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启示

2014-02-06周永平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黄炎培陶冶职业指导

周永平 杨 鸿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一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做出过重要贡献。

如今,当我们诟病教育的不良现状时,常感叹于各级各类段教育之间缺少一以贯之的融通与规划。

中国近代著名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对于我们所顾虑和思考的问题,在当时即提出,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具有“职业性”的,就是与生活、生计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而是教育的实质本应该立足于职业。他在综合中外职业教育思想,并见证具体探索之结果后,摸索出了一套“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的职业教育体系。这种“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实现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对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发。

一、职业陶冶:职业启蒙教育

黄炎培认为,所谓职业,“一方为己治生,一方为群服务,人类间凡此确定而有系统的互助行为,皆是也。”所谓陶冶,“范土成器谓之陶,铸金成器谓之冶。”用陶冶的方法对儿童施以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的兴趣与习惯,就是职业陶冶。

近期,上海试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设立“职业体验日”,让学生有一个职业的启蒙教育。在体验中找到志趣所在。如黄炎培所言,“教之手工,使依样制作焉,自由制作焉,初未尝有意于为工而工在其中焉。”通过这种陶冶方式,“养成儿童劳动、惜物、储蓄、经济诸良好惯习”,其目的在于激发兴趣,而非为其未来职业定性。要就业,“断无不受无形之职业陶冶。”因此,职业陶冶“则非仅职业学校所有事,而一般小学校所有事也”。可见,黄炎培所主张的职业陶冶并不是狭义上的为职业学校输送人才而做的准备工作,而是通过此举,让儿童养成适应未来不同职业都需要的一些良好习惯。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根基薄,欲想大力发展,职业陶冶必须先行。

二、职业指导:选定修学方向

进入中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选择专业,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一般都带有盲目性和趋利性,这就需要学校加以指导;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要求,从业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都有赖于职业指导。

从我国日益重视普职融通、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现实政策来看,升学与就业的指导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黄炎培说,“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初中三个学年的使命,就在让别人认定他的,或自己认清自己的天性和天才,来决定一生修学就业的大方针。”因此,在职业陶冶的基础上,“由是而进,则依其心理上与处境上自然之要求而施行职业指导焉。”

职业指导所依据什么标准开展呢?黄炎培认为是职业性向和社会状况。职业性向,需要研究和测试。通过试验,测试出“一种与他最相当的职业,然后给他人那种学科”,帮助指导学生分科择业。这样,一个人的职业与才能相当,从经济眼光看,“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从个人发展看,“不晓得有多少快乐”。对职业指导的另一标准是社会状况的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联系实业界,征求职业发展的意见,获取就业的相关信息,来指导学生形成从业的资格。在黄炎培的倡导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形成制度,定期邀请实业界名人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反映社会状况,用以指导学生。同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内设职业指导部,与各地中等学校当局合作,试行职业指导。又提倡青年学生校内自动自治活动,教师从旁指导。其目的在于让青年“在职业界上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不要像从前加一鞭走一步的神气”,从而大大发挥职业指导的效能。黄炎培倡导的职业指导,也并非仅针对职业学校而言,还对其他准备升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确定一生修学就业的大方向。职业指导在帮助广大青年选定修学的方向,尤其是指导学生选择专业、适应未来职业需求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职业训练:理实结合,保障质量

接受职业陶冶,得到职业指导,“以指导之结果而授以职业训练焉,更以训练之成功而介绍职业焉。”由于得到了职业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已经显现出来,据此让他依据相应的专业参加职业训练,在具体的训练中便会“事半功倍”;有职业指导作基础,学校在对学生专业训练中能够真正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训练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技能程度的深浅和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优劣,简单地讲,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质量。学生的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它影响着实业界的满意程度,影响职业学校的声誉。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即须干他的职业。干得好,共见共闻;干得不好,也是共见共闻;俗所谓“当场出彩”,“因此,黄炎培特别注重强化职业训练,他指出:“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即须为社会服务,训练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质量,黄炎培做出一系列规定:首先,保证实习场所,各科均附设工场,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其次,保证学生理论与实际并行,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来培养学以致用型人才;再次,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各科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修业期间严格执行;复次,对在校学生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每学期结束,知、德、体三科均列甲等并在工场实习勤奋者,得免纳下学期膳费,但免费生学行有亏时,经教职员会议,停止其待遇;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连续留级两次,或品性卑劣,经本校或实习机关认为不合格者,令其退学,等等。最后,严把出口关。修业终了之学生,出外任事,一年后经服务机关证明其称职者,给予毕业证书。强有力的职业训练,保障了学生的质量。

四、职业补习教育: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认为办补习教育非常必要,也很迫切。“补习教育在各国无不视为职业教育之一重要部分,积极扩充,不遗余力。”政府的努力,加上公益事业的赞助,“如此双方并进,其效力遂与日俱增,前途发展,乃无限量。”职业补习教育足以解决人民教育、社会劳动、国家经济三大问题,“是则人民之幸福于是生焉,社会之安宁于是系焉,国家之富强于是赖焉。”

职业补习教育所授课程,都是结合社会需要而定的,就知识结构而言,偏重实际操作,以解决劳动者最急切的需求,就学习形式而言,非常灵活,由受教育者自行选定学习时间,这样,通过职业补习,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失业,保持社会稳定,劳动者素质普遍得以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进作用。办职业学校,最困难的就是替学生谋出路。而办职业补习学校,则无此顾虑,因为“职业补习教育,苟有职业,无处不可举办,亦无处不当举办。”再加上职业补习教育设施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不像职业学校那样难以普遍设置,所以黄炎培把职业补习教育当成职业教育上的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在正规职业学校以外,增设职业补习教育,对已就业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让他们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岗位和行业的新要求,从而达到“乐业”的目的。正是这样的思考,在当时的中华职教社总结了职业补习教育的三条原则:一是设施应富有弹性,切忌有一律规定;二是职业补习教育应以生计教育为中心,使所施教育促进学员从事的职务;三是职业补习教育因时间限制,教材必须慎审选择,去糟粕而存精华,轻理论而重实际。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后一环,但非终结性教育,在人一生中可能会多次接受,让劳动者通过职业补习教育,不断适应发展的需要,体现出终身职业教育的思想。

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构成了职业教育完整的体系,从它的具体内容来看,这套体系不是仅对职业教育而言,而是试图对普通教育也加以一定影响,达到黄炎培“改良普通教育,以适于职业之准备”目的。这套体系从小学开始,贯穿人的终身,无疑是有远见的。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大职教观反观教育系统,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融通,将职业教育向前端和后端延伸,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对今天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无疑有重大的启示。

猜你喜欢

黄炎培陶冶职业指导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