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

2014-02-06李小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

李小霞

近年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也进入到各个高中学习,使大家深感“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甚至出现初高中教师各自为政、互不理解,相互埋怨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雄心勃勃的高一新生,没经过几个回合的学习之后便败下阵来,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众人称霸我无能的失落感。究其原因,与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过渡有很大关联,为此,只有搞好衔接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也才能使学生快速走入高中新课程,适应新的学习。

(一)掌握两个课程标准

初高中语文教师都要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熟悉7—9年级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初中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素养:热爱祖国语文情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四大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重视语文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提高品德修养,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着重培养“三大能力”: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有很多知识在初中是“识记”、“了解”的,到了高中却变成了“掌握”、“应用”。

(二)了解两段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并尽量熟悉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也要了解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高一教师必须制定新课前的复习计划,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渗透。做到对初高中语文教材“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材上已经安排,但未列入考试范围的部分也必须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学好,为主动衔接、渗透打下基础。

为解决初高中的教材存在着较大脱节的问题,对中考不再涉及相关的语法知识时,比如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单句成分、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文言文中诸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初中阶段要将基础夯扎实,为高中阶段熟练运用打下基础。高中语文教师要排查初中知识“盲区”,强化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针对性。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排查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让授课教师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底子,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三)衔接师生教法学法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为了适应过去;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中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

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由于课文比较短浅,常采用讲读、简单讨论、问答式的方法,到了高中阶段,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探究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初高中语文教师,双方要互阅教材,熟悉课文,争取在平时的讲课中,做好某些知识点的渗透、穿插、交叉、衔接。

初中教学:有意识地抛一两句与高中语文有关的话出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高中教学:有意识地点拨、复习初中学过的内容并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语文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大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激情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感和辩证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初中的教学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左右不了别人的时候,应该努力改变自己。

初高中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独立而可持续发展能力。平时初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如下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等等。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只要我们老师上下一心、携手共进,切实搞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与过渡,就一定会走出一片语文事业的艳阳天。

猜你喜欢

初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