的实效。高校教师要放下身段,以朋友和亲人的角色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教室、学生宿舍、食堂,深入讲台和竞赛现场,深入实验室,深入学生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互动,倾听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学生最迫切的需求,以学生的合理诉求为方向调整思路,制订工作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既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更要做未雨绸缪的事情。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分清轻重缓急,并以身作则,做好正面引导,释放正能量。

3.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把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将媒介素养课程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配置资源,开设课程,介绍必要的媒介知识,通过对媒介现象或媒介作品展开分析,让他们学会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现实,理性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提升文化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培养高校学生对各种媒介的正确认知和批判的能力,提高对信息的思辨能力,能有效利用媒介促进自我成长。同时,引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学校官方微博、学校官方QQ群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使大学生在对于某些事件迷茫时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高校学生要自觉、有意识地培养媒介素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阅读有关传媒的书籍和资料,对媒介产生理论认识;积极参与学校媒介,如校报、校园BBS、校园广播站、电子宣传栏等,加深对新媒体出版物的认识,通过对内容的品评、甄别和推荐,培养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在群体分享和互动交流中培养并强化批判意识。此外,要明确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进入网络空间就进入真实的舆论空间,必须恪守现有的法律法规,理性传播信息,在网络空间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网络道德规范,树立人人都是“把关人”的理念,为网络的净化、健康化,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光荣的社会责任。

[1]姜进章.新媒体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3]周成龙.网络价值观的形成、冲突与融合[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理工科高校学生媒介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