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学生选择权亟须高中配套改革
2014-02-06汪明
汪 明
新一轮高考改革呈现出很多亮点,增加学生选择权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据《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记者对部分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针对“给考生更多选择”的新政,学生却显得有点纠结,52%的学生表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门选考科目,但同时有80%的学生坦承,自己目前还没找到感兴趣的专业,就更别提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了。
可以说,在推进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围绕如何让学生“会选择”、“能选择”和“愿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对高中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要让学生“会选择”,亟需补上生涯教育这一课。让学生“会选择”,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选择”向今后的“主动选择”转变,实现这种转变亟须补上生涯教育这一课。开展生涯教育就是要让学习和成长成为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了解产业变迁趋势,体会职业工作意义,认识职业素质要求及其个人的兴趣潜能,逐步形成升学和就业选择的主动意识和科学态度,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
事实上,通过生涯教育增强学生的选择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的变化,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生涯教育从高中阶段做起显然远远不够,应当把它当作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其定位、性质、功能及其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学生发展指导如何有机融合和渗透等问题,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
要让学生“能选择”,亟需深化课程和培养方式的改革。高考选考科目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需求,与之相适应,课程和培养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尤其是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培养方式,通过落实选修制度,积极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和学分管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课程学习需求。
在课程和培养方式的改革方面,北京十一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近年来,十一学校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以265 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 个社团、60 个学生管理岗位,提供给学生选择。
要让学生“愿选择”,亟需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选择上,还应当充分反映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充分地进行选择。
让学生“愿选择”,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着力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考查内容上,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重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要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事实。应当看到,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让学生的个人爱好、探究创新和发展潜能等方面情况得以全面记录,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实际上也为学生更加充分地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