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把唯物史观落实在课堂上——听《草船借箭》后

2014-02-06戴士龙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7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爱因斯坦

戴士龙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学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组委会让一位教师以《草船借箭》这课作为展示课,听课之后觉得这位教师的授课小结值得商榷。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表现了诸葛亮识人、知天、神机妙算的本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评议人物的方式展开学习,学生很快认识到了所学课文的中心。应该说教师删繁就简从人物拓展到事情,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教师最后评价诸葛亮时,可能是为了强调诸葛亮的才能,就把他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作比,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多方面佐证诸葛亮超过爱因斯坦。教师还激励学生学习诸葛亮,拥有诸葛亮的才能。课堂上师生尽管没有否定爱因斯坦,但是这样说准确吗?

听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颤,因为我知道《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虚构成分较多,即使以书中诸葛亮的表现和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成就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能否相比,我想也不难判断。再查阅一下史书,可以看到关于诸葛亮的记载和《三国演义》中的表述并不相同,如:《晋书·宣帝纪》中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的来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一定事实。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鲁迅先生更是大胆质疑《三国演义》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里虽然有贬低的意思,但是能推测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好像是具有了神仙和妖怪的法术了。

教师通过教学教材中的课例,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因为诸葛亮在人们头脑中的固有印象,影响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课堂上教师的总结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认识周围事物的方法。想到这些,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就不得不慎之又慎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就有这样的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唯物史观落实在课堂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还不能完全自主辨认周围客观事物的小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还非常有限,我们有责任去做正确的引导。我们教师必须掌握辩证法,要去辩证地分析事物,客观真实地评价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只有教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生才有可能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爱因斯坦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爱因斯坦的梦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缩写《草船借箭》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