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式加温湿化系统与湿热交换器效果比较

2014-02-07李雅芬汪红飞黄小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热交换器性肺炎气管

李雅芬,汪红飞,黄小丽

(临安市人民医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失去了自然温湿化作用,易导致肺部感染甚至肺不张,成为气管切开的主要并发症[1]。目前主要有微量泵持续湿化、人工鼻、加热温湿化等方式[2]。加热温湿化模仿了机械通气的湿化,使用渐普遍。我院对加温湿化进行改良,将加温湿化与文丘里供氧进行了组合,提供给患者的温湿化气流明显提高。现就我院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我院ICU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气管切开病例共64例,年龄42-75岁(平均56±2.61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病因为:脑外伤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脑卒中23例,CPR术后5例,MODS13例,APACHEII评分为17-28分,平均22±1.67分。

2.方法。采用抛硬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针对病因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营养支持等。两组患者均接受湿化治疗,治疗组采用文丘里吸氧装置连接氧气后接入加温湿化装置,加温湿化采用新西兰产费雪派克(Fisher&Paykel)温湿化装置,使用螺纹管连接“Y”型接口至密闭式吸痰管,连接气切套管,温度计置于“Y”型接口,吸入氧浓度根据病情调节。对照组采用湿热交换器,氧气管道连接于湿热交换器,湿热交换器连接密闭式吸痰管后连接气切套管。

3.观察指标。观察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肺部啰音、痰液粘稠度,定期复查胸片以及血气分析,做痰液细菌培养。

痰液粘稠度标准[3]:1度痰液如米汤样或者泡沫样,吸痰后无滞留;2度痰液较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3度痰液明显粘稠,吸痰后大量滞留。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标准》。

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及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均采用两组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2 Independent Samples Nonparametric Test)的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二、结 果

治疗组患者有1例死亡,死因为呼吸衰竭。对照组有2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脑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其余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其他病区继续治疗。

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资料如表1所示。其中治疗组患者痰液粘稠度1度、2度、3度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1.76%、26.47%、11.76%,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40.00%、23.33%、36.67%。两组资料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距具有显著性(Z=-2.157,P=0.031)。

表1 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例数及秩数

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资料如表2所示。其中治疗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比例为30.00%(Z=-2.149,P=0.032)。

表2 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三、讨 论

气管切开后合理湿化可以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机率。加热温湿化装置具有很好的温湿化功能[4],但通常的方法是直接接入氧气,由于峰值流速有限,导致吸气时仍有未经温湿化的气体吸入。而文丘里吸氧装置氧气高速从细孔中带入空气混合,恒定浓度的空氧混合气的流速大大提高,能满足患者的峰值流速需要,将两者加以组合,更接近于呼吸机的加温湿化方式。接入气管套管端的温度一般为37℃。

人工鼻内有化学吸附剂,热、水能重新进入气管内,从而获得有效的温湿化[5],但本身痰液比较粘稠的患者,容易出现湿化不充分,而痰液比较多的患者,有时由于痰液被咳到交换膜的位置,可能产生阻塞情况。

从我院ICU应用组合式温湿化装置疗效来看,可以减少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同时应该加强其他的措施以减少感染,如空气的有效消毒,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等。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合理的温湿化的温度,防止管道积水。

从我院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组合式温湿化疗效看,湿化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1]Kelly M,Gillies D,Todd DA.Heated humidification versus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s for ventilated adults and children[J].Anesth Analg,2010,111(4):1072-1073.

[2]Robinson BR,Athota KP,Branson RD.Inhalational therapies for the ICU[J].Curr Opin Crit Care,2009,15(1):1-9.

[3]李 丽,邵雪晴.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温度设定对湿化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09-1010.

[4]Poolacherla R.Nickells J.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Medicine[J].Humidification devices,2006,7:351-353.

[5]朱 慧,朱 瀛.人工鼻的应用护理现状[J].上海护理,2008,8(4):63-64.

猜你喜欢

热交换器性肺炎气管
热交换器的分类及优缺点分析
燃气采暖热水炉冷凝热交换器对比分析
气液热交换器对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无锡市林源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