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4-02-07洋,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刘 洋,刘 海

(1.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2.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主观幸福(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性评估,是个体评定自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Diener & Lucas,1999)[1]。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个体心理素质、健康人格密切相关[2-3]。本研究选取河南省部分高校本科生为被试,对其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1000名大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51份,有效问卷922份,问卷回收率95.1%,问卷有效率92.2%。其中男生492名(53.36%),女生430名(46.64%);一年级学生214名(23.21%),二年级学生210名(22.78%),三年级学生250名(27.11%),四年级学生248名(26.90%);一本院校(郑州大学)学生495名(53.69%),二本院校(河南师范大学)学生259名(28.09%),职高院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168名(18.22%)。

(二)工具。

1.个人基本资料问卷。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校名称。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自台湾学者施建彬(1996)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4]。因原量表的构念良好,用于河南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仍相当适用,故本研究未改变量表的原有架构及题目编排顺序。对部分不符合大学当前状态题目做了修订,修订过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5,重测信度为0.93,效标效度为0.85。

3.症状自评量表(SCL-90)[5]。量表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包括的10个因素有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及1个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附加因子组成,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

(三)施测程序。

在三所高校分层随机发放问卷施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统一指导语,现场填写,当场收回。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检验)。

二、结 果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研究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均值为(61.7±11.3),高于代表“偏向正面态度”的48分,低于代表“具有较强程度正面态度”的96分,表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最高分为125、最低分为31,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3]。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别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试的SCL-90总分均值为(135.49±7.86),各个因子得分均值都小于2分,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SCL-90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1);主观幸福感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其相关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精神病性(r=-0.762)、人际敏感(r=-0.735)、敌对(r=-0.653)、偏执(r=-0.485)、附加因子(r=-0.314)、焦虑(r=-0.271)、抑郁(r=-0.205)、躯体化(r=-0.193)、强迫症状(r=-0.176)、恐怖(r=-0.150)。

附表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三、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能够体验到幸福感,但总体来说程度不强,这与国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这种状况的出现首先与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年代有关,现代大学生多是90后,从小受到来自父辈的关爱和关注比较多,因此大学生从家庭生活特别是物质方面获得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烈的;此外,和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课外生活丰富且自由度比较大,因此普遍来看,大学生是能够体验到幸福感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多的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各种现实的物质利益,造成他们感受幸福能力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紧张,本人认为这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幸福感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方面,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略高于男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和女性在抱负水平及个人成就评价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性别角色期望的角度来看,男性从小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较高,承受的压力较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男性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较之女性更高,感受幸福的能力随之降低。

年级方面,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指数最高,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但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并不明显。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11月)有关系。大一学生进入大学不久,那种苦读多年终获成功的竞争胜利者的感觉和大学之门终被敲开的理想实现者的情绪依旧在学生脑海中。因此大学一年级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满意感和放松状态。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了大一时的新鲜感,面对的是繁重的任务和枯燥的学习,因此幸福感水平比较低。而大三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没有太大的学习、考试、就业压力,对于未来可能有所计划,此时目标确定,生活充实,也较能体会到最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四学生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学生感到了迷茫和焦虑,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相对较低。

学校类型方面,在对这三类学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况的比较中,重点高校学生与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高校所处地位、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一本院校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多是班里的佼佼者,是老师的宠儿,父母的骄傲,因此在学业成就感方面他们体验到的幸福感比较强。一般院校的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职高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高考的失利使得他们内心衍生出一种无奈感和失落感,加上不同类型学校地位的悬殊,使得这些院校的大学生产生出了消极悲观的情绪,感到沮丧和自责。但是,重点院校的大学生相对于一般院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竞争更为激烈,这可能是造成重点院校学生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

研究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得分与SCL-90总分及各个心理症状因子之间呈高度负相关,表明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入手,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愉快、喜悦、兴奋等积极的情感替代失落、沮丧、悲观等消极的情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1]孔 风,王庭照,李彩娜,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2):408-411.

[2]余欣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42-244.

[3]余欣欣,郑 雪.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507-509.

[4]邢占军.几种常用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5):325-326.

[5]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6]熊 猛,叶一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9):1222-1224.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