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一站,GOOGLE?——从Google看传统媒体转型中的技术建设演进方向

2014-02-08闫城榛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9期

文|闫城榛

当前,传统媒体的技术部门已经从项目维护上升到了技术管理阶段,一方面是接听业务部门的电话,了解需要服务的内容,然后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技术部门还要应付网络联接不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重装、查杀病毒等工作。另外一方面是技术部人员充分利用媒体的业务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直接主导信息化系统的调研、设计与实施,通过技术部对信息化系统进行选型、设计、实施、推广,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技术项目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有力可靠的技术队伍。

如今移动媒体,微博,微信,开放平台等时刻在震动着我们的神经,许多传统媒体已经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借助自身优势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系统就是其中的器。技术部门除了项目维护和信息系统?建设外,要逐步从最初的技术支持者变为业务变革的决策者与推动者,配合报社发展战略,确定信息化发展方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报社的业务发展上,从而真正达到“创新之器”这个目标。

原则Google的创新九原则

即便是在以创新著称的互联网公司中,Google的创新也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搜索引擎、Gmail邮箱、网络文档编辑器,还是Google地球,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以及最炙手可热的“云计算”,Google在技术方面都走在了最前沿。Google是典型的技术领先型企业,它证明了,技术不仅可以影响企业战略,当技术足够强大的时候,技术本身就是战略。

想知道是什么让Google成为生产力与创造力的圣杯?当然不是喝山景城脚下的神水。而是贯彻其首席社会布道师(Chief Evangelist) Gopi Kallayil 所谓的Google创新九原则。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均可从

回顾中国报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变化,从汉字激光照排到新闻流程采编系统,再到报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始终驱动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Google的创新文化中偷师,当然,媒体也不例外。

1、创新无所不在

自顶向下也好,自底向上也罢,创新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甚至是你最想不到的地方。比方说,一位给Google员工看病的医生指出Google有责任帮助那些搜索“如何自杀”的人。这番话令Google调整了搜索结果显示,使得屏幕顶端显示出美国预防自杀热线的电话号码。此后很快拨打热线的数量就增加了9个百分点。后来在许多国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2、聚焦用户

钱的事情以后再担心,首先要聚焦用户,其他的东西自然水到渠成。当用户输入几个字母时就展示搜索建议,Google通过这样的预测性分析改进搜索速度。该即时搜索功能为每位用户的每次搜索都节省了若干毫秒。Google的销售人员担心此举会缩短客户浏览广告的时间,但公司仍继续并相信此举值得冒险。

最终结果如何?感谢即时搜索,Google测算该功能推出1年之后节省下来的时间相当于返还人类5000年。“打造出色的用户体验,收入会照顾好自己的。”Kallayil说。此外,会有更多的客户被你的产品新带来的好处所吸引。

3、以好十倍为目标

如果你只想着改进10%,那你只会看到增量式的变化。如果你希望激进的、革命性的创新,那就想想10倍的改进,这会迫使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比方说,2004年,Google开始Google Book项目,提出要将全球信息组织起来并对历史上所有印刷过的书本进行数字化,这是一个巨大挑战。

Google联合创始人开发了自己的书籍扫描仪,刚开始时还要人跟着扫描仪的节奏来翻页。可现在Google已经扫描了当初计划扫描的1.3亿本书中的3000万,全球几十家图书馆都在参与该项目。

4、靠技术洞见 放手一搏

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如果放手一搏,就能引发重大创新。想出无人驾驶汽车的是Google的工程师而非汽车业—因为他们没有对数百万因为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交通死亡熟视无睹。Google Maps、Google Earth、街景汽车—开发无人汽车的一切组件均已准备就绪。加上与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团队的协作,Google工程师已经生产出实验性的无人车,可以在太浩湖和湾区之间自由穿梭,让盲人可以更加独立地外出开车购物或办事。

5、交付、迭代

不要等到一切皆完美,要早交付,多交付。让用户帮你“升级”。2008年Chrome发布时,每6周 Google就会推出一个改进版。“现在Chrome用这种办法已经在许多国家攀上了浏览器No.1的位置,”Kallayil说:“你的产品也许并不完美,但请相信,用户会把完美还给你的。”

6、给员工20%的自由时间

赋予员工20%的工作时间来从事自己热爱的项目,哪怕该项目并不在公司的核心任务或使命范围。“他们会用自己的创意思考来愉悦你,”Kallayil保证说。在Google,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每周有一天的自由时间去折腾自己喜欢的创意。这些创意里面有很多最终都转化成了产品或产品改进。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位计划去西班牙旅游的工程师发现自己无法获得入驻旅店的近景,因为所在街道太窄,街景车进不去。后来他改装了街景摄像机,装上特制的Google三轮车,用来到汽车进不去或不给进的旅游景点拍摄。

7、默认开放流程

把你的流程向所有用户开放。集思广益,靠用户集体的力量去获取奇思妙想。Google创建Android平台时知道,自己无法将地球上最好的开发者都招致麾下。因此,它“默认开放”,鼓励Google以外的开发者为每天使用Android设备的10亿用户开发app。“生态体系就是这样形成的,”Kallayil说“在营销上,Google也向用户请教如何推销其语音搜索app,有的孩子还发来一些聪明的视频,其水平之高足以与大广告公司的东西匹敌。”

8、失败是好的

失败不应该背负污名。如果你不怎么失败,说明你的尝试还不够努力。在Google,只要产品无法发挥出最大潜力就会被扫地出门,但公司会从中择取最好的功能。“实际上,失败是一种荣耀,”他说:“失败是通往创新和成功之路。你可以自豪地失败。”

9、要有使命感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Kallayil说:“Google的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目标感。我们相信自己的工作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着千百万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

管理Google的“德鲁克式理想”和“创新生态系统”

不断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之一,以工程师为主体是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架构的特色。Google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一直秉承着“我们只雇佣最聪明的人”的人才宗旨,Google相信,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其两位创始人甚至对于所有领域的人才都偏爱有加,如果你是脑外科或是火箭研究领域的博士,也可能有机会去Google工作,现在Google的员工中就包含一名火箭领域的科学家和一名脑外科医生。

“Google是以研发人员为中心的公司,倡导‘工程师文化’。因此Google倡导并鼓励一种创新、民主的企业文化,从工程师的观念创新,落实到产品设计营销,最后延伸到管理,在Google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前Google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邓涛说。

毫无疑问,Google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吸引人才的能力,以及适合新人发挥的企业文化。

Google主张开放自由、民主的企业文化,“Google一直秉承吸引最聪明的人才来Google工作的理念,要想吸引最聪明的人来创新,就要先给人才创造一个非常开放、宽松的环境。管理上的‘民主’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面对下属的提议不能直接回复‘NO’,而是得说可以考虑如何帮助他发展。”

“Google希望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氛围,使大家能够和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各种创意一个去试验的机会。可以想象,如果在互联网企业中形成‘领导说不可以就不可以’的文化,企业又怎能领先技术发展?产品又怎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所以,在Google,我们强调:第一是要允许你做;第二是给你资源帮你做;第三是允许你犯错误。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创新文化,要让每个人的想法、有机会去实现。”

Google拥有Google文化委员会,在督导文化推广的同时,也倡导一些活动主题,由员工来组织相应的活动,比如社区活动、环保活动和资助残疾人活动等。员工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参与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有人把Google式文化创新称为德鲁克式理想——“工作应当体现人的社会价值,如机会、社交、认同以及个人满足,而非仅仅反映成本、效率一类的商业价值”。Google成功证明了德鲁克式理想的先进性,“传统的先对员工产生怀疑,而后防微杜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并非最好的解决办法。优秀的管理者应尽全力给予员工信任,并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过分关注眼前利益而做长远打算,才能为企业的发展铺好更宽阔的道路。邓涛认为,“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创新,而且可以有效地节约管理成本,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Google的员工从来不用在乎早上闹铃会不会准时响起,员工可以悠然自得地去上班,如果你看见急匆匆赶往办公室的员工,那绝对不是担心迟到,也许是为了和同事会合去享受Google提供的免费大餐。Google提倡的弹性工作制不同于其他企业,Google充分相信员工,把工作时间的掌控权交由员工,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安排时间。

很多人评价,在Google工作更像在自己家办公,饿了可以去吃东西,中式的、西式的,如果你不怕发胖,可以尽情地吃;困了可以小睡;玩兴大发时可以和同事PK一场桌球;哪里不舒服了,随时可以享受到按摩师的到位服务。在Google看来,这是福利,更是为员工打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我们相信每一位来Google工作的员工都是聪明人,聪明人都会自己安排好时间,自己主动去工作。”邓涛说,“Google有数不清的项目经理,但没有人坐在那里等待上级安排工作,大家都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项目。”

在时间安排上,Google制定了一个政策,将创新列入员工的工作时间预算,要求技术人员花80%的时间在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上,其余20%则用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技术项目上,这就迫使员工必须腾出时间来搞创新。善于利用失败和混乱谷歌快速地推出大量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并不完美,但谷歌会让市场来选择,这样创新的失败成本也是最低的。

搜索发创意的公司文化谷歌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把员工当作最重要的资产,它为员工提供了很多激发智能的机会,并营造了很好的知识工作环境,以独特的公司文化吸引了最聪明的人才。一般来说,创意的构思过程是混乱无序的,但谷歌却以一套以数据为驱动的创意评估流程,很好地平衡了这种无序性,谷歌对于分析和数据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绝大多数公司。

你会发现,Google的创新绝不是两个技术天才造就的。Google确实拥有很多技术天才,但Google的创新的根源还是拥有一个很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心态一脚踩在科幻小说里

成功和失败的大名单

Google有一张颇长的、非常多样化的创新项目名单,当中既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也有许多尚未成功甚至已宣告失败的例子。有的创新带来的变化是如此之大,甚至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Google Instant让搜索在瞬间就可完成,Google街景 让我们对世界的探索细化到了以街道为单位的级别,Google Fiber则希望把目前的平均宽带网速提升到百倍以上。

Google还有一些创新是看得见的“新”东西,他们已经或将有可能让我们的生活从此焕然一新。Google Wave,如果大家能够充分理解它的话,就有可能完成了这一改变。现在,Google两个尚未完成的创新也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和充满未来感Google Glass。

今天的噱头,也和明天有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今天的噱头也只是噱头而已。但有的时候,这些噱头有可能会成为明天人人必备的产品。当Google Glass初次被披露出来时,互联网上不乏嗤笑声,称它样子愚蠢、过于科幻,是不会有人戴着它在街上走动的。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个噱头玩意,必败无疑。

创新指的是新东西的创造或是现有事物被以全新的办法应用。创新是创造的前沿,或是有独到的全新见解,又或者是找到新的办法让现存的事物变得更好。

Google Glass是成是败,我不知道。Google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Google正努力把这项新的技术实现出来,而这正是关键所在。所谓创新就是着眼未来并努力创造未来。

创业精神

2011年年初,当Google宣布Larry Page会接替Eric Schmidt上任CEO一职时,Page就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里称:“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把Google打造成为一家拥有和创业公司一样的灵敏、灵魂、激情和速度的大公司。”

创业公司的原则和方法通常都不适用于像Google这样的全球性大企业。他们的风险和回报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成立创业公司所需的精神也并不容易在大公司看到。一家知名公司并不需要创业公司创始人所需的信念:他们的idea 能在获得成功的同时给他们带来金钱。

但其实,或许Google真的和创业公司差不多。2008年,当FastCompany的Chuck Salter参观Googleplex时,他就曾表示:“无论他们是在为盲人设计搜索工具,还是在为同事准备午餐,这群人真的觉得自己的作为可以改变世界。”

Salter还提到了Google“创造性的无畏(creative fearlessness)”,在他报道了Google前瞻性的Google Glass和无人驾驶汽车以后的四年,这种无畏更加明显了。

成就伟大的种子

有许多人都曾批评Google,说他们最好的idea 都是买来的,而不是自己创造的。Android 操作系统就是一个例子,它其实是Andy Rubin 的创业公司的组成部分,直到2005年被Google 收购。

但这的确称得上是创新。idea的产生和创造并不是创新的外在部分。通过保持好奇心和前瞻性的思维,Google认识到了Android等idea和产品的可能性,并帮助把它们给实现了出来。同样,Google也通过Gmail全面提升了电子邮件的体验,这也是创新之举。当然了,Google并没有发明电子邮件,但它却通过前所未闻的存储空间、内置聊天工具、Google Voice等,永久改变了电子邮件的整个格局。

创新 ≠ 成功

我们被告知说,错误其实是好事,错误的发生意味着我们正在尝试新的东西,意味着我们在学习、在成长、在推动自己前进。但是,当失败发生在像Google 这样的大公司身上时,他们又往往会受到外界的批评。而Google的失败“事迹”可远不止一件两件。

认识失败,这个很关键。而Google做到了。按照福布斯的说法,Larry Page一直都抱持这样的观点:“不是每个创新都能变成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但是一家大公司须得狠下心来下些赌注,哪怕它们当中有些无法投入市场,有些无法成功规模化。”

而Google持之以恒地这样做着。他们继续赌些无法成功规模化的、甚至会失败的项目。但是,只要他们这样做,他们就朝着改变世界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他们朝着能获得回报的、能改变我们生活的创新勇往直前。他们能学到新的东西,让下次创新的尝试更有成功的可能。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一脚踩在科幻小说里、踩在荒谬里,因为科幻小说是有机会成为科学事实的。一旦有了创意,就需要有人心甘情愿地尝试把这些创意变成现实,而这正是我在Google 身上看到的。这就是创新的要义所在,无论成功与否。

传统媒体“创新之器”的四项能力

信息消费的前提之下,移动互联网成为了所有传统产业新的转型点和突破口,谁先抢上谁就可以获得未来的发展,但如何挤进互联网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因此传统的技术部门除了建设好、维护好软硬件外,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科学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业务规划,二是技术规划;业务规划不只是系统的流程、结构和软件编程等系统层面的规划设计工作,更应该强调业务流程、媒体融合、应用整合的设计思想和执行路线。过去我们需要出报就上一套出版系统,需要做网站就上一套CMS系统,而目前媒体正在融合,媒体资源也在逐步整合,客户个性化服务也成为一种趋势,技术部门不能简单选择一套系统来满足当前需求,而是应该首先理解报社业务变革思路和方向,站在媒体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当前以及将来业务发展,推动优化业务流程。在技术规划上,要结合目前的技术现状,制定出适合长期发展的技术路线、标准以及实施步骤,例如最近几年新媒体也不断推陈出新,手机、微博、微信都成为了媒体发布新闻内容的通道,每一次产生了新的媒体通道后,不能都从头调研、论证和选择技术产品来达到目标,而是要快速的对接,这就要求技术部在全媒体应用系统规划时有整体和长远的眼光,既要考虑到当前应用的整合,也要为报社建立扩展应用和内容标准,这样才能快速发展新媒体,完成媒体在各种终端的全面覆盖。

规范的项目管理:有了很好的规划和设计后,自然就会产生需要实施的项目,而一个媒体的应用系统,大多是由多家技术厂商提供,随着媒体的转型,系统之间集成要求就越来越高,也涉及到和现有系统的衔接,这样项目的复杂性也会越来越高,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等因素,所以信息系统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有些人认为项目管理是技术厂商的事情,让技术厂商直接和最终使用者沟通就好了,其实项目能否成功,既需要技术厂商有很好项目管理和开发能力,同时也需要媒体有很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一个媒体的系统都由多个部门同时在使用,这么多部门在运作项目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摩擦,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当一个业务流程出现变化,需要调整多个系统,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和多个技术厂商,这就需要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协调报社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充分理解报社的业务流程和各个部门的诉求,和业务部门沟通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再协调多个技术厂商来共同实现,让系统更加贴合最终使用者,因此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能够让项目顺利有序的推进,以达到规划的目标。

灵敏的商业嗅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媒体带来的变化就是“眼球经济”,谁能让读者聚焦的时间最多,访问时间最长,谁就拥有注意力,谁就掌握着媒体发展的未来,很多商业模式并不是从开始就非常清晰,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不断吸引到更多用户参与时,才逐步探索出商业模式,在聚集人气的过程中,很多系统是从对用户有价值和粘性的应用开始,不断更新和改进,当人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商业模式就会应运而生,因此要求技术部门也需要具备灵敏的商业嗅觉,借助技术催生商业模式。以英国《卫报》举例,API和开发性平台都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卫报认为自己与其控制着内容让他在服务器里面睡大觉,不如把他开放出来,吸引更多的合作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粘性,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销售,《卫报》技术部门引入开放平台的技术思想,结合自身当前的资源优势,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可靠的合作伙伴:在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技术平台的搭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新媒体的形式多样,技术和运营模式也在持续创新,信息系统的也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部门就要寻找适当的技术公司作为合作合伙,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选择合作伙伴不能仅仅从价格或者规模去选择,而是要选择那些能够持续创新并长期专注于媒体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公司,具体要具备哪些特点呢?一是要拥有核心技术和先进商业模式,能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能够提供整体方案的公司,才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和报社一起规划业务和技术,才能避免系统成为一个个孤岛;二是要能够保持和秉承自主创新精神,长期为报社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够持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满足报社的长期发展需要;三是要有本地化服务团队,新媒体往往都是7*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当系统需要维护和升级时,能够快速相应,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最可靠的技术保障。

传统媒体因为具备独到的观点和高质量的内容,赢得了在传媒业的主导权和制高点,而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特点是搭建平台、借助渠道、构建生态圈,其中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部门通过灵敏的商业嗅觉,规划出传统媒体长期的技术战略,运用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并借助可靠的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才能很好的助推传统媒体实现成功转型。

版权重构传媒游戏规则

……央视、湖南卫视这样的强势内容方开始对视频网站捂紧自己的版权资源,而视频网站不论是引进内容还是自制内容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和限制,视频行业似乎陷入了一场竞争死局,传统广电用互联网的玩法会反噬视频网站吗?传统报业早在几年前就收到新媒体的冲击,并试图挑战当时新兴的四大门户网站,进行了持久的传媒保卫战,但结果并不如人意。而这一次传统广电的奋起,会令故事有不一样的结局吗?……

YOHO!打造的“潮”逻辑——专访YOHO!总裁(创始人)梁超

媒体电商化才露尖尖角,在媒体还没整明白电商化怎么个玩法的时候,走在潮流前线的梁超带领着他创办9年的《YOHO!潮流志》杂志和6年“YOHO!有货”电商平台,已经又开始发散“潮”的逻辑思维,酝酿着一场新的变形记……

下一站,Google?——从Google看传统媒体转型中的技术建设演进方向

……即便是在以创新著称的互联网公司中,Google的创新也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搜索引擎、Gmail邮箱、网络文档编辑器,还Google地球,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以及最炙手可热的“云计算”,Google在技术方面都走在了最前沿……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新媒体凭借其多样性、个性化、渗透式的传播,为媒体业带来了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又一次全新的变革。由于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创作活动越来越多,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版权侵权案件接连发生,如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事件、百度文库侵权事件等,此类重大案件发人深省……

多轴遥控飞机在影视航拍中的应用

……随着影视科技的发展,为了展示更好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多的航拍画面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现如今,如果拍了一部没有航拍的电影,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哪怕是为了凑镜头都会插入一些航拍画面,这样才能体现自己作品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本文就从多轴遥控飞机在影视航拍中的应用谈起,说一说遥控航拍中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