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说语文古诗词无理之趣

2014-02-06魏杰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秋千考试诗歌

魏杰允

2013年江苏五市联考中有关诗歌的一道题目: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做简要分析。本人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无理”的含义,所以答案正确率很低。这一现象让我想起了我们学生学习诗歌时候的情形,他们轻视诵读,很少联系生活,一味追求问题的答案,就题论题,对答案的来源不去探究,不能总结归纳。学习诗歌就是为了考试做题,可一到考试时却又无从下笔。

这种情况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们的诗歌教学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联想思维有没有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有没有得到训练?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那些小孩子甚至可以把诗歌的内容画成一幅幅画面,把诗歌讲成一个个故事,对诗句的细节提出一个个问题,可是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由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认为造成现状的原因如下:

1.教师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老师讲解诗歌时,讲的时间多,让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学生缺少联想想象,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让优美的诗歌脱离学生的实际,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交代给学生,一味地为了考试而教诗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感觉学过的诗歌和没学过感觉一样。

2.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太强,他们很实际也很纯粹,学习诗歌就是为了考试。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抱着诗歌题目也有公式可套的态度去学习诗歌,不去发现诗歌当中表现的生活美。所以诗歌学得枯燥无味,根本不会联想引申归纳。于是,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一、借助投影展示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歌词: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让学生分析几句歌词的作用,他们便会很容易地发现这是通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现有情人感情的牢固,体会“不可能”的无理之趣。

二、比较归纳。其实在我们学习过的诗歌中也有运用这方面技巧的例子,只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总结,现在结合课内的诗歌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联想想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女主人在这暮色将逝的夜晚,忆念章台的丈夫,眼前仅有在暴风雨中横遭摧残的花,联想自己愁苦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女子的愁苦、伤痛无处倾诉,满怀疑问叩问花儿。花却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花不解人,还是花不肯给予同情?花不语,反而像故意和女子作对,抛弃她纷纷飞过空荡荡的秋千。花本是一种植物,不可能说话,可是在女主人公看来,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不伤心,怎不痛苦呢?作者正是用这种无理之笔表达主人公的悲伤之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的变化有时确实让人对同一种景物有不同的看法。而用看似“无理”的表达恰恰更准确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生活中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三、作业布置。再找几首所学过的能体现无理之趣的诗歌,分析“无理之趣”的妙处。

通过这样的探索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内所学就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引申、一种归纳,学习诗歌要运用联想想象,走进作者和主人公的生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诗歌学习起来才有意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三是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有智慧才能灵活运用。以上是本人在阅卷后所想的几点感受,只有把语文课当成真正的大语文,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做题无从下手的问题。

猜你喜欢

秋千考试诗歌
诗歌不除外
“荡秋千”的由来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荡起秋千
诗歌岛·八面来风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