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两大理论体系关系,提升大学生理论自信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2014-02-07应金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化成果

应金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厘清两大理论体系关系,提升大学生理论自信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应金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从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政治问题的高度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阶段性、相承性、创新性、开放性、发展性、开放性和本土性,提高概论课有效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自信和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中心内容。概论课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而设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理想信念。为达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提升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笔者认为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七大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培养大学生在理论的成熟中坚持理论自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个有机整体,要从整体性去把握。首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次从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来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这两大成果的精髓。第三,从形成过程来看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第四,从主题上看都是寻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有着相同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外,每个理论成果本身是个完整的体系,毛泽东思想不仅仅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还包含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个整体,包含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因此整体性体现了理论的成熟,在讲概论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时,论述毛泽东思想时不仅要充分把握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还要讲毛泽东思想中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即把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精华要在第一课时中有体现,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毛泽东思想,避免割裂。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不仅从第四章作为连接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要把第五章总依据、第六章总任务、第八章总布局及其他相关章节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最后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这样,理论成果自成体系,理论成果之间相关,两大理论成果统一在中国化中,充分显示了理论的成熟,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理论渊源的认识,提高理论自信。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阶段性,培养大学生在对理论规律性的认识上增加理论自信

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500多年时间,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可以从六个时间段来看,第一个时间段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时间段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时间段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第四个阶段是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第五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六个阶段是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第五个阶段是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第六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理论形成是有阶段性的。

史学界对近代中国、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三段历史断代划分,把1840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现代中国一般从1949年为起点,当代中国一般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3月就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毛泽东思想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这种阶段性让我们看到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凝结着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根本的梦想。这样才会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因此概论课要从历史角度,从历史进程及发展阶段来把握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什么性质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革命的步骤和前途是什么的基本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经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在第五章总依据中要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发展阶段,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从长期性和阶段性认识理论的规律性、科学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自信。

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相承性,引导大学生在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增强理论自信

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邓小平理论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提出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毛泽东在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有继承性;与1956年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继承性。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兼顾,应该是汲取了毛泽东在1957年2月作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关于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这种发展阶段理论列宁也曾提出过,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步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当中也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对于台湾问题毛泽东就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与后来的一国两制思想一脉相承。

这种相承性其实就是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有的还不够成熟,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如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因此概论课中在把握两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同时,要从相承性上去看理论发展的渊源和脉络,可以有力回应国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组织学生对《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原著进行学习,同时把辅助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结合起来,在相承性上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让学生有理论的坚信和自觉。

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创新性,培养大学生理论自信该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和创新思维

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党的事业每一次大的发展进步,每一次大的历史跨越,都源于思想上、理论上的觉悟觉醒。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是现代中国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立足中国实际,回答中国问题,推动中国发展,两者都带来了实践上的新突破新跨越,如毛泽东思想中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标志着战略思想和深层理念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最显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中可以看到党的理论创新的强大力量。其次两大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如夏东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探析》中指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基本内核;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主要品格;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显著特征。第三,在当代中国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也是理论创新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概论课要充分展示两大理论成果体现的理论创新,如第九章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六章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五章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理论、第十二章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都体现了理论创新,引导大学生学习党90多年奋斗历程,学习这九十多年的理性升华,在第八章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学习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从而加强理论坚定。

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性,让大学生对理论的生命力充满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从1921——1927党的幼年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1927-1935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1935-1945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5年后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1978年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基本命题;从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理论有了理论概括;从十三大到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形成思想体系;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于2000年2月第一次提出,到2001年7月,江泽明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002年11月,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同样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2003年十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握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对事物的认识还是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发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理论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历史。因此从两大理论体系上可以看出理论的生命力。概论课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国情,走入农村,开展调研,从而深刻认识到理论,只有成为自己的,才有生命力,只有植根中国国情,才能持续发展,学生才会在理论的批判中学会吸收。概论课要让学生去面对实践中的问题,去理解掌握党的历史上理论如何发展去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入思考,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比如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物权法、房价、股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等,从理论回答实际问题中感受理论的生命力,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自觉运用理论。

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开放性,引导大学生在放眼世界中增强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都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开放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两大理论体系渊源来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当时的社会实践出发,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并密切关注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没有开放的思想和理论,没有吸收市场经济的好的地方,也就不可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次从实践探索来看,毛泽东思想在形成过程中,面对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苏联,而且是“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认为关起门来是不行的,1978年后,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开放、扩大开放、全方位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走向成熟的。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发展的路径看,不排斥人类文明的一切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吸取了西方和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兼容并包开放的文化,是个开放体系,才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实践的深入还将面向未来的开放格局。

概论课就要培养学生开放的视角、开放的理念,在两大理论体系中学习开放的理论品质;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感受学习理论的发展成熟;在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在开放中学会中外比较,在比较重学会坚持和坚守理论。

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和的本土性,让大学生在中国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中夯实自信的基础

本土性是指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都彰显了中国特色。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来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去构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从民族文化环境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毛泽东用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来概括我党的思想路线,并且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用中国实际来体现中国特色,如关于“三农问题”,近代中国有三次土地革命,从土地革命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众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始于毛成于邓”,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发展阶段,概论课要让大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是盲目的、主观的,而是有着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作坚实基础。大学生在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中能了解两大理论体系的本土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觉地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就能走向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让青年学生有坚定的理论认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那么在理论课上应厘清两大理论成果的脉络关系,让青年学生在理论的自信和自觉中形成道路的自信和制度的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肖贵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42.

[2]付建龙.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关系[J]. 求实,2009,(6):8.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4]夏东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26-28.

[5]张钦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J]. 改革与开放,2009,(6):32.

[6]夏东民,汤继荣.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6.

【责任编辑:黄素华】

Promoting Students’Theoretical Confidence by Clarifying Two Theories

YING Jin-ping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315012,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clarify seven features of Mao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history and politics to promote course efficiency,thus developing students’theoretical confidenc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ism; theoretical confidence

G411

A

1671-9565(2014)03-032-06

2014-08-14

2013年度宁波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接受机制研究”(编号SGXSZ13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应金萍(1970-),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中国化成果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