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方言程度副词研究

2014-02-08

关键词:补语盐城副词

朱 睿

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盐城方言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普通话程度副词研究已较为深入,而江淮方言程度副词研究特别是江淮方言洪巢片的程度副词研究还未展开,目前主要集中在个别方言个别程度副词的描写。本文拟通过对盐城方言(市区范围)与普通话程度副词的比较,构拟出完整的盐城方言程度副词系统,并对其进行分类,分别分析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一、盐城方言程度副词系统

现代汉语副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兼有实词和虚词的特点,数量较少,属于封闭的词类,但功能、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较高。程度副词是副词的一个小类,内部成员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本文根据张谊生列举的89个程度副词,去除其中不常用、文言书面色彩较浓的词,如益发、更其、较比、不胜、绝伦等,增加区分出的“还1”“还2”[1]“太1”“太2”[2],得出现代汉语常用的程度副词 65 个,并依据王力先生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王力先生将程度副词分为相对和绝对两类,“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做绝对的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的程度副词”[3]。最后,将65个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逐个放入盐城方言语境中进行语料分析,由此得出较为完整的盐城方言程度副词系统(如表1)。

(一)最高级:顶(tin33)、贴贴(t┌ie5)

普通话中,表示最高级的相对程度副词为“最、最为、顶”,盐城话中用“顶”代替“最”和“最为”,表示极端、胜过多余。

“顶”可以修饰形容词,作定语、谓语、补语,修饰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后面一般带“的”,修饰单音节形容词时,则可以不带“的”,如例1、例 2、例3和例4。“顶”还可以修饰带时间、数量的动词短语,如例5。“顶”修饰动词时,动词仅限能愿动词、心理动词等抽象意义的动词,如例6。有些动词加上宾语后也可以受“顶”修饰,如例7。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盐城方言中方位词用相对程度副词最高级“贴贴”修饰,而不用“最”或“顶”,如例8。

[例 1] 顶根本的问题 顶重要的原因

[例 2] 顶快速度 顶大范围

表1 盐城方言的相对程度副词

[例3]这家饭店顶干净。

[例4]每次都是他来得顶早。

[例5]我顶快明天到,顶少也要一个小时才能到。

[例 6]我顶欢喜夏天。

[例7]所有的孩子中,他顶有礼貌。

[例 8] 最上头贴贴上头

(二)更高级:更(kən35)、越(yo□5)、还 1(xa213)

1.语义分析

在盐城方言中,更高级程度副词比普通话少,主要有“更”“越”“还 1”,都表示程度的变化,其中“更”和“还1”表示程度的增高,如:

[例9]听你这么一说,我更不明白了。

[例10]街上的人比大年三十还少。

“越”多表示一事物随另一事物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

[例 11] 人越·多反而越乱。

[例 12]天越来越热。

2.句法分析

“更”的主要用法与普通话类似,都可以修饰性质形容词、动词短语,被修饰的形容词或动词前可以加否定词“不”,但当“更”修饰的动词后用“得”引进补语时,盐城方言必须把“更”移到补语中去,而普通话两者皆可,如:

[例13](普通话)人一多,他更说得起劲了。人一多,他说得更起劲了。

[例14](盐城话)人一多,他说得更来劲了。

“还1”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或“性质形容词+些/点尕”,(“点尕”即普通话的“一些”或“一点”)不可以修饰状态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如:

[例15]他腊月里生的,比你还小点尕。

[例16]这小伙长得比他老子还高些。

“越”多用于“越A越B”、“越来越……”格式中,与普通话相同。

3.语用分析

“更”“还1”多数含有“原来也有一定程度”的意思,如“听你这么一说,我更不明白了。”“街上的人比大年三十还少。”就含有“我本来就不很明白”和“大年三十街上的人已经很少了”的语义预设。因此,“更”和“还1”含有说话者肯定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说。

(三)比较级:还2(xa213)

盐城方言里的比较级相对程度副词只有“还2”,表示程度浅,勉强过得去,多修饰褒义形容词,与普通话相同,如“还好”“还可以”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普通话中“比较”在盐城方言中的用法。张桂宾指出:“比较级相对程度副词着重肯定对象具有某质即达到某种程度的某质,而不注重比较对象,其比较对象一般是不定的。”[2]普通话中“比较”一词即表示具有一定的程度,不用于否定式,可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如:

[例17]今天比较冷。我比较喜欢英语。

盐城方言中,上述两个例句分别有两种表达方式,以“今天比较冷”为例,盐城话为“今嘎蛮冷的。”“今嘎冷些”。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比较”的预设,前者单纯表示“今天气温低”这一事实,而后者则包含“与昨天相比”这一预设。

(四)较低级:稍微(s□31 v□213)、稍(s□31)

在盐城话中,较低级相对程度副词只有“稍微”和“稍”,表示程度不深,如:

[例18]他不太能喝酒,稍微意思了下子。

[例19]我马上就到,你稍微/稍等等。

[例20]就算不饿也要稍微/稍吃点尕。

[例21]他比你稍微/稍高点尕。

[例22]这个颜色稍微/稍好点尕。

[例 23] 菜稍微/稍有点尕咸。

从上例可以看出,“稍微”或“稍”修饰动词时,动词常重叠, 或在其后加 “下子”(一下)、“点尕”(一点),修饰形容词时,常在形容词后加“些”(一些)、“点尕”(一点),或在形容词前加“有点尕”(有点儿)。

在盐城话中,“稍微”没有否定用法,即普通话中“稍微+不+形容词/动词”在盐城话中多用“一不+形容词/动词”代替。如:

[例24](普通话)现在早晚温差大,稍微不注意就会感冒。

[例25](盐城话)现在早晚温差大,一不留神就会感冒。

综上所述,盐城方言中相对程度副词数量不及普通话,除表示方位的“贴贴”外无特殊类别,但除“越”“还”与普通话用法相同外,其余相对程度副词在使用上都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二、盐城方言的绝对程度副词

(一)超高级:太 1(t□e31)、死/要死(s□33/i□35 s□33)、透(t□□33)、精(□in31)、焦(□i□31)、很(xən33)

六种绝对程度副词都表示程度过头、超出说话者的心理标准,其中“太1”和“死”与普通话用法相同,“透”“精”“焦”普通话不用。“很”与普通话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很”在语义和句法组合上均有差异。

1.太1、死(要死)

“太1”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句末常加“了”,如:

[例26]他那么瘦,这件衣服他穿太大了。

[例 27] 你太相信他了。

“太1”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多表示说话者“过犹不及”之感,因此即便“太1”后的形容词褒贬皆可,但依旧表达了说话者不如意的感情。

“死”,张谊生将其归入兼职充当补语的可补副词一类[4],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死”词条下只列出了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5],即认为作补语,表示“到达极点”的“死”仍是形容词。

本文认为这类作补语的“死”语义已虚化,不包含动词、形容词“失去生命”“已死的”实在意义,仅表示说话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归入副词更合适。在盐城方言中,程度副词“死”只可作补语,其与中心语之间不可插入“得”,而“要死”则必须用在“得”字句中,“X死了”和“X得要死”都带有夸张的语义色彩,如:

[例28]嘴干死了 嘴干得要死

[例 29] 忙死了 忙得要死

[例30]高兴死了 高兴得要死

2.透

“透”表示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语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万分”。从句法上看,可以与“透”搭配的词极少,仅限于与“肥”“鲜”“熟”组成“透肥”“透鲜”“透熟”,在句中作谓语、补语、定语,可以构成ABAB重叠式,后需加“的”,如:

[例31]汤烧得透鲜透鲜的。

[例32]这头猪透肥。

[例33]这个瓜透熟。

[例 34] 透肥的一块肉。

因此,盐城方言中的“透”不同于普通话中表示程度极深,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的“透”,如“情况糟透了”。由于盐城方言中“透”的组合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宜看作副词性语素。

从语用上看,普通话中充当补语的“透”多为贬义,而盐城话中“透肥”“透鲜”“透熟”则表达说话者主观上满意的感情色彩。

3.精

在语义上,“精”表示程度极低、极小。如:

[例35]你这件衣服精削,不冷啊?

[例36]这孩子不肯吃饭,小膀子精细。

在句法上,“精”只能修饰含有“+小”“+低”“+薄”等义素的单音节形容词,且数量有限,也适宜当作副词性语素,“精X”多作定语、谓语,也可构成ABAB重叠式,后需加“的”。

在语用上,盐城方言中用“精”表达说话者不如意的感情,因此不可以修饰褒义形容词。

4.焦

“焦”在盐城方言中也属副词性语素,组合能力比“精”和“透”更有限,只能与“干”搭配,在句中作补语,可以构成ABAB重叠式,后需加“的”,常表达说话者不如意的感情色彩,如“他把锅里的汤烧得焦干才想起来关火。”

5.很

在普通话中,“很”的一般用法是在形容词、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充当状语表示程度高,同时,也用在“得”后表示程度高,如“好得很”“热闹得很”等,属于次高级程度副词。在盐城方言中,“很”不作状语,“很X”出现在盐城方言中,是由于说话者受普通话的影响而用盐城语音说普通话,“很”在盐城方言中仅用在“形容词/动词+了+很+了”格式中,如:

[例37]肉烧烂了很了反不好吃。

[例38]太紧张不行,放松了很了也不好。

[例39]空调开了低了很了。

[例40]游泳游了很了脚会抽筋。

[例41]累了很了对身体不好。

在语义上,“很”在“形容词/动词+了+很+了”结构中表示事情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过于”。

在句法上,从上例可以看出,在“形容词/动词+了+很+了”结构中,形容词单音节、双音节皆可 ,“形容词+了+很+了”可以充当主语、谓语、补语。而用在该格式中的动词只能为单音节动词且必须含有“±程度”的语义特征,“动词+了+很+了”可以充当主语、谓语,且充当谓语时,通常后面还有另一小句,否则语义不能自足,如上述后两例若改成 “他最近熬了很了”和“他刚刚游了很了”则听话者觉得说话者语义未尽,需补全,即“他最近熬了很了,瘦了一大圈”“他刚刚游了很了,脚都抽筋了”。

在语用上,“形容词/动词+了+很+了”结构暗含了说话者的主观判断,表明状态或动作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含有说话者不满、不赞同的感情色彩。

(二)极高级:没底(mə□5 □i33)

1.语义分析

在盐城方言中,极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只有 “没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度”,表示性状、态度、情绪等程度极高

2.句法分析

“没底”可以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一般要加状语标记“地”,“没底地X”只能在句中作谓语,不能作主语、定语或补语。如:

[例42]这家伙没底地聪明。

[例43]家里几个月没人住了,没底地脏。

[例44]他没底地会说,说起来没底地凶。

[例45]他做生意发了财,现在没底地有钱。

3.语用分析

“没底”表达说话者强烈的褒义或贬义的主观色彩,如上例:“没底地有钱”带有说话者羡慕、感叹的态度,“没底地脏”体现了说话者厌恶的态度。

(三)次高级:苦(kəu33)、显(□□33)、温(vən31)、品(p □in33)、雪(□yo□5)、傻(sa33)、粉(fən33)、闯(□ □uɑŋ213)、挺(t□in31)、老(l□213)、多(to31)、远 (yo33)、 凶 (□i□ŋ31)、 特别 (t□ə□5)、 太 2(t□e31)、蛮(mæ31)、稀(□i31)

1.苦、显、温、品、雪、傻、粉、闯、挺、老

苦:~咸

显:~甜

温:~臭

品:~香

雪:~软

傻:~白、~亮

粉:~烂、~嫩

闯:~黄

挺:~硬

老:~远、~早

这组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组合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和数量有限的几个单音节形容词搭配。如“苦”只能与“咸”搭配,“显”只能修饰“甜”,“温”“品”只能修饰嗅觉词的“臭 ”和“香”,且都带有说话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如:

[例46]——这个(臭豆腐)温臭的什尼吃法啊?

[例47]——你吃吃看,包你吃起来品香!

[例48]这个瓜不丑,显甜!

同样,“雪”“傻”“粉”“闯”“挺” 修饰形容词也都带有说话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示形容词表示的性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盐城方言中“挺硬”的“挺”不同于普通话中“挺好”“挺贵的”的“挺”,普通话中的“挺”表示程度相当高,后可以加形容词或动词,具有类推性,而盐城方言中的“挺”只能修饰“硬”,表示硬的程度,是“笔挺”“挺直”中的“挺”的进一步虚化,不具有类推性。

以上9个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都可以与形容词组成ABAB重叠式,后面需加“的”,如闯黄闯黄的、傻亮傻亮的、品香品香的。“老”没有这种用法,不能重叠。“老”在一些方言中的组合能力很强,相当于“很”,如南通话中的“‘老’可以修饰性质形容词、某些心理动词及比拟动词‘像’,如:老疼哩、老赞成哩、老像哩”[6]。 而盐城方言中,“老”只能修饰“早”“远”,带有说话者轻微夸张的语气色彩,如:我今天老早就来了。他昨天穿了件透鲜的衣服。我老远就望见他了。

2.多、远、凶

“多”在盐城方言中作为副词作状语时,与普通话用法一样,在疑问句中修饰单音节形容词,询问程度、数量或用在“多……都”“无论……多……”格式中表示任何一种程度,在感叹句中,表示程度很高,含有夸张的语气,如:

[例49]到学校还有多远啊?

[例50]他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活动活动。

[例51]这天多闷哪!

此外,“多”还可以作补语,这种用法是由与其同形的形容词性“多”虚化而来的,作补语的“多”功能粘着定位,语义虚化。在盐城方言中,“多”只能修饰表示积极义的形容词、心理动词,不可修饰实义动词或动词短语,且“多”作补语时含有比较义,如:

[例 52] 大多了

[例 53] 好多了

[例 54] 快多了

[例 55]*讨厌多了

[例 56]*买多了(“多”为形容词时可以成立)

与作补语的 “多”类似的副词在盐城话中还有“远”和“凶”。“远”的结合面比“多”要窄,只能用在“差”的后面,表示相差的程度之大,含有说话者的主观色彩,与作补语的“多”一样含有比较义,如:这里的环境跟我们原来住的地方比真是差远了。

“凶”作补语在普通话中不用,是盐城方言特殊的程度副词,从语义上看,“凶”表示十分、相当、很的意义;从句法功能上看,“凶”不作状语,“凶”后常加语气词“哩”,如:好(得)凶哩、香(得)凶哩、难吃(得)凶哩。修饰心理动词、动词短语时,常加补语标记“得”,如:高兴得凶哩,紧张得凶哩,跑得快得凶哩。从语用角度看,“凶”相比普通话“十分、相当”突出了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语气更强,语气词“哩”又增加了说话者肯定的态度。“凶”的此种用法在近代汉语中已有印证,如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凶。”

3.特别、太2

在盐城方言中,这两个程度副词用法与普通话相同。“特别”意为非常、与众不同,修饰形容词、动词;“太2”多修饰褒义形容词或动词,用于赞叹,也可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否定式,加强否定语气。如:

[例57]这个电影特别好看!

[例 58] 太好了!

[例 59] 太不应该了!近年来,在盐城方言中也出现了“非常X”的用法,但实际上盐城方言中并不用“非常”,“非常X”与“很X”一样,是说话者受普通话影响,用盐城语音说普通话。

4.蛮、稀

“蛮”“稀”与普通话中的“挺”意思相近,表示程度高,但比“很”的程度低。“蛮”作状语,修饰单音节或双音节形容词以及心理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或补语。如:

[例60]这件衣服蛮好望的。

[例61]桌子上蛮脏的。

[例62]他字写得蛮好的。

[例63]学生全蛮欢喜他的。

[例 64] 我蛮讨厌他的。

“蛮”还可以修饰部分以能愿动词“会”“能”组成的动词短语以及“有+NP”结构,如:

[例65]他倒蛮会说话的。

[例66]这个学生蛮能吃苦的。

[例 67] 蛮有意思的。

可以看出由“蛮”构成的结构在句中作谓语且都要加上语气词“的”。从语用角度看,“蛮”本身不含任何感情色彩,去全句的感情色彩由其所修饰的成分或语境决定,如相同的成分“蛮多的”,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这家店里品种蛮多的。”“他一天到晚花样精蛮多的。”前者体现说话者喜爱的感情色彩,后者则体现厌恶的态度。

“稀”在不少方言中也使用,如洛阳方言和扬州方言。盐城方言中,“稀”与“蛮”相同只能作状语,后面必须有语气词“的”,构成“稀X的”结构。但“稀”修饰含贬义或消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补语,表达说话者不如意、厌恶的感情。在扬州话中,“稀”不可以修饰双音节形容词或动词,而盐城话则可以,如:

[例68]那个人长得稀难望的。

[例69]菜烧得稀难吃的。

[例70]今尕外头稀冷的。

有时,“稀”虽然修饰中性词,该词本身不包含褒贬义色彩,但“稀”本身带有说话者厌恶的感情色彩,因此全句的感情色彩也由此改变,试比较:

[例71]这部电影挺长的。(普通话,客观陈述“电影时长长”这一事实,无感情色彩。)

[例72]这个电影蛮长的,太过瘾了。(盐城话,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

[例73]这个电影稀长的。(盐城话,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

(四)较低级:有点尕(i□33 t□33 ka)、不大(pə□5 ta35)

1.“有点尕”

“有点尕”即普通话中的“有点儿”,用法相同,表示程度不高,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回答问话时可以单独使用。如:

[例74]这个人有点尕傻。

[例75]心里有点尕不定当。

[例76]——你累不累?

[例77]——有点尕。

2.不大

表示程度浅,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多为积极意义,但由于“不”的否定含义,因此整个结构表达消极意义或否定意义。如:

[例 78] 不大好

[例 79] 不大舒服

[例 80] 不大高兴

[例 81] 我不大想去

[例82]他要考试了,最近不大出去玩。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普通话中“不大”可以用在动结式扩展形式中,构成“动词+不大+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如“这本书看不懂“。在盐城话中需把“不大”提前,构成“不大+动词+得+形容词/动词”结构,即“这本书我不大看得懂“。又如:

[例83](普通话)这个问题我想不大通。

[例84](盐城话)这个问题我不大想得通。

三、结论

通过对盐城方言和普通话中程度副词的对比研究,利用普通话程度副词的研究方法,逐个对盐城方言程度副词进行语义、句法和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在34个程度副词中,只有10个与普通话用法完全一致,其余24个程度副词在语义、句法特征、语用特征上均带有明显的方言特点,这些特点特别体现在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中,且盐城方言特殊的程度副词大多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反映了鲜明的地域特点。

[1]马真.表示程度浅的副词“还”[J].中国语文,1984(3).

[2]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31.

[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张颖炜.南通话程度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补语盐城副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