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社区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4-02-08罗碧如杨晓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信念保健婴儿

杨 弋,罗碧如,杨晓丽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各省市应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等服务。社区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疗体系的基层单位,逐渐成为儿童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健康教育作为儿童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充分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重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将有利于促进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2]。为此,本研究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运用到儿童保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12月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次儿童保健的210例婴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早产儿、出生时存在听力疾病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婴儿。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9—10月入院婴儿为干预组,其主要照顾者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健康保健;11—12月入院婴儿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保健。

表1 两组婴儿主要照顾者基本情况比较〔n(%)〕

Table1 Comparison of caregivers′ social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对照组(n=105)干预组(n=105)χ2值P值主要照顾者与孩子的关系071>005 母亲62(591)66(629) 父亲6(57)4(38) 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37(352)35(333)主要照顾者职业状态177>005 离退休30(286)32(305) 全职家务55(524)60(571) 在职工作20(190)13(124)文化程度094>005 小学以下14(133)10(95) 初中18(171)17(162) 高中/中专20(191)23(219) 大专及以上53(505)55(524)家庭人均月收入(元)378>005 <100016(152)10(95) 1000~55(524)49(467) 3000~24(229)30(286) 5000~10(95)16(152)

1.2 方法

1.2.1 研究人员选择 参与本研究的4名成员均为社区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工作年限≥5年,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1名、护师2名。均具有丰富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项目开始前统一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健康教育的规范和一致性。

1.2.2 干预方法

1.2.2.1 干预组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保健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流程,由研究小组成员对婴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多形式与系统的健康教育[3]。教育原则为循序渐进,不断强化,逐渐深入。(1)定期举行儿童保健知识讲座:在婴儿首次入院建卡后,由研究人员每周1次向婴儿主要照顾者讲解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家庭护理知识,使其充分了解婴儿期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2)使婴儿主要照顾者了解按时进行健康保健和合理膳食的益处和障碍:研究人员向家属讲解健康保健时间、内容,应用图片、多媒体、画册等形式对家属进行培训,及时与家属沟通,探讨家庭护理及定期健康保健的困难,让家属知晓规律进行健康保健的益处。(3)帮助家属树立定期健康保健、合理膳食的信心:研究人员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健康保健过程中对婴儿的家庭照顾及母乳喂养、合理膳食给予特别指导,帮助家属树立家庭护理的信心[4]。(4)充分认识影响婴儿主要照顾者坚持定期行健康保健的因素,督促婴儿主要照顾者做到规律健康保健:向其发放健康保健手册及卡片,提供儿童喂养相关知识的网址,提供社区咨询、电话咨询服务等。健康保健内容包括:婴幼儿喂养、辅食添加、患病等情况的检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2.2.2 对照组婴儿接受常规儿童保健 常规儿童保健以测量婴儿身长、体质量、头围、视力、生殖器、动作发育等常规性保健内容为主,根据婴儿发育情况提供相关知识[5]。

1.2.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婴儿健康保健5个月时的生长发育、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及对健康保健的满意度。

1.2.3.1 生长发育 身长和体质量。生长发育状况采用WH0 推荐的综合评价标准,按婴儿的年龄别体质量(W/A)、年龄别身高(H/A)、身高别体质量(W/H)进行综合分析[6-7]。评价标准:(1)低体质量:低于W/A中位数2个及以上标准差。(2)肥胖:超过同性别W/H中位数2个及以上标准差。(3)生长迟缓:低于H/A中位数2个及以上标准差。

1.2.3.2 营养性疾病监测 包括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贫血诊断标准[8]:(1)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及急、慢性感染等病史。(2)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头发细黄而稀疏,常伴厌食、乏力、精神不振、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症状。(3)血红细胞数降低,血红蛋白3个月龄内<100 g/L。血清铁降低,维生素B12或叶酸水平下降。(4)骨髓像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多。(5)铁剂和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8]:(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形腿、X形腿。(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3)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4)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病史:近1~2个月缺乏日照,且未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人工喂养儿,食欲不振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诊断依据:(1)有2项主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和维生素D缺乏病史者;(2)有1项主要体征和2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和维生素D缺乏病史者;(3)有2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和维生素D缺乏病史者。以血清25(OH)D3水平、血生化与骨骼X线检查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

1.2.3.3 健康保健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此调查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计,包括服务态度、诊疗水平、候诊时间、技术操作、环境设施等5个维度10个条目,共100分,每个条目有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非常满意计为10分,满意计为8分,较满意计为6分,不满意计为0分。在行健康保健5个月时发放,调查两组婴儿家属对健康保健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比较

2.1.1 两组婴儿体质量和身长比较 经过5个月的保健和健康教育,干预组男婴、女婴的体质量、身长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Table2 Comparison of weight and leng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5 months′ health care

组别例数男婴体质量(kg) 身长(cm)女婴体质量(kg) 身长(cm)对照组105835±0846805±207779±0686755±173干预组105865±0936928±211817±0896804±222t值325252322892-9420P值000100010010<0001

2.1.2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两组婴儿生长迟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低体质量和肥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n(%)〕

Table3 Comparis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例数生长迟缓低体质量肥胖对照组1056(57)10(95)16(152)干预组1051(09) 2(19) 4(38) χ2值236566796P值>005<005<001

2.2 两组婴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比较 干预组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 健康保健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婴儿家属对健康保健满意度得分为(96.2±1.5)分,对照组为(91.2±1.1)分,两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8,P<0.05)。

表4 两组婴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比较〔n(%)〕

Table4 Comparison of infant nutritional disease incid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例数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照组1057(67)8(76)干预组1051(09)2(19)χ2值325378P值<005<005

3 讨论

3.1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健康信念模式最早由Hochbaum于1958年提出,其后经Becker、Rosenstock等社会心理学家修订逐步完善,是目前用以解释和指导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模式[9]。健康信念模式遵照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并认为健康信念模式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10]。

本研究发现,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干预组婴儿身长、体质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低体质量及肥胖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儿童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在进行干预时,干预者通过图片、多媒体、画册、讲座等途径,充分使婴儿的主要照顾者了解婴儿期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强调不规律健康保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提高了照顾者对健康保健的依从性,增强了照顾者对喂养婴儿的信心,促进了其定期行健康保健和合理喂养的健康行为,使婴儿能够更加健康成长,进而促进了婴儿的生长发育[11-12]。

3.2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婴儿营养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经过5个月不同的保健方式,干预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组更注重强调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运用个体化、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建立医护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电话咨询等服务,该模式对婴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9,13-14]。

3.3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最直观的指标,是体现服务水平的关键。本研究显示,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干预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儿童保健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服务水平。这是由于健康信念模式强调主观信念及感受,其核心部分是个人信念和个人认知,干预组从一开始就加强了认知方面的教育,家属对婴儿成长中自身所发挥的作用有清晰认识,并且通过保健人员多途径的讲解更加了解到其行为改变的益处和方法,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因此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较高评价。本研究采用的满意度调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计并应用多年,效果良好,故未再行信效度分析。

来自本文更多的信息:

健康信念模式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的重要模式。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儿童保健服务,可使家属充分了解婴儿期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于健康保健过程中对家庭照顾及母乳喂养、合理膳食给予特别指导,帮助家属树立家庭护理信心,并提供儿童喂养相关知识的网址及社区咨询服务,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高翠兰,李贵英.探索新形势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44-145.

2 何然敏.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88-89.

3 陈静.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2,6(12):50-51.

4 邓玲.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1):592.

5 赖丽珍,何少杜.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6):15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S].2009.

7 袁平,王晓莉,王燕.我国常用的三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比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16(6):682-684.

8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 Kloeblen AS,Batish SS.Understanding the intention to permanently follow a high floate diet among a sample of low-income pregnant women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1999,14(3):327-338.

10 黄仕明,李江旭,王秋梅,等.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COPD患者疾病认知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10):1136-1138.

11 尹光霞,许向东,梁月琴.266例健康儿童生长发育体检结果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6):841-842.

12 刘婷婷,曾坪,钟俊,等.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3428-3430.

13 鲁静.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55.

14 朱安国,焦鹏涛.不同哺乳时间间隔对婴儿体格生长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2,27(7):631-632.

猜你喜欢

信念保健婴儿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艺术家婴儿推车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