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高利害的挑战

2014-02-06施久铭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学业科目合格

施久铭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新一轮高考改革全面启动。其中,高考考试形式和内容发生重大变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成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实施意见》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浙江两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两地将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从这轮改革的时间表看,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迫在眉睫。在国家设计的大框架之下,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重点突破,像沪、浙这样有条件试点的地区,在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难啃的“硬骨头”。试点意味着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也意味着挑战将始终伴随着新一轮改革。

少用等级还是多用等级?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入高考,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依据统一考试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并且强调,“这次改革我们是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的解读中,“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这构成了负担减轻的第一条理由。

上海中学原校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唐盛昌认为,这种形式与某些省的高考方案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上绕开了某些省的思路,“学业水平考试分为了两类,一个是等级考,一个是合格考。有加法也有减法,进入高考的科目是加法,合格考,则可以做减法,不应像高考那么高要求,并且三门科目进入高考足够了,并非越多越好。”

“等级考、合格考的区分,等级考考三门的限制,这些看上去不显眼的变化,却是这次改革非常重要的地方,对合格考的要求应该抓住基本、核心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分配精力,减轻负担。”唐盛昌解释道。但唐盛昌也担忧在实践中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如果学校对国家政策理解有误,让你减难度、减深度、减广度的地方你不减,还保持原来的水平,等级考你又去加,肯定加重负担”。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也认为,如果仍然走直接加入总分的老路,势必会加重负担,等第化呈现是减轻负担的前提。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将学业水平考试等第化,这是已经取得的共识。但对于合格考科目是否一定要采用合格、不合格的形式来区分,或者说,对合格考科目进一步细化等级是否会加重负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仍存在分歧。

在一些省份,特别是会考坚持多年、已经形成一套成熟会考制度的省份,一直采用的是等级划分,当地高校和家长普遍接受了这种做法。

因此,另一种观点认为,对合格考科目要考虑细化等级,当然也非一概而论,对一些技能性科目,比如以考查方式出现的体育、艺术等,它们要根据实际操作表现来衡量,评分难以把握,又非全省统一考试,所以采取粗线条的合格不合格即可。而对于其他统一考试科目应该更加细化等级。因为,这样更能反映出这门功课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同时也不影响学生的毕业和高校录取。

据记者了解,从目前全国的普遍情况看,学业水平考试多数都采取多等级划分,合格、不合格一般只针对考查性科目。

细化等级的支持者考虑到了改革的历史因素与制度的延续性——如果原来没有这个制度,现在要分出个ABC 来,可能会加重学生负担,但延续已经成熟的做法则不会。

“我不认为采用合格、不合格的方式就减轻负担,而多用几个等级就加重了负担,具体要看各个地方原来的制度基础。”一位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

既然是试点,就应该允许争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等级考与合格考的划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改变,目的直指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继续实行过细的等级划分,不增加负担便是一句空话。

一切有待实践去检验

何时选?怎样选?

学生自主选科,是本轮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改革。

过去,提升学生个性、选择性的举措无法落地,人们常归因于高考改革没有动。本轮改革启动后,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学生的选择权有了实现的可能”。

然而,选择也是幸福的“烦恼”。

由于最终要与升学挂钩,因此什么时机选更合适,成为了制度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究竟是所有科目都考完,用作高考时由学生自选三门,还是一开始报考时就确定三门,这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所有学科学完,每个学生拿自己最好的三门去用,那么学生负担肯定很重,因为所有学科都会去选,再选一个最好的去考。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定下来,用作高考的多花点时间,不用高考的通过就可以,学习负担不会那么重,但一开始就选,可能选择压力比较大。”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宝剑说。

不同的选择时机各有利弊,也存在着巨大争议。据了解,试点省份目前都在就此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怎样选”,它牵涉的因素也更为复杂。

它是一个需要综合衡量的过程。“首先还是兴趣和特长,其次是大学的专业方向,改革后大学对你的必修课也有要求,所以要考虑专业的宽度,比如你选容易考的,那么你的专业选择面可能就会变窄。很多情况是,这门学科并非你最强的学科,但为了专业考虑,你可能还是要选它。当然,选择是多方面综合平衡的结果。”唐盛昌建议。

对不同次考试、不同选考科目的现实考量更让学生“感到纠结”。

这里横亘着一道“难题”:如何保证两次考试的难度一样?怎样解决纳入高考的不同科目之间的可比性问题?

尽管试点两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信誉度都很高,但3科要折算成高考总分仍然让人感到头疼。

“这里的难度何在?你绝对不能以学业水平考试的原始分计人高考总分,这是肯定的,因为两次命题难度不可能完全一样,考生群体也不一样,所以原始分进入高考,肯定是不科学的。相比而言,还是等级更为科学一点,因为等级是依据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位次而来的。这里面就有一个怎样划等级,然后将等级再赋予一定分数的问题,肯定是用等级转换为分数更科学,至于多少等级比较合理,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刘宝剑说。

要保证学生选择时的公平性,实现不同科目考试成绩之间基本等值就显得尤为关键。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差异,试点省份会在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在试点初期,方案可能并不成熟,但考试技术发展到今天,如果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应该能够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模型来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分数折算,这个过程任重道远。

“倒逼”高中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

本轮改革肯定会“倒逼”高中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这几乎是《实施意见》颁布后高中校长的最大共识。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由于等级考科目深度、广度与合格考科目不一样,其要求也应该随之变化。

“教学大纲可能也要进行修订,合格考的要求就要往下降,很多内容太难、太深,应该要求把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掌握住,这也是课程标准修订中反复讨论的问题,作为一个中学生、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些理论性问题要慢慢跟上。”唐盛昌说,“怎样把基础、核心内容明确阐释出来,怎样将难度降下来,并非一个学校能解决的问题,它构成了对高中教研部门的集体挑战。”

由于同一门学科的学生学习分两种不同水平,怎样组织教育、教学,这对高中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师资配备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做法、技术支持等一连串问题,都提出了挑战。

因此,根据学校师资状况、课程资源、学生状况设计新的适合学校、学生的课程方案,显得格外重要,“既要符合国家的课程方案,又要切合实际,更要符合本校学生的需求,这个方案每个高中学校都要做。”刘宝剑建议。

教学形式上,某种程度的走班必须出现了。走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和场地,“硬件还好说,但现在对教师编制控制很严格,以现有教师的结构,显然不能满足学生选择后的需求,这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必须要有解决的办法”。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校长尚可认为,“刚开始,只能是有限度地做。很多学校是在分层上动了一些脑筋,不是全年级铺开,有些是在几个班级、某些学科上推行。同时也尝试在全校调配老师,由别的年级来支持试点年级。但如果完全铺开的话,肯定是巨大挑战。”

尽管困难重重,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对此仍然充满信心,“这些并非真正意义的‘走班’,但部分走班总归比原来一点不动、所有人在一起学习进步了,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只能一步步走。”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情况,有的学校用行政措施来制约学生的选择,人为去掉组合方式,教育行政部门要考虑怎样应对。”在尚可看来,改革后,高中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已经到了非开不可的时候。“究竟选哪几门功课,肯定要了解,这就要求学校跟学生、家长以及高校建立密切联系,比如一个学生要考北大,北大的这个专业究竟怎样要求,必须了解,这一块非常重要。目前学生还没有专业意识,都是等高考结束后按照分数去套,看哪个专业能套得上。而今后,选择凸显了专业,专业排在了学校之前。”尚可说。

“倒逼”不仅限于高中学校,对高校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它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可以根据‘两依据、一参考’设计不同的录取方案,但你的方案要公之于社会,要尽早把不同专业培养要求传达给高中学校。”唐江澎认为。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教授分析的,“随着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深入,高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进一步端正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高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这种“倒逼”,最终将导向整个育人模式的变化。

从根本上讲,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来源于本轮改革中对选择权的强调。当下的情况是,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基本相同的课程和科目,难度相同,要求也一样,非常缺乏个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兴趣培养、潜能识别和提高都有限制。

加强选择性才能使得学生发展更有个性,由高考引导这种趋势,让学生学习的科目有所侧重,学习的课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是未来的方向,也是高中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

(选自《人民教育》2014-19)

猜你喜欢

学业科目合格
艰苦的学业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做合格党员
35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